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申珊瑚、观赏鱼屡遭盗采捕捞 森大臣斥:管控不严,促渔业、海事局加强执法




(芙蓉12日讯)波德申蓝湖湾至丹绒端一带的海域,遭不法分子盗采珊瑚及非法捕捞观赏鱼的行为愈渐猖獗,森州务大臣拿督斯里阿敏努丁斥渔业局与海事执法机构管控不严,促当局加强执法!
ADVERTISEMENT
波德申以拥有西马最长海岸线著称,海洋生态丰富多元,然而,随着旅游与商业活动激增,沿岸生态也经受前所未有的危机。
近年来,当地非法捕捞、盗采珊瑚及观赏鱼的现象愈渐频密,不仅威胁当地珊瑚礁生态,更破坏了波德申海洋生物链与渔业资源。

曾有保护海洋生态人士申诉,从蓝湖湾至丹绒端之间的海域,屡次发生不法分子潜入禁区盗采珊瑚与捕捞观赏鱼,以致波德申沿岸的海洋生态再度亮起红灯。
阿敏努丁今日主持森州行政议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中,被询及有关非法行为时,证实州政府已接获有关投报,他也斥责相关部门管控不严,同时促渔业局及海事执法机构,务必采取更严厉执法行动。
他指出,渔业局与大马海事执法机构早已共同将上述海域列为禁区,任何人不得在该范围内钓鱼、捕捞或采集任何海洋生物,因此,对于频繁发生同类型非法盗采及捕捞事件,他直言是“目前的执法力度,明显不足。”

“根据渔业局及海事执法机构的通告,该海域属禁止钓鱼、捕捞及采集海洋生物的范围,但目前的执法仍显松散。”
因此,他要求渔业局及森甲海事执法机构,对任何非法进入该区者从事相关活动者,采取严厉的行动。
他补充,相关海域坐落在森美兰与马六甲的交界处,属于生态敏感地带,不仅拥有重要的珊瑚群落,也支撑着两地沿岸渔业与生态旅游发展,因此,非法采捕行为将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
“我不希望有游客或潜水者,伺机带走任何珊瑚或观赏鱼,这种行为破坏生态,必须坚决制止。”,他也要求,海事执法机构加强监控,防止不法分子再度潜入破坏,偷采珊瑚或捕捞观赏鱼。

波德申沿岸拥有多个知名海滩,其中以蓝湖湾最具特色,因地形独特、沙滩洁净、海水未受严重污染,再加上距离地标性景点丹绒端灯塔不远,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已成为游客必访的热门景点之一。
然而,随着人潮激增及监管不足,蓝湖湾海域的珊瑚礁屡遭破坏,不少游客在浮潜或戏水时随意踩踏、非法盗采珊瑚及捕捞观赏鱼,导致生态环境受损,也使当地海洋生物的栖息空间日渐缩减。

事实上,蓝湖湾至丹绒端一带的海域,是波德申极具生态价值的区域之一,其中的珊瑚礁群落为多样性海洋物种提供栖息地,对维持整体海洋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保育人士诺法兹里沙指出,该团体过去频繁在蓝湖湾一带,发现有人潜入禁区盗采珊瑚与捕捞俗称“尼莫”的小丑鱼(海葵鱼,Anemonefish),尽管尚未确定非法捕捞或盗采人士为游客,抑或是用于转售用途,但已向森州政府申报,希望得到重视。

他说,该海域早已被渔业局列为渔业禁区,任何捕捞、采集或破坏海洋资源的行为皆属违法,可依据1985年渔业法令被起诉,并面临罚款或监禁。
“然而,我今早仍在现场发现有人在该海域垂钓,可见执法出现明显疏漏,这片海域是森州珍贵的海洋生态资产,若管理不当,不仅生态会被摧毁,连渔业资源与旅游潜力也将随之流失。”

诺法兹里沙指出,蓝海湾海域被列为保护区,是因为当地拥有森州沿岸最完整的珊瑚生态系统,许多鱼类与微生物都依赖珊瑚生存,珊瑚礁不仅是观赏景观,更是维系整个海洋生态的根基,一旦遭破坏,将导致食物链失衡,最终连渔民的生计都受到影响。
他说,珊瑚礁与鱼群是海洋生态中最脆弱的部分,一旦遭破坏,往往需要数十年才能恢复原貌。
“一小片被折断的珊瑚,可能意味着上百条微生物与幼鱼的栖息地被摧毁。”
他认为,执法若不到位,再多的禁令也无济于事,因此,渔业法令与禁区宪报不该成为摆设,当局必须加强监督,同时让公众理解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此外,诺法兹里沙也提醒游客与民众,切勿随意触碰或采集海底生物,在欣赏海洋美景的同时,保持克制与尊重,避免因好奇心而造成对海洋生态的伤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