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榴梿

(彼咯15日讯)彼咯榴梿开花数量较往年增加1至3倍,近期天气也理想,预料7月份的收成将随之大增,彼咯农民笑不拢嘴,并盼能带动彼咯在地旅游,让老饕以实惠价格品尝榴梿,大家都得益。 受访的榴梿农民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彼咯榴梿于上周开花,3个月后即7月初开始有榴梿上市,7月中则是收成的高峰期,整个榴梿季节料有1个半月。 他们说,榴梿树开花的数量甚多,是这5年来最多的一次。有者预料,只要天气配合,7月就会有大丰收。目前看起来,天气也相当理想。 他们指出,如今园主们之间最热的话题就是:“园地里榴梿树开了多少花?”,大家都很期待这一次的收成。 受访者都希望借由今年的榴梿丰收,配合行动党拉美士国会议员彭学良早前表明要主办的榴梿及水果盛会,增加农民收入之际,也带动彼咯旅游,并让民众品尝榴梿,一举多得。 彭学良:或可办榴梿水果盛会 与此同时,彭学良表示,今年彼咯榴梿收成预料会比往年增加,是举办榴梿及水果盛会的最佳时机,籍机推广彼咯榴梿。 他说,近期会到彼咯会见农民,商讨举办榴梿及水果盛会的日期,毕竟活动日期是最为重要的,尤其国会将在6月至7月份召开,他必须尽早做好安排。 “一旦确定了日期,我会向新加坡驻新山总领事馆寻求协助,以将活动日列列入该国旅游局的旅游日历,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他指出,彼咯曾于2019年举办榴梿及水果盛会并取得好成绩,希望今年的活动也能够获得农民和居民的支持。 他说,彼咯榴梿受大众青睐,尤其是S17更是名声响亮,今年榴梿收成多料价格会下滑些许,相信办起活动来对各造都好。他希望打响彼咯榴梿,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 陈福明:高峰期会在7月中旬 榴梿农民陈福明表示,彼咯榴梿于上周开花,预料7月初开始有收成。其园地里的榴梿树开花数量是近5年来最多的一次,尽管收成最终还得胥视近期的天气,但目前看起来天气也相当配合,相信届时产量会很理想。 他以开花的情况推测,今年或会有比往年多2至3倍的收成。 “相信7月初时,先是S17有收成,之后依序为猫山王、101、D24、D88和黑刺等。整个收成期预料会达1个半月的时间,高峰期会在7月中旬。” 他说,今年收成大增,是品尝榴梿的好时机,特别是游客可在今年7月份到彼咯榴梿园地品尝榴梿,别有一番滋味。 “特别是彼咯闻名的S17,在园地里可吃到最佳口感,因为S17掉落后1小时内是最佳的品尝时机。” 陈福明为此对彭学良指将在7月份举办榴梿及水果盛会大表支持,因为这对农民和彼咯旅游,以及消费者都是个好消息,一举多得。 李汶杰:大热天又有雨水有利开花 榴梿农民李汶杰指出,他的园地里主要是种植猫山王和黑刺,榴梿树今年的开花量比往年增加一倍。 他笑言,彼咯各榴梿园主的榴梿树开花情况皆比过去骤增,如今园主之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榴梿树开了多少花?”。 他表示,许多人对近期乾旱的天气感到受不了,但这样的天气对榴梿树开花而言恰到好处,乾旱之际又有些雨水。 他说,向来有游客到其园地里吃榴梿,相信今年的榴梿丰收会有更多的旅游团到来吃榴梿。 “7月份举办榴梿及水果盛会是最好不过的了,这能够让我们多一个管道接触消费者,尤其在榴梿丰收之际就能事半功倍。活动能够带来更多的游客,增加农民的收入,特别是如今收购商的标准非常严苛。” 叶庆龙:过去不曾开那么多花 榴梿农民叶庆龙表示,他于2009年推倒园地里的榴梿树,但保留10多棵各品种的榴梿树,另于2020年栽种猫山王和黑刺。这么多年来,园地里的10多棵榴梿树今年开花的数量最多,是过去不曾有过的。 “最后的收成,还得胥视这段期间的天气,最怕就是遇上暴风雨,但开花逾一周来,天气还不错。” 他说,彼咯农民都很欢迎彭学良举办榴梿及水果盛会,因为这可带动地方上的旅游,同时也可吸引游子回流彼咯。 “这里许多家庭的上一代都有留下土地,可吸引游子们回乡发展农耕业。大丰收时的确是个举办活动的好时期。” 他认为,要举办这项活动必须准确掌握收成最高峰期,必须向各园主了解各自园地的收成高峰期,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日子。若错过了高峰期,恐怕就会美中不足,对农民的协助和地方上的推动力就没有预期的大。 张健雄张健龙:收成料增30% 年轻农民张健雄和张健龙表示,他们园地里的黑刺和猫山王在去年首次有收成,今年的收成看起来会比去年增加30%。 “不过,一切还得胥视天气,乾旱之际也还要有一点雨水。” 他们指出,由于园地里人手不足,暂时未有开拓园地品尝榴梿的生意,但他们有接亲朋戚友到园地吃榴梿的旅游团,但是否接待取决于榴梿的产量。
