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年货

7天前
8月前
10月前
一转眼就要过年了。急景残年,辞旧迎新之际,到了这把年纪不免感慨,不期然想起那年除夕夜的年夜饭。 那时我才5岁。母亲除夕那天还割胶。收完胶,称好胶水,回来收拾准备下马六甲鸡场街的琼州会馆过年。 母亲带我走出她割胶的胶芭路口,到二手洋楼“祖赖”姑那里拿她车好的兄弟姐妹们的新年衣服。然后到大路边,等野新下万里茂的中型巴士。 “祖赖”姑和父母是世交。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母亲住彭亨州古楼,在“祖赖”姑丈夫管理的胶园,母亲割胶,父亲是财库。后来英殖民政府赶搬家,我们搬到马六甲三宝井。我在文德甲医院出世,那是1950年中了。 初到马六甲,找到李氏牙科,那是老爸在海南琼山的李氏亲属。见到我们一家到来,知道我们逃难,老爸的老乡坐在躺椅上不接客,她的老婆广东婆对我妈说:你一家大小,冇只红包!我妈丢下红包,转身一家走人。 听我妈说,我们住在古楼,这个海南阿哥来找我爸,我爸说,他是老爸老乡。母亲把她准备坐月用的猪仔杀了招待他。那时,老妈怀了老二,快生产了。 老妈悄声骂了一声:什么老乡!就是猪朋狗友! 在我懂事后的孩提时代,我们的生活很困难,老爸在游艺场替人看档口,连买五弟的奶粉都常常续不上。母亲觉得不是办法,便到“祖赖”姑18支的园口割胶,她丈夫是副经理,俗称二手。父母两个人四只手,总算把生活安顿下来。 母亲紧紧握住我的手 在2号芭路口等了几个钟头,仍搭不到车,下万里茂的车,每小时一趟,趟趟暴满。已经是傍晚6点,母亲焦虑,但没出一句声,只是紧紧握住我的手。突然,一驾私家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好心人把我们载到万里茂。 千谢万谢之后,母亲提着年货,我一路小跑紧跟在后,在万里茂华小前等麻坡下马六甲的巴士,这里来往的巴士频密,很快搭上下马六甲的巴士。 来到甲市已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了。从大巴刹的巴士总站到会馆也要走三四公里的路程,一路上红灯笼高高挂,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断。 到会馆时兄弟姐妹们都等急了,父亲骂声咧咧。此时已有人来会馆烧香拜天后,拜李府王爷,香火不断迎新年。父亲在会馆办事,迎香客,递香烛,解签,把孩子们撇在一旁,忙得不可开交。 母亲放下东西,转身立即去生火、杀鸡、煮饭、煲汤、煮猪肉、炒面……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忙碌。 会馆内灯火煌煌,街场上烟火纷乱,暮色被驱赶到高高的树梢、到远处的山巅去了。生活里的阴郁,这一刻仿佛也销声匿迹,我们心里充溢着过春节的兴奋。吃过年夜饭,已近子夜了,耳畔还时断时续地响着爆竹声。 这餐年夜饭,让人终生难忘。每每想起,眼睛发酸,又怀念起过世多年的母亲了!
