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师

“爱华文?到底会有谁真正爱华文?” 老实说,我之前真的很抗拒学习华文。华文犹如我的天敌,就连自己的华文名字也是到了7岁才开始会写。小学时期,我读华校,不喜欢华文的我自然也面对了很多困难。只因为当时的我认识的汉字很有限,华文考得不太理想。 上了初中,因当时疫情严重,大家都居家学习,上网课。我也没有把老师教的知识听进去。每当到了华文课,我就会调闹钟,开始投入我的被窝。后来,我们回到实体课。考试期间的我自然地也开始怀疑起了自己。我到底是不是华人?每一个句子中都有一两个汉字是我看不懂的。不过,我并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因为我知道,一旦上了高中,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放弃这门科目!哥哥能做到,我当然也行。 但,奇妙的是我怎样都摆脱不掉它。 上了初中三,老天爷给我安排了一个专门“针对”我的华文老师——张雅芳老师。 她非常热爱华文,也常常感染着身边的同学们,激励大家用心地投入到这门科目中。在老师的教导下,大家都很喜欢华文,唯独我。我天性倔强,甚至可以说是叛逆,自然不轻易被感化。当然,老师也没有惯着我。她像打了鸡血似的,天天给我灌溉“心灵鸡汤”,试图改变我的心态。但我死性不改!所以一山还有一山高,我从未看过比我更犟的人,她无疑是第一个。我已经放弃华文了,她却试图点燃我对华文的兴趣。 发现自己下笔如有神 有一天,她在班群里发了一个海外华裔青少年阅读写作大赛。我一如既往地无视这条信息。翌日,她在课堂上跟我们讲诉着比赛规则,还播放了主办方提供的视频,好让我们更加理解中国镇江的地理文化。她也跟我们一起进行阅读主办方提供的文章,引导我们如何去写好阅读感。过后,她让我们在课堂书写文章。人人都知道这种时候不应该和老师对视,我偏偏就是“不信邪”。我刚抬头发呆时,就跟她的眼神对视了!果然,她知道我要逃避的心思,立即指定我必须交上作品。我想拒绝,但看到她那双坚定和会杀人的眼睛,还是算了吧!这场“攻防战”似乎没有尽头。 我望着那空落落的纸,迟迟下不了笔。这时老师倚靠过来了,给了我一些建议,经她这一提点,灵感来了,我便开始慢慢地写了一小段。她看到之后,一脸信心地说:“好好写,我敢说你肯定能得奖!”我满脸不信地看着她,笑着说:“我?怎么可能?”我即没有信心也觉得可笑。她没多说什么,眼神里仿佛在说:“不如我们赌赌看?”之后,便转身离去。 回家后,我思考了很久,不知是不是因为被人肯定,对华文毫无兴趣的我开始有了想完成这份作品的冲动。回想起她那似鼓励的话,“参加比赛不一定要得奖,就当作是练笔”“机会是要自己去争取的”……我没有理由拒绝了。 慢慢地,我已上了高中。新课室、新环境、新同学。我的华文老师依然是她。我没哥哥那么幸运,可以不报考华文,于是只能把“放弃华文”的梦想抛到脑后。上课时,我一如既往地发呆。老师也很“热心” 地把我这个不爱华文的学生介绍给全班同学认识。因此,大家都知道了我不喜欢华文这件事。这间接地让大家很快地认识了我。 开学第一周,老师让全班的同学写作文,题目没有任何限制,大家都可以自由地选自己想写的题材,因为要测试大家的语言能力。我一直在犹豫着要写什么。我看向老师,用开玩笑的语气让她给我一点建议。她用了3个字来回应我——不愿意。我俩都偷偷笑了,只有我知道她想表达什么。我很快地写完了。同学们都好奇我写了什么,纷纷来看我的作文。看完后他们都笑了,原来我的内容是关于我不愿意学华文的故事。换句话说,也就是我跟这位老师“交战”的过程。这时,一位同学惊讶地说:“哇,她的作文写得很好耶,真的把老师写得很真实啊!”同学们都觉得我的作文很有趣。当时老师还没看过我的作文,却信心地说:“她本来就不差”。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她为何对我这么有信心?我即疑惑又开心。最终,我的那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的称赞,还让我拿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分数。老师让我好好努力,不要放弃,将来一定会有好结果。 我动摇了,放弃华文的决心开始松动了。 不久后,我得知自己初中三时参加的海外阅读写作大赛得奖了。我很惊讶,从未参加华文比赛的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兴奋。