4天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槟城4日讯)“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你喜欢吃榴梿,直接去买榴梿吃就好了,何必投资买榴梿山?” 来自吉隆坡专门反诈骗的律师傅协祥,昨日在德教会紫云阁德青团和妇女组配合紫云阁创阁70周年纪念活动主办的“千门八将之引狼入室—反诈骗座谈会”说出这些话之后,引来前州议员李学德挺身而出的“对号入座”。 李学德指他想吃棕油,拿了100万令吉出来买油棕山,结果中招。 有人问他:“当了十多年人民代议士还会中招?” 事实就是如此。对方圈了一个大饼给他,每年8%利息,过后会增息,起初他还拿到利息,过后他和涉及的八千多人一样血本无归,涉及的款项高达10亿令吉。 此外,他还为了要吃带给人健康的文冬姜,投资买姜山,白白损失了35万令吉。 他有报警,可是报警解决不了问题,有人出面帮他们这些苦主,最后只是表面上做事,于事无补。 为此李学德要求傅协祥伸出援手,但此要求遭傅协祥拒绝。 傅协祥说,他不是不接李学德的案子,而是救不了! 他说,若有人说可以救,这可能是一个陷阱,最后导致苦主第二次受害。 他承认自己不专业,老千不等人来告,早就把钱卷走了,而法律有限,他无法帮苦主把钱追讨回来。 他说,他也可以画一个大饼给苦主,可是,这种事他做不到。 他说,对于这种诈骗事件,往往是报警无用,可是即使无用,他还是建议苦主一定要报警,并第一时间打政府设立的“997”诈骗热线求助。 他说,报警可以给当局一个记录,并让政府有了这方面的数据。 他说,有人担心报警会惹祸上身,他还是鼓励苦主面对压力站出来。
2月前
2月前
(新加坡2日讯)91岁阿伯街边摆卖榴梿逾60年,如今尽管需要以轮椅代步仍坚持工作,每天风雨不改由长女接送到档口,一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 《新明日报》报道,张文德早年在亚峇街(Albert Street)一带摆摊卖水果,后来按政府规定申请街头小贩执照,长期在梧槽路一带肃街(Short Street)和亚峇街之间的路口处开档卖榴梿。 采访进行时,张文德正坐在椅子上为一名顾客挑选榴梿。他秤好重量后,果断劈开榴梿壳取出果肉,整齐放入包装盒内。尽管年事已高,但老人家手法熟练又利落。据观察,他负责处理榴梿,一名妇女则负责收钱算账,把一盒盒的榴梿放入塑料袋交给顾客。 平日以轮椅代步 长女接送到档口 张文德的大女儿张美英(68岁)告诉记者,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年轻时独自摆摊卖水果,最迟可营业至凌晨时分,如今年纪大了, 每天早上11时左右开档,晚上10时收档回家。 “除了雨季下大雨不营业,平时都会开档做生意。” 她透露,父亲已经91岁,平时在家会骑电动脚踏车活动筋骨,在档口走动不成问题,但长时间走路却有些吃力。 “他平时坐轮椅代步,我们住得近,我会推着他来开档。他还有三高,需要定期吃药控制。” 张文德十分和蔼可亲,他表示,自己摆摊卖水果已有60年,如今听力退化,较难答复问题。 继续工作保持活跃 家人以行动支持 张美英认为,老父亲继续工作,也是让他过活跃乐龄生活的方式之一,和弟弟愿以行动支持。 张美英早前从事销售行业,自52岁退休后,和弟弟一起在父亲档口帮忙。 ”他需要别人帮忙,否则做不下去。政府倡导活跃乐龄,他不喜欢社区活动,继续开档工作反而能打发时间。” 张美英继续说:“我现在退休了,可以一边帮忙,一边照顾他。他想做到什么时候就做,我不会劝他退休。” 张美英说:“我们主要靠熟客口口相传,顾客主要是街坊。档口不提供送货服务,如果以后父亲不做了,就会结业。” 