10月前
从7岁到70岁,过年给我的感觉就是“香”。 小时,看着墙上的日历还剩薄薄的一小叠,不禁窃喜,几个小屁孩忍不住欢欣的心情,拗着手指算着过年的日子。一天放学回家,看到番石榴枝桠间拉着长长的绳子,挂着白白的布蚊帐,散发出“哥士枧”肥皂特有的香茅清香,忍不住和弟妹们转进转出玩捉迷藏游戏。 母亲趁小孩不在家,用长竹竿绑着竹叶,香茅,柚子叶和一些不知名的枝叶把屋里屋外墙上的泥尘蜘蛛网打扫干净;傍晚时分,把煮饭时特地留下的炭火装进一个瓦罐,撒下从印度店买的“干蒙烟”,顿时冒出一阵滋滋响带出奇香浓烟。母亲提着瓦罐,非常有仪式感的把屋里各角落,床底下,炉灶下烟熏一遍,务必要把藏着的蚊子蟑螂壁虎赶尽杀绝。当晚,睡在经过暴晒后被母亲拍打得松蓬蓬,满满阳光气息的枕头上,吸着蚊帐传来的淡淡香茅味,还有床底下的“干蒙烟”味,不一会儿便打起鼻鼾了。 终于等到母亲“出粮”了。母亲到杂货店“打年货”。母亲又嗅又摸慎重的选了腊鸭腿,腊肉和两孖腊肠,打算在除夕煮香味扑鼻的腊味饭,最重要的是多买了一干冬米作“打米饼”用。母亲把一撮一撮的米放进大铁锅慢火炒至金黄色,大米的焦香弥漫在厨房空间。摊凉了的米放进大桶里,放在地上“打地气”数天后送到村子里“茶粿婆”家请她帮忙磨成米粉,然后才慎重其事的“打米饼”,母亲说打过地气的炒米吃了不会发热气。 浓浓的甜甜的年味 打米饼可是邻里间的大工程呢!需要人手帮忙把冷却后的糖浆和米粉混和,用双掌搓啊捏啊,成团后放进木制模具里用玻璃瓶碾实再翻倒出来。一个造型类似月饼,体积却薄得多的米饼被“打”出来了!母亲小心翼翼把米饼排列在托网上然后放到屋外铁灶用炭火烘至焦黄色,便大功告成。 新年前通常先蒸“圆笼粄”,俗称“年糕”,经济条件不好或人口不多的家庭会三几家人合股,在门外架起大大的炉灶用木柴通宵达旦地蒸。过后炉灶里的炭火便成了烘米饼的烘炉。这时,这里那里到处是一片浓浓的甜甜的黏黏的香味,啊,这就是所谓的年味吧! 除夕,母亲割了菖蒲,香茅,柚子叶煮水,让我们把身上的污秽不洁洗涤清洁。从桶盖间冒出的氤氲香气振奋了身心。换上沾着樟脑丸的新衣,七手八脚地在仿佛被烟熏的黑板墙贴上还隐约带着墨香的春联。啊,新年来啰! 餐桌一大盆的红枣金针香蕈炆火鸡肉配腊味饭,那可是等了一整年才有机会大快朵颐的佳肴吔!还有每人分得小半杯的“卜水”,甜甜酸酸香香的,得慢慢品尝呢! 到了今天的新年,香味还是充盈着空间。烧烤肉干的油香味,烘焙年饼的甜香味,柑橘特有的香味,烧腊味,供摆设的年花味,香味无所不在。在在是藏在我鼻腔的年味,幸福的气味!
10月前
“今年的粿条米粉还没吃呢。”此时心里默默想着。 脑海里仿佛有一个闹钟,在一年一度的新年前都会准时响起,提醒自己该完成属于自己的新年仪式感。没错,吃一碗粿条米粉,是我农历新年前特殊的开运仪式。 依稀记得这个仪式源于8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农历新年的脚步渐近,父母带着我和年幼的弟弟到新村的年货街采购年货。回家前,已逛得大汗淋漓的我们决定先安抚饥肠辘辘的肚子,因此在年货街众多档口中选择了一个顾客络绎不绝的面档,坐了下来。 10分钟后,一碗冒着热气的清汤粿条米粉上桌了,不管烫不烫嘴,大家都埋头狼吞虎咽了起来。吃着吃着,我的五官瞬间都开启了功能,嘴里的咸香、眼前磨肩擦踵的人潮、窜进鼻子里的烟火味、萦绕耳边的贺岁歌曲和因为空气闷热而在皮肤上形成的黏腻感,竟然拼成了那年新年最难忘的记忆。 隔年,我们依家里的惯例来到熟悉的年货街。采购完毕后,或许是命中注定,我们的眼光恰好停留在去年那一个面档,很自然地,我们又坐了下来。当时不嗜辣的我,不假思索点了与去年一样的清汤粿条米粉。一样的地点、一样的味道、一样的热闹,更加深了那一年的佳节气息。 不自觉地成了新年仪式 很快地第三年了,我的脑海不自觉浮现那碗粿条米粉,味蕾开始想念滑溜的口感和清甜的汤底,于是主动跟家人提议再回到那个面档,重温记忆。 