我当时给了自己一巴掌,怀疑这是一场梦,旁边的人都以为我疯了。站在台上领奖那一刻很激动。课堂上,老师走来了:“相信自己的实力了吗?”我点了点头。她微笑地看着我说:“你的华文真的不差,试试吧,试着去改变你的心态,你不会后悔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开始对华文感兴趣了,我开始喜欢华文了。我要报考华文。 之后的华文课,我开始努力听老师所教的知识点,认真地去完成每一份功课。老师见到后,在全班人的面前赞扬我。随之,我越来越有动力去学习华文,甚至爱上了这门科目。之后,只要老师在群里发华文写作比赛的消息,我都会积极参与,而且都是第一个交作品的。虽然不是每一篇都得奖,虽然我不是很优秀,但我还是不放弃,勤奋写,尽全力去写好每一份作品。写得多了,我发现自己竟然下笔如有神。或许,这正是老师的用意所在:练笔才是首要目标,比赛反倒是其次。 “所谓‘不打不相识’,正是因为这些年来与华文‘交战’不断,才成就了今天深深爱上华文的我……” 我不再抗拒华文了。 在最近一次中四期末考里,我的华文从四十多分慢慢进步到了68分。以前的我从未想过我的华文可以离A-那么近。与此同时,我获知自己又获得了另一份写作奖。如今我越来越喜欢华文,并定下了目标——我想在SPM的时候争取让自己的华文能拿A。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就一定可以做到。 我“爱华文”的旅途中发生的很多趣事,我从“不愿意”成了最后的“愿意”,当中当然少不了这位对华文充满热爱的张老师。她教了我两年,而接下来她也会继续陪伴我们学习华文。我终于理解“爱华文”的感受。懂华文,是我们华裔的骄傲,也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印记。如今,许多异族同胞都纷纷开始学华文,就连我身边的一些马来人和土著都用华文来交流。正如那句古老的格言所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不仅是对正在学习华文的人的鼓励,也是对每一位在追求梦想路上的人的鞭策。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执著于过去的遗憾;改变心态,向前走,努力不一定都有理想的结果,但肯定会为我们的人生留下收获的足迹! 回首那些年,我与华文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最终,我不得不承认——我被征服了,华文赢了! 编辑台/曾毓林(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 【爱华文】推动华文教育新篇章 【活力副刊】一直都把鼓励阅读、鼓励写作视为己任。过去,我们成立过“心灵写作班”、“全民读书会”版面,也动用文教部和副刊组推动“希望阅读计划”。去年,我们也增设了【星星学堂】,希望吸引更多小学生自小培养起阅读习惯。【星星学堂】是锁定在“亲子共读”,营造更多父母亲与孩子一起阅读报纸儿童版的机会。 今年,我们继续更进一步,在1月起调整其中一天的【星云】版内容为【爱华文】版,鼓励华文老师、华文教育工作者,还有中学生、大专生针对“学习华文的乐趣”一起写作。 很多老师都说忙碌,无暇执笔。可是,如果连推动华文的老师都不愿意写,又怎能吸引学生也提笔呢? 华文世界波澜壮阔,无论在哪一个学习领域,都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我们相信老师的教华文生涯一定有很多值得书写下来,甚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值得记录的一页。 所以,【爱华文】版应此而推出, 一方面让更多读者正视华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鼓励师生一起执笔写文章。 我们的理想是:在小学生阶段鼓励阅读,在中学生阶段鼓励写作──最好老师写、学生也写,让华文文坛一叶一如来,并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来。
3天前