感佩老摊主精神 熟客大力支持 到场光顾的张女士(40多岁) 花了约175元(新元,下同;约610令吉)向张文德购买逾10公斤的猫山王和红虾。 她受访时说,自己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成为档口常客,每次来就会买好几盒榴梿,带回去和家人分享。 “一方面是这里的榴梿品质和口感都不错,另一方面是看到老板年纪大了,身体依旧强壮,还能继续工作,想要支持他。”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新山21日讯)把橡胶芭开辟成家具村,也经历过榴梿天堂的光辉岁月,甘拔士新村活出最好的样子! 坐落在新山县郊区的甘拔士峇鲁(KEMPAS BARU)属于非传统新村,其成立与英殖民期戒严或马共没有直接关系,纯粹是基于“让路给发展”而重新安置计划下的产物,也就是所谓的“重组新村”。 村子特别之处,除了大家津津乐道的“一村分成AB两村”之外,她也曾经因盛产榴梿及四处林立的家具厂而享有“榴梿村”和“家具村”的美誉;本期星洲日报 ⟪大柔佛⟫ 社区报就为读者搜寻新村里众多特别的 ⟪这些人那些事⟫ 。 方俊卿:全村人合力建校才有坚柏华小 1960年开始在此落户的方俊卿(84岁)和朱金生(79岁)是新村的“元老级”居民。据他们告诉记者,政府于1955至1959间,以让路发展为由,发出一纸搬迁令,将他们迁来此地。 曾任马华甘拔士B村支会主席的方俊卿回忆说:“当年这个地段就是一片树胶芭,不仅没水没电,连路也没有,就靠着村民用锄头,一路开山劈地,向当局争取水电供应,慢慢才形成一个有规模的村落。” 另一方面,当年担任村长助理的方俊卿则常常协助村民解决生活上的大小事,后来鉴于人口增长,对教育的迫切需求,他联同其他地方及政党领袖向有关当局申办学校,终于在1975年完成坚柏华小的建校工程。 今天,坚柏华小就傲立在高耸的山坡上,令他感到无限骄傲。 他说,这是集合了全村人的力量才完成的大工程。如今已卸下坚柏华小董事职务的他希望,地方上的年轻人能延续老一辈的团结精神。 朱金声:获前部长助创办首家家具厂 另一方面,朱金声则感念已故埔莱区国会议员丹斯里莫哈末拉未在新村土地转换的课题上,曾提供的协助。 他表示,他当年创办的朱兄弟家具公司,是村里第一间家具厂。然而,根据法令,当初政府批的新村地属于农业地段,不允许作工业用途。 直至1992年,获得当时新闻部长的莫哈末拉末协助,为他的土地转换申请写支持信函才使到家具厂的“正名之路”出现曙光。 随着朱兄弟的成功运行,数十年来加入战围的业者有增无减。据他估计,目前两村有超过100间大大小小的家具厂,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家具村。 另一名老前辈81岁的纪力旺告诉记者,他在B村居住近40年,村子的面貌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是人口增加了。 “主要是巫裔和印裔人口增加,华裔青年却多数往外迁移。” 郑白云:早年家家户户种榴梿树 62岁的郑白云受访时说,自有记忆以来,甘拔士就是个榴梿村,除了她家种了20棵榴梿树,其余每户都至少有一两棵,每逢榴梿季节,就会满村飘香。 她解释,该新村处于高坡地带,而且土质肥沃,为榴梿树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她说:“这里都是红泥地,最适合种植榴梿树。” 据她指出,她的父亲当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榴梿园主,拥有4.5亩榴梿地,而且都是从麻玻带回来的优质品种。 她说:“70至80年代全盛时期,除了本地的榴梿爱好者,新加坡客也慕名而来,早年关卡还没禁止携带榴梿入境的条例,多数人在这里吃了还会买回去新加坡与亲友分享。” 郑白云说:“我还记得,当时1公斤的售价大概三四令吉;而一棵树的果就可以卖到1000余令吉。” 可惜好景不长,80年代初的一场变故,所有榴梿树遭到雷劈,起火燃烧,包括她家的20棵老树,无一幸免;她说:“大概是从1983年起,榴梿产量下滑,果肉品质变差,大家也没有心情再种了。” 陈玉坤:新村最可贵是村民团结 另一方面,来自A村的老前辈陈玉坤(75岁)指出,新村最可贵的地方是村民之间的团结,尤其是资助华小和寺庙,向来不遗余力。 