就这样,它不知不觉成为了我的新年仪式感。只有完成了这项仪式,我才感觉那一年的新年是完整的。 直到4年前,我在外地求学无法回乡过年,但我依然心系这项“传统”,在当地买了一碗清汤粿条米粉。为了感受新年氛围,我选择不外带,就独自坐在摊位前,在新年歌曲的陪伴下度过新年前夕。 遗憾的是,去年我从家人那里得知,熟悉的面档不再营业了,而我记忆里的味道将永远定格在5年前。我和家人只好另觅其他摊位,但不变的是,我依然坚持点上一碗清汤粿条米粉。 吃着吃着,我才知道我为何那么执着于一碗粿条米粉,只因它承载的不仅是美味,还有亲情的陪伴和珍贵的人情味,暖胃,也暖心。
10月前
10月前
我国华人家庭过农历新年,除了重视传统年俗外,一般上都会吃丰盛大餐以示庆祝。 我家自两个女儿多年前进入职场后,手有余钱,过年应节的食物充裕不缺。元宵节过后,都会留下不少食品,如糕饼、糖果、罐装饮料及各类罐头等,成了我如何处理的烦恼。有好几年,一过初七人日,女儿们离家回返职场后,家里剩下我和老伴两人,根本就享用不了这许多东西。尤其是罐装饮料和糕饼,糖分和热量高不利于身体健康,只好送给在社区内刈草的外劳们,才解决了难题。 通常过年两周前,我们会全家出动到附近购物商场买年货。选择买什么年货大多由老伴和女儿们决定,我偶尔提供一点意见。其实,她们看上眼的东西几乎都会买下来,直到堆满手推车为止。二女对于身旁老爸提醒她们勿购买太多年货的话,总是回应说,一年一次,爸妈过年吃多吃好一点,平日我们都不在你们跟前,你们就趁着新年享受一下吧! 年货够吃够用就好 虽言之有理,我心里却有不同的想法。今年,买年货我决定不再顺从她们的意思。促使我有这个强烈的念头是受到3年冠病疫情肆虐的影响。许多低收入的家庭三餐不继,生活在痛苦煎熬中。我们即便没有对他们施予援手,又岂能不爱惜得来不易的食物! 我知道要说服妻女们认同我的想法有一点难度。不过,只要我跟她们多商量沟通,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不唯如是,我还要跟他们约法三章:一是年货酌量买,够吃够用就好;二是只买所需,包括送给亲友们的礼物在内。 我的这个想法获得老伴赞同不难,毕竟数十年的老夫妻好说话。至于二女我也想好了理由和说词,即我和老伴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吃不了许多东西。而且有些东西多吃,不但难以消化,亦无益于身体健康,少吃为妙。更何况新年后,女儿她们长时间才回家一趟,留下来的东西不是坏掉便是丢掉,既不环保又浪费金钱和食物,何苦来哉! 我有信心,今年我家可过一个节约而又有传统年味的新年。顺祝大家癸卯兔年吉祥,万事亨通。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日萦牵。夜萦牵。 人在天涯各一边。忧思难入眠。 意绵绵。念绵绵。 静待儿归迎兔年。且将心愿圆。 新年又快来临,翻开日历心里感触特别多。好想念小时候一家人在江沙老家过新年的景象,弟兄姐妹在一起过佳节多热闹啊。父母亲脸上总是挂着慈爱的笑容,大人小孩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拿红包,那温馨的画面真令人怀念。 自从两个女儿上了大学先修班,便开始离家在外生活;过后上大学,毕业出来工作,结婚定居外地,我们与女儿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我们两个老夫妻在北马小镇,女儿一个在东马、一个在西马,山高水远路迢迢,各忙各的为生活奔波,虽然聚少离多,不过想到孩子们都有各自的工作,日子过得愉快,心里还是觉得很宽慰的。 住在高渊市镇边缘翠鸟巷简朴的老屋子里,转眼已有三十多年。旧屋嘛免不了这边坏、那边坏;衣服、床单、窗帘用久了这边破、那边破,要去应付这些琐事,还得亲自动手修补实际一些。