看似老旧的课题,最近机缘巧合之下再次听见这6字,听得我顿时全身束紧,像晴天白日遭雷击似的,慌张地左盼右顾,希望旁人没看出我的局促。 其实不止6字,而是9个字,泰山压顶般的9个大字。来龙去脉就不细说,场合倒是可以透露:是在学校。我朝出暮归、每月月底恭恭敬敬领薪水的工作岗位。那么,冰雪聪明的读者如你势必猜得出这6个字前另外的3个字,是哪3个字吧?据考证,首先提出“灵魂的工程师”这般称呼的是斯大林,彼时斯大林是用作称呼作家和一众文化工作者的(大概也包括老师)。不过,读到这里难免会思潮起伏,身为苏联传奇巨头的斯大林所指的作家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家呢……嗯,不细究也罢,细究起来恐怕没完没了。于是乎,一键关掉所有网页。 撇开源头不说,细细品味下来,无论套在谁身上,作家也罢文化工作者也罢老师也罢,这6个字放今天实在让人读得诚惶诚恐。根据字面意思,灵魂首先是台结构复杂的机器,得输入指令方可输出行动,胸前是台显示器,不怎么显眼之处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开关,一旦拆开机体里面尽是大大小小的齿轮,而且方圆十里之内人不怎么愿意靠近,毕竟灵魂身上充满刺激性的机油味。工程师在桌上摊开该灵魂的设计蓝图,告诉你此处晶片烧毁,彼处二极管得换,不过存货已用完,不得不联络供应商,供应商有9个,价格最便宜服务最好的是某某某。维修时灵魂身上插满粗细不一的导管,有的导出肮脏的液体有的导进干净的液体,屁股上面两英寸之处被撬开,准备更换重得像砖头的蓄电池。导管全数拔掉后灵魂睁开两眼,焕然一新,仰头挺胸地走动起来…… 要是宣称以上所述即为老师工作内容的描述,同行们肯定会揭竿而起,将我批得体无完肤,要我跪下求饶吧。 啊,开个玩笑。以上所述自然是夸张了些,不过不得不承认,一些(看似伟大的)标题式说法之所以历久弥新,生命力顽强,自有其道理。它们像漂流木,由上流冲刷到下流再到大海始终屹立于水面,妥妥沉不下去。 比方说,灵魂的工程师6字一出,首先是对灵魂的肯定,再者更是对工程师这一存在的褒扬。但两者放在一块,多少让人食不下咽、坐立难安。不是要否定灵魂(谁斗胆这么做,嗯?),更不是要对工程师有所非难(没有工程师,文明社会恐怕维持不了半天)。但,毕竟是略显浓厚的机械论论调。 放眼望去,过于或偏向单纯的机械论(mechanical)论调在如今流行的意识形态中已基本没多少地位。对人或意识或灵魂的说法,要是继续停留在巴甫洛夫式的层次,未免过于粗浅,说出来都要脸红不好意思了。而对机械论取而代之的最有利者非属有机论(organic)不可。 让世界少点机油味 想像一片繁花似锦绿茵处处的花园,阳光普照,一道身影来回穿梭,播种、修剪枝丫及更换泥土,蝴蝶忙于传播花粉,花洒静静地洒水……生命正悄然而美好地生长。是的,说是工程师,不如说是农夫。除了挥洒汗水、勤勤恳恳、默默耕耘的农夫形象更讨喜,将灵魂比喻成花园中自然生长、各个内涵不同的植物更鼓舞人心。人们嗅到的不再是机油味,而是花香扑鼻。人们看到的不再是电光闪烁,而是蒲公英飞扬。人们触到的不再是冰冷机体,而是温热的生命本身。 不过,比较谨慎的老师对农夫的比喻也稍有抗拒。一位资历匪浅的同事便曾用很实际的口吻说,扣再多光环也只是一时之兴,兴头过了老师也只能在现实的泥沼里(原话,真的)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走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小径。真要比喻的话老师或许更像霍尔顿,望着孩子们在麦田中欢乐玩耍,自己在麦田边守护着,以防孩子们一不小心掉落无底深渊。老师或许无力设计蓝图加机油换零件,也无力播种浇水照顾偌大花园,仅仅守望便已耗尽心神。 嗯,有点沉重了。总之呢结论是,新的一年我最想删除的便是,谁谁谁是灵魂的工程师,类似这样的话。作家也罢文化工作者也罢老师也罢。 让世界少点机油味,也不赖。
6天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老师,你为什么要做老师?”唉,又来了,这个问题。 我从没想过成为一名老师,这一点我非常确定。大学专业,我考虑过各种各样的职业,医生、植物学家、编辑……唯一不在考虑范围的是老师。老师是所有长辈都希望我走的退路,可年轻人毕竟心中还有一腔热血,所以我说,让我去别的地方试试吧。如果其他地方都容不下我,如果我终于碰壁,从理想主义者成了现实主义者,那一天,我会去做老师。 我清楚,对于教学,我是从来没有热忱的。凭着“忍”的本事,我可以度过一天、一个月、一年,但是5年、10年、一辈子呢?也许说不定在某日我豁然大悟,发觉原来做老师的意义,但谁又能保证我不是妥协于公务员的福利,或只习惯了一切,再无力对一切反抗?一个没有热忱无法负责的老师,最对不起的还是那一群孩子吧。 我也曾经是学生。