也是坚柏华小董事的他说:“新村的居民人口不多,估计不超过1200人,但大部分的村民若不是华小董事,就肯定是神庙理事,或身兼二职,总是很热心参与地方上的发展。” 在A村落户52年纪力有(85岁)指出,虽然该地名为A村,但其实她的开发比B村晚了大概10年。 他说,B村名字源于国文Kawasan Kempas Banjaran里面的B字母,至于后来成立的A村(Kawasan Kempas Lurah)则纯粹是方便区分两地,因此就顺势叫做A村,并没有其他特别意义。 他说:“先有Banjaran,后来又建了Lurah,为了方便居民和外面的人容易辨认,因此就叫着B村A村。”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 方言 客人来问我:“柔佛地名Jemaluang译为任罗宏,而Kluang译为居銮。请问:同是一 luang,或译为‘罗宏’,或译为‘銮’,是何道理?”我答:“任罗宏(别名三板头)是广府人所译:yam-lo-uang。‘罗宏’二字,粤音lo-uang。潮州人先到居銮,‘銮’字潮音luang;‘居’字,潮州澄海人念作kǝ音,是马来语蝙蝠keluang的ke精准无比的译音。”客人听了,一边思索,一边剥花生吃,不以为非。 客人呷了口茶,又问:“俗语‘为人做嫁衣’,你家方言怎么说?”我说:“我们家只说‘敲橄榄让人捡(敲橄榄予侬抾)’。”客人不解,我解释道:“泉州盛产橄榄。橄榄树长得高,甲爬梯子上树,用长竿敲落果实,乙在树下拾取果实跑了,不劳而获。”客人点头道:“方言俗语确实反映一方风土民情,不应听任失传。” 过了几天,客人又来考我:“俗语‘八字还没一撇’,你家方言怎么说?”我说:“我们家才不这么说呢!我们说‘壹字还没一划’。”客人说:“这是什么话!‘一’字不就只有那么一划么?”我写给客人看:“是此‘壹’,非彼‘一’也。”客人一看,哑然失笑。 ● 榴梿 假如您没有尝过老南洋家传的榴梿粿,只是生吃过榴梿的果肉,您就无法完整体味南洋人对果中之王榴梿的那种欲舍还留的留连之意。 马来语durian,南洋华人译为“榴连(梿)”已有百年历史。近来,由于跟进大陆中文,该果名经过人为“规范”,“改正”成“官方”版的“榴莲”了。 马来语duri是棘刺,durian是多刺者的意思,因果皮带刺,故名。先辈将之音译作双声词“留连”,继而为标明其属性而加上部首,成为“榴梿”。这同宝石译名“瑠璃”类似,双声之余,注重部首一致,使人一望即知为一译音整体,不至于拆开两个字来分析意义。“榴莲”则不然,两字部首排列不一致,不曾见过这种热带水果的人,首先联想到的概念是榴花和莲花的合并。可能还有人联想到手榴弹,那倒也有些形似。 既然是音译,作“莲”或“梿”字,本来也无所谓对错吧?比如椰子树的“椰”字,现在的规范写法是“椰”,似乎没有异议。其实,该名也曾经过“𦳃”/“椰”混用的发展历程。 唐朝武则天时代的义净法师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叙裸人国海岸上“但见𦳃子树槟榔林森然可爱”一段文字中,就用了艸头的“𦳃”字。同样是武则天时代的实叉难陀法师,他翻译的《华严经》中则作“椰子树”,经文说: 如海岛中生椰子树,根茎枝叶及以华果,一切众生恒取受用,无时暂歇。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始从发起悲愿之心,乃至成佛、正法住世,常时利益一切世间,无有间歇。 由此可见,在女帝武则天的时代,艸头𦳃子和木旁椰子并行,与今天“榴梿”/“榴莲”的情况相仿。 然而时至今日,还会有谁记得艸头𦳃子呢?它早已被历史淘汰啦。 或许您认为,只要部首一致就行,那干脆规范作“蒥莲”吧? 孩子,别傻了!没用的。相信我:任尔花样百出,管他人事变迁,到头来,兜兜转转,留连不去的,一准是本地风光的现成“榴梿”! ● 红毛榴梿 在我们这个世界,不论吃什么,都要适量。榴梿性热,不宜多食。红毛榴梿虽是番荔枝的近亲,但番荔枝性温,而红毛榴梿性寒,所以吃红毛榴梿,也不宜过量的。红毛榴梿就是马来语所谓的durian belanda,意思是荷兰榴梿。红毛是指荷兰。 马来人有句成语“如荷兰人求地”(seperti Belanda minta tanah),是比喻得寸进尺的意思。