才經歷全國大選不久,現在又即將迎來州選,相比過去同步大選的氛圍,州選明顯遜色不少,就像數日前行動黨率先在酒樓筵開超過250席,舉辦州選備戰晚宴,在現場的我感覺氣氛和過去比較,少了一點熱情。
2013年是我採訪生涯裡的第一場大選,那時的反風正盛,而兩袖清風的行動黨在每一場政治講座上當提出籌錢桶時,當時大部分的華社人民為了撐行動黨,每一場講座幾乎座無虛席,把身上的錢無論多少都掏出來投進箱子裡面,那時候臺上的領袖,臺下的出席者都懷抱一股壯烈的精神,他們投進去的不是錢,而是改變的決心。
從當年的街頭演講,走入了酒樓餐館,臺下的人吃著佳餚喝著啤酒,交談甚歡,而臺上領袖演講的內容和過去往年的大同小異,只是攻擊的對象換了,他們的位置也從反對黨搖身成為執政黨的一份子,無論是氛圍、排場、人物都很光鮮,意義卻略微黯淡。
我無法感受到,穿著短褲恤衫的“阿伯”或者撐著傘穿著一身簡單的“安娣”挖出身上的散錢,爭先恐後的要投入箱子中的那種熱情和感動,佩服之餘還覺得他們有一點點傻。但是過去的那一天,出席的支持者們個個穿著光鮮,在把錢投入錢桶前,他們必須先掏出至少1000令吉購買餐席作為“入場費”,再捐錢以示支持。
無論是籌募備選基金還是造勢大會,這種傳統流程越來越空洞,形成了一個自我吹噓、向人民拋數據的平臺,國外企業來馬投資是好消息,關注華社和華教的問題也很值得鼓勵,這隻能掀起一陣的激動,某某領袖賣口才,只有長輩才聽的呵呵大笑,年輕人根本不買這一套。
曾經聽到一位領袖“阻止”學校辦籌款晚宴,因為學校有一個好政府好地方議員的支持,而且現在也不適合“勞民傷財”辦籌款。當時覺得,每個團體或學校能獲得政府的善待,這種新氣象也挺好的。
不過,得知了上述的備戰籌款晚宴後,我噗嗤一笑自己的天真,即便五年一次,但是既然當了政府,有了資源,這麼高調籌款是否真的合適呢?人民在過去的大選已經明確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不需要讓他們以這樣的方式再一次證明,只要議員們的工作表現在線,簡簡單單辦一場政治講座,人民還是會挺身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