中学的时候,偌大的学校,面对无数的老师,摸着良心又大逆不道地,我必须坦言,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教书。初中二的数学老师,第一次进班时问班上多少学生在课后报名了补习班。在茫茫高举的手中,老师略过了我,朗声宣布既然大家都有补习,那就不用教啦。那一年的数学课,我靠着抄同桌的答案度过。无数个炎热的午后就着窗,阳光洒落在作业上,每个数字是如此醒目,一个个下午在解不出题的委屈与哭怨悄悄储存在心,成为难以抹去的阴影。我自此痛恨数学,即便此后我的数学科成绩是全级最佳;我羡慕、嫉妒所有能够上补习班的同学,怨恨过为何偏偏是这样的老师。 中二以后,遇到类似的老师也不少。有不相信我,所以在年度会员大会决议后,又私下请我撤去学会副主席一职的老师;有当着全班人面,对着我成绩惊讶地说“你居然拿A”的老师……当下总觉得委屈,认知笃定信念说服自己老师应该不是像他们般,可即便拥有这般认知,也难以完整地抹平一切伤害。嘴角微微上扬的回应,只有自己知道实际上耗尽了多少力气。 可我还是回去了。几乎没有犹豫,去和母校申请就地实习。是苦了一群孩子,要面对一个只因为各种划算的老师。回家乡实习划算,回忆自己的少年勇划算,下午两点放工、周末不上班划算……只是告诉这些孩子这个事实,未免有些残忍。他们眼里有星星,他们值得美好的童话。他们要的答案是浪漫主义,我的现实主义是扯破童话的巫婆。对着那些澄亮的眼睛,我转身在白板写字,一边回应:不要问废话,都给我认真听课。 太讽刺——中五那年国语老师进行志愿“民调”,只一位同学坚定地说要成为老师。国语老师是个五十出头的大叔,长裤衬衫偶尔领带,讲话调子高低起伏,铿锵有力,像保险代理,像市场的推销员,像激励营讲师,唯独不很像老师。他低头略露出镜框后的眼睛,不知是镜片的阴影还是真实的眼袋,俏皮的双下巴,不屑玩笑中有几分认真道,你们看啦,以后你们这里一半都会变成老师。好像还真的给他说中了,虽然一半的数量夸张了些,但毕业后报读师范的绝不止一人。噢!看来他还像预言家。 那一天是着了魔了,我把预言家老师的话重复了一遍,我猜是也许我当时也用了笃定的语气,反正听起来肯定讨厌。中三二班的道德课,因为教学进度超前,想想不妨和这群孩子说说志愿的事,毕竟确定方向这种事无所谓早的。我说着说着上瘾了,来来回回重组了几次同样的信息,再添油加醋地给他们普及各种老师的划算。最后一次,后排的一位学生用挺大的声量冲我喊了一声。朦朦胧胧中是他不满地说,老师你哪里可以这样讲。现在想起,还是不晓得该怎么反应。那孩子的母亲其实也是老师。 实习里其实哭了无数次 果然我成为了那种最可恶的老师。实习结束之际,和学生道别,班上哗啦啦的起哄,甚至早在几个星期前已经有学生问起“老师你什么时候走”。那眼神闪着期待的光。忍着难堪,心中有无限的委屈。回望整个实习,自己究竟也勤勤恳恳,自觉配得上尽责二字。可到头来被问起与学生的相处,竟得强颜欢笑解释——还挺好啦,就这样咯。 最后一天,回到中三二班。办了一个“写给未来的自己”活动,承诺他们会在他们中学毕业后寄给他们。从来闹腾的班霎时静了,忙忙碌碌地写起明信片来。我就在课室里打转观察,在钟声响起前与他们道别。又是那后排的学生,冲着前方喊了一句:“老师做什么要走,做什么又要换老师!我会想你的诶!”我望着他的眼睛。清澈的眼睛里或许有几分玩笑,有抱怨,但应该也有几分认真。就像在回家后,我翻看那一张张明信片,偶然读到有几张字歪歪斜斜、别扭地写谢谢你老师;痴迷篮球的孩子画了一颗篮球,备注:NBA邀请函,收件人是我的名字。 一个月后大学的实习口头汇报会上,评委老师笑着说你的实习好像很开心,刚刚的汇报一直笑着。总不能在汇报时大吐苦水吧——实习里其实哭了无数次,有时被学生气哭,有时觉得一切努力归了虚妄。只是一切故事酝酿成的句点,是阳光明媚的早晨,校长回答:“你肯去学,你有知识了,你肯接近学生,不计较,这就是老师了”;是隔着玻璃门,导师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是一份良心工作啊”;是学生偷偷放在我办工桌上的纸星星;在我说再见时偷偷塞到我手心的一颗糖……默默不语的明信片。 就为了那几分的认真,其实实习老师,都挺好。
4星期前