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合我们的心意,能够动动脑筋一展所长,不亦乐乎? 我不时都忙着钉钉敲敲,修理这、修理那;老妻却忙着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彼此都特别欣赏对方的手艺,看到彼此努力的成果,总是相视而笑,日子过得很有成就感。 诚然晚年的生活是最快乐的,每天早睡早起多活动,三餐青菜淡饭少油盐。清晨健步迎朝阳,日暮携手看夕阳。当兴致来时,也到附近优雅的咖啡厅吃点精致的食物,慢慢消磨美好的时光,一同缅怀过去甜蜜的往事。 有时也到大女儿东马的家去看浩瀚的海洋、看广阔的森林,有时到小女儿家逛超市、抱孙子、遛小狗,再不然就相约在某一个城市聚会,一起去游山玩水。无论是在老家,在孩子们的家,还是在外地,与儿孙相聚是最珍贵的时刻,但是出门不比在家悠游自在,出门没几天我们又想念老家了。我们已经习惯了乡间缓慢的生活节奏,孩子们也很善解人意,知道我们像闲云野鹤,就由得我们住在小镇山水之间,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通过视频彼此关怀 住在翠鸟巷的老邻居,都是七老八十的退休老夫妇,在这一带工作了几十年,也在这里定居退休,孩子们早已长大离家,到各地去谋生。大家都是空巢老人,平时守望相助礼尚往来,谁也不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老窝。同是天涯沦落客,空闲多、话题也特别多,就愁没有机会来倾诉。有什么佳节要一起庆祝,只需隔着篱笆一声呼唤,就能聚在一起喝茶吃饭,谈人生、谈病痛、谈政治,真是无所不谈。老妻们都乐得聚在一起聊天、做糕点。一群老朋友在一起吃喝谈天,这样过日子可真热闹,简直忘了什么叫“寂寞”。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舒缓了相思的烦恼,我们不时与远方的孩子们约定好时间,各自启动手机视频通话,倾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在手机里看到彼此的脸容、看到可爱的小孙女和淘气的小狗狗。虽然各在天一涯,却也不减内心的热情澎湃,通过手机传达心意,互相勉励、彼此关怀。 眼下病毒传染形势时好时坏,总是让人揪心,远方的儿孙是否别来无恙? 有时会思念儿孙难以入眠,午夜梦回也为他们祷告。血浓于水的亲情,绵绵的思念总是在心中萦绕,再先进的网络,也栓不住躁动的心啊。知道两个女儿计划好回家过年,我们两个老头儿便赶着买年货、打扫屋子,忙得团团转,却也难掩内心的喜悦。 希望兔年是好年,政治平稳、风调雨顺、百花齐放,我们静待儿孙们平安回家大团圆,一起吃年夜饭,欢欢喜喜的过新年。
11月前
11月前
(新山7日讯)农历新年进入倒数阶段,新山地区的年货买气逐渐旺盛起来,其中各类年饼、腊味、海味、礼篮及年饰等业绩,相信都比去年好。 根据业者反映,受益于疫情放缓及马新边境开放,经济活动重新活络起来,今年的买气旺。其中,相关公会估计为期21天柔佛再也年货城到访人次,有望突破50万人次目标,让业者唱丰收。 除了本地人在这个星期开始采买年货,不少来自新加坡旅客也加入抢购热潮,而且相信因为新币汇率强劲的关系,购买力都很强。 有的新加坡顾客更是把握时机,进来新山扫货,买东西吃东西,有者采取“一站式”策略,把除夕至大年初九包括拜天公所需要的年货买齐,满载而归。 一名新加坡民众陈先生受访时披露,随着新春脚步逼近,他到新山采购年货,包括在皇后巴刹购买海味干货回家过年。 另一名新山民众伍兆发表示,由于他经常到皇后巴刹购物,因为年货齐全及价钱公道,而如今趁着年关将近,也到当地采购海味,准备过年。 柔南流动小商公会会长拿督姚文春受访时表示,根据过去数日的观察,今年的柔佛再也年货城有望达到50万人次到访的目标。 “柔佛再也年货城在1月1日首日开放,由于适逢新加坡元旦长周末,1日(周日)和2日(周二)都涌现了大批人潮,访客包括附近的居民及新加坡旅客,我相信接下来的一两周,还会有一波接着一波高潮。” 他说,今年的人潮远胜去年,反应比去年更加热烈,年货城档口大约50个档口,售卖各种年货,包括年柑、年饼、海味、礼篮、肉干、进口零食、餐车美食街等,应有尽有。 他披露,除了线下的实体销售,有的摊位还会特别进行线上直播带货,进一步推动买气。 “我相信人们来了一次过后,还会再度回头,因为这里有浓厚新年气氛,也成为旅游景点之一。” 他说,柔佛再也年货城从1月1日起至1月21日,为期21天,地点同样是在柔佛再也花园德达14路,让消费者边办年货边享用美食。 新山小商公会会长郑添皇表示,大马花园小贩中心的摊贩配合农历新年的到来,放下手上的熟食业务,转而售卖各式年饼,不少摊贩是现做现卖,销售情况受到本地客和新加坡旅客的光顾,反应热烈。 “随着马新边境开放,今年情况比去年好。由于去年处在行管令中,许多新加坡顾客是通过邮购方式来订购年饼。” 询及中国旅客即将1月8日解封后到来,是否会带动年货生意的问题时,郑添皇表示,由于中国旅客主要是来旅游,在景点吃吃喝喝,不会购买应节年货回国,因此相信对本地年货市场助益不大。 新年应节的腊味及海味已经上市,且在热卖中,位于士姑来皇后公市的一家海味干货市场于周五(6日)涌现购买人潮,相关业者估计未来一两周内,人潮会更多。 业主潘玉玲形容今年的买气情况比去年好,很有过年气氛,而海味价格方面略微上涨5%,与去年相比起来,价格波动不大。 “年关将近,许多民众已开始抢购,新加坡顾客来这里采购的年货包括鲍鱼、鱼鳔、干贝、花胶、海参、香菇等,都是年夜饭必备的食材。” 根据她观察,目前一半以上的顾客来自新加坡人及在狮城工作的大马人,相信因为新币汇率强劲的关系,他们的购买力都很强。 另一方面,春节餐桌上少不了“鱼”,以寓年年有余。 一名渔贩林顺源披露,由于遇到季候风,影响到产量,接近农历新年的鱼价比平日高约10%左右。 “今天一开市不久,受家家户户欢迎的大虾就卖完,如今大虾1公斤70令吉。” 他说,比价名贵海产如斗鲳,价格则是来到1公斤140、150令吉左右。 根据林顺源,其他鱼虾价格一探,白鲳1公斤60令吉、黑鲳1公斤38公斤、红枣1公斤48令吉、石斑鱼1公斤50令吉。 在皇后巴刹销售药材及年饰的陈美琳披露,有的新加坡顾客把握时机,进来“一站式”采购,从新山一路买到士姑来、古来等地,把除夕至大年初九拜天公所需要的年货、拜神用品包括天公桌围等都搜罗及买齐。 “每逢新年,人们喜欢挂灯笼及更换新的门彩,我在巴刹卖了10多年,每年都有一批熟客包括新加坡的顾客上门,采购适合组屋或公寓尺寸的门彩。” 她表示,灯笼和门彩皆是从中国进口,由于成本上涨20%,因此也贵来贵卖。 新年少不了送礼,据相关门市业者披露,传统礼篮的价格从100多令吉起跳,到1000多令吉,而海味礼篮从100令吉至逾6000令吉,其中受到大众欢迎的礼篮价位位于300、400令吉。 士姑来一家经营礼篮生意逾40年的老字号负责人黄雯贤受访时披露,今年的新春礼篮的销售方面,受益于马新边境开放,看到一些新加坡熟客回流。 “此外,根据我的代理在新山坡底商场的回馈,礼篮销售情况不俗,许多购买者都是新加坡人。” 她表示,一些新加坡顾客亲自开车来采购礼篮,但是有的因为担心关卡检查严格,因此是通过运输公司送货到家。 她表示,她所售卖的新春礼篮分为传统礼篮和海味礼篮两种,整体价格比去年略涨5%,其中酒类涨价幅度较高。 年柑市场方面则出现“慢热”情况, 一名不愿具名的水果商受访时表示,由于中国受到疫情,今年年柑货源来得比较慢,虽然早早已经订货,但是目前货源还在陆续运进来,因此担心无法赶得及销售完。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