清朝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纪录了一则〈红毛毡〉的故事: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贸易。边帅见其众,不听登岸。红毛人固请:“但赐一毡之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扯之,容四五人;且扯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故事中的红毛人就是荷兰人。他们从开始的要求一毡之地,到后来的掠夺数里之地,不正是马来成语的生动注脚么? ● 红夷大礮 红毛既指荷兰人,或许您猜测明朝“红夷大炮”一名中的红夷也是荷兰人。对不? 对不起,您猜错了! 红夷是佛郎机人。“佛郎机”是16世纪波斯王朝对葡萄牙人的称谓,该名称经印度胡茶辣(Gujarat)客商转手,传入伊斯兰商港马六甲,变成马来语的Peringgi,仍指葡萄牙人。印度的德禄固语作p(h)iraṅgi,表示大炮的意思;淡米尔语作piraṅki,指枪炮,也就是洋枪洋炮的意思。至此,“红夷大炮”一称的来历,昭然若揭。这是一般彼此抄袭的书籍所无法告知您的历史事实。 葡萄牙人将天主教传入马六甲。马来穆斯林跟随阿拉伯人的习惯,称耶教徒为Nasrani,字面上是“拿撒勒人”的意思,因为耶稣是以色列拿撒勒(Nazareth)人的缘故。马来语常将Nasrani简化作Serani,如将基督徒受洗之水称为air Serani。马来语更将葡裔和葡萄牙混血儿称为Serani。有趣的是,教堂钟楼的钟,马来语称之loceng,却是从闽南语“楼钟”借过去的。 ● 十千百千问 记得念小学时,常唱〈每事问〉: 那时,有一位粤籍的何姓老师,讲课时用语异常简截,极富个人特色,更有一句口头禅:“懂么?”倘若学生们没有反应,何先生会加上一句:“不懂,要问!”若有学生回答“不懂”,何先生会重新加以解释。有时候,学生们回答:“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呢?呵呵,那表示学生们连自己究竟懂不懂也不知道! 近年来,有朋自远方来,接二连三,发现大马华人有时候把“一万”说成“十千”,把“十万”说成“一百千”。远朋闻所未闻,当下断言大马华语这种“十千”“百千”的说法并非正宗的中文,毫无疑问,完全是受了英文甚至马来文影响的结果云云。 啊,亲爱的朋友,切勿数典忘祖,大惊小怪!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来龙去脉,您做过调研么?南洋华人以方言自称“唐人”,我们就专引唐朝史料吧。《旧唐书·唐宪宗本纪》云:“国家旧章,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旧唐书·黄巢传》云:“谷食腾踊,米斗三十千。”《旧唐书·杜佑传》云:“赐绢五百匹,钱五百千。”这几句文字应该不算难懂吧?敢问朋友:唐人官方文书是英文乎? 再引佛门的用例。《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列出的未来佛名中有“南无十千光明庄严佛”。《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云:“若诵七百千遍,即了过去,知宿命事。若诵八百千遍,即得宝印三摩地。若诵九百千遍,得一切菩萨神变加持。若诵十百千遍,得一切如来灌顶佛地,与一切如来同会。如是倍增,而获无量殊胜功德。”这两部佛经,当前仍在流通结缘,不算罕见。此外,宋朝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有“十千童子乐无涯,河渚沙中共戏沙”这么可爱的诗句(附图)。敢问朋友:此英文乎?马来文乎?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论语》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面,紧接着便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缘故吧!(明日续完) 语林续拾(下)/鹰童(居銮)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