(怡保讯)舞台上的绚烂灯光照在今天的主角们身上,熠熠生辉!他们身披粉色、紫色、蓝色的华丽服装,如同一簇簇绽放的花朵,将校园装点成一片梦幻的花园。今天,是属于教师的节日,他们是今日的主角,犹如夜空中的星星,点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承载着学生的梦想和希望,给予学生前行力量和方向。 礼堂大门缓缓打开,学生夹道迎接着老师们到来,随着老师走入礼堂,学生拍手欢呼,耳旁伴随着“Terima Kasih Cikgu”的歌曲,学生纷纷送上充满爱意和感恩的礼物,让老师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陈佩妮:学生鞠躬感谢老师 校长陈佩妮致辞时表示,随着学生逐渐成长,向老师行礼的方式也逐渐变得特别。从小学时大声喊出“老师好”、90度鞠躬,到现在中学,稍稍侧头示意,这种“无声”的请安方式十分耐人寻味,借着这个节日,她要求所有学生站起来,认真鞠躬,向老师表达感谢之情。 另外,庆典上播放由学生拍摄和剪辑的视频,显示身穿校服饰演中学生的老师,提了一句“对哦,我已经是老师了”的话语,触动观看的老师,也让学生领悟老师的辛酸与不易。 学长团则一改往日严肃且“凶巴巴”的形象,化身为魔术师,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魔术套路,甚至还变出了一枝花,为老师带来许多欢乐。学长团还变身为“女团”,唱歌跳舞,大合唱的环节令现场气氛热火朝天。 全场大合唱《小幸运》 当华乐团奏响《起风了》这首歌曲时,负责的学生挥动着指挥棒,音乐起伏跌宕,在场的观众沉浸在旋律里,随着音乐轻轻挥动双手,而当管弦乐团奏起《小幸运》的前奏,也唤醒老师心底的青春记忆,学生也被旋律所触动,随着音乐大合唱。 此外,舞蹈团的成员也展示马来西亚三大种族的舞蹈,每一场舞蹈充满特色,展现多元种族魅力,也带出在庆典中,无论种族背景,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欢庆,共享喜悦,彰显了圣母一家亲的团结精神。 李嘉美:是老师也是朋友 学生李嘉美(17岁)表示,她非常认同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与思想,也成为愿意和学生分享人生经验的朋友。 “试问出来社会之后,还有谁会把老师一词天天挂嘴边?当大家成年后,又还有谁会回想以前教导过我们的老师?我感到很庆幸,我现在还可以被老师‘折磨’,也可以‘折磨’老师。在校园时光里,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最重要的还有孜孜不倦给予我们教诲的老师,为我点燃希望,丰富心灵和智慧,感谢所有老师。” 陈可歆:被学生视频感动 实习老师陈可韵(23岁)表示,第一次参与教师节最大的感受是从曾筹办庆典的学生,转变成接受祝福的老师,身分的变换让她感到不适应,但看见学生们全力以赴地表演,她感到十分震撼。 她说,最令她感动的是学生们拍摄的视频,一晃眼自己从学生转变成了老师,第一次在学校里庆祝教师节,十分感动。她也十分开心,收到来自高一理三班送的花,感恩学生的用心。有的学生还表示无需补习,只需专心上课,便能明白课程内容,对她而言,是个非常大的肯定。 她感慨,刚来到这所学校时希望实习期能快点结束,但实习期快结束时,她感到不舍,因为刚与学生和老师熟络,便要离开。她在此祝愿所有学生,前程似锦,各自珍重。 萧杏桓:表演魔术让老师开心 学长团表演者萧杏桓 (16岁)指出,为了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希望表演节目能让老师们放松心情,在表演魔术时,她们把变出来的玫瑰花送给了校长,也派了糖果给各位老师,借此表达学长团对所有老师的爱意和谢意。在表演前一个星期,因某些原因需临时改编表演剧本,大家都十分紧张且害怕表演失败,庆幸的是表演最终圆满落幕。 她也感激老师平日的用心教导,为她们增添了不少知识,老师不止在课业上为学生给予帮助,也是她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为她们指点迷津。老师就像家人一样,有他们在就能让学生觉得安心。 邹芷颐:跳多元舞蹈献各族教师 高一商一表演学生邹芷颐(16岁)表示,学校里有不同种族的老师,该班选择三大种族的服装以及较为广泛的马来舞,让每一位老师都能融入在庆典中,感受到高一商一班的热情以及用心。 她说,该班学生对表演有热忱,希望给老师们带来精彩的演出,同时在中学生涯留下美好的回忆。她非常感谢此次表演获4名老师参与,令演出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也增添了不少惊喜和亮点。 雷锨恩:同学共同表演 增进关系 高一商一表演学生雷锨恩(16岁)指出,为了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她选择在教师节庆典为老师带来表演,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她认为,这次的表演非常成功,也很开心,因为这次的表演,让她们的班级更加融洽,与同学之间的感情更上一层楼。 她也感谢老师在她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给予指引和帮助。老师的耐心和爱心,使她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在她人生的道路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潘碧华老师写过〈怕见老师〉,说的是毕业以后觉得自己没有达到老师的期盼,而一直不敢与老师相见。每当想起这篇文章,我便在想,家长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老师的跟前。 当老师以来,年年都是班主任,与学生和家长走得最近。个别家长会私讯我,与我交流学生的情况,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在家长日才能见上两次面。每当把成绩册摊开交到家长的手上,心里头有无数的话想要告诉家长,但最终也会咽下许多的话。每位家长只能有5至10分钟的时间,试问如何把孩子在班上的学习状态、交友情况、优点和缺点一一在孩子的面前摊开呢? 许多时候,我选择说好听的话。平日常私下与我交流的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很了解,一般上不等我发问,家长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积极交流的家长常与我讨论的是孩子的学习及态度问题,因为他们经常关注学生的情况,往往不会形成大问题。反而,我看到的问题是家长与学生的互动。他们总爱放大孩子的缺点,却缩小孩子的优点。家长与学生同时处于焦虑之中,两者都不好过。家长说的学生不听,学生说的家长不理。于我,我会在家长面前肯定学生的优点,说一些家长在家里看不到的优点,让家长看到孩子很好。 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其实从家长的神情也分辨得出来。一般上,他们坐下来时非常局促,笑容有些勉强,而且很想赶快离开。很多时候,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并不需要由老师告诉家长,家长们自己也清楚。遇上这样的家长,我会打开成绩册,但并不会一个个回顾孩子的成绩,而是更多地与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通常,这些学生会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以及强项。我会分享孩子在学校范围内体现孩子强项的地方,可能是一张纸张上的涂鸦、运动场上的健儿、老师的小帮手或者是同学们的开心果等。我相信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鼓励家长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专长,学会一门手艺。 不同的家长说不同的话 尖子生好说,后进生好说,最难说的反而是处于中段游的学生。一般上,他们中规中矩,不会过于突出。然而,最多学生处于这个位子。除了个别的优点,我还会说一些四海皆准的鼓励语,比如鼓励家长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勇于争取参与巡察员或图书管理员等职位。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多增进自己的知识。对于中段生,长期的厚积薄发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进行质的变化。 即便是经常说话的老师,在见家长的时候讲话也丝毫不可以马虎。遇上不同的家长就得说上不同的话,但大多都是好听的话。就算是缺点,也要经过一番修饰才可以说给家长听。平心而论,谁又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的口中是缺点一大堆的人呢? 家长,一年只见两次。每当家长日结束,老师都还是会忍不住长吁上一口气。其实不只是怕见老师,老师也会怕见家长。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