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3:59pm 16/04/2023

清寒生

慈善安亲班

花城专题

清寒生

慈善安亲班

花城专题

吳天濤經歷貧窮體會無助 設慈善安親班助清寒生

“教育改變命運,佈施帶來好運,我希望能給清寒學生更好的待遇,確保他們放學後有飯吃、有老師教補習和督促功課,讓他們具備更好的競爭能力。”

學生放學後就到安親班學習,由加小老師義務教學。

報道/攝影:黃翠嫻(部分照片安親班提供

ADVERTISEMENT

“教育改變命運,佈施帶來好運,我希望能給清寒學生更好的待遇,確保他們放學後有飯吃、有老師教補習和督促功課,讓他們具備更好的競爭能力。”

森州桂青龍母基金會近日落成的慈善安親班,是由森美蘭桂青文藝協會會長拿督吳天濤(60歲)發起和策劃,而他也是這個基金會的主席。

他推動的安親班,不只是學習空間寬敞且備有冷氣和電腦,為了讓學生們無需衝冷水澡,還特別安裝了熱水器,配備了放置日常用品和衣物的櫥櫃,軟硬體設備可媲美商業運營的安親班。

安親班目前有20名學生,而最多可容納40人。
加小教師輪流站崗免費教學

來自芙蓉加拉賓華小的5名老師輪流站崗免費教學,加上善心人士的捐助,讓這個安親班得以僅向學生們收取每月50令吉的象徵式費用,就可操作。

而目前,安親班的學生人數已達到20人,大部分都來自加小,只有1人來自新華小學,日後,吳天濤希望能擴展到帶入拉杭新村華小、馬華小學等學校的有需要學生。

吳天濤相信,有些孩子家裡並未能負擔得起任何的電子產品,安親班有電腦可以用作學習或遊戲,讓他們不被科技拋離。
確保孩子放學後有飯吃可補習

吳天濤受訪時直言,因為經歷過年幼的貧窮,體會過弱勢學生面對的無助、飢餓及對於無法擁有的學習機會深感羨慕,所以,如今的他希望在能力範圍所及的地方扮演角色,把擋在清寒學生面前的一些障礙“挪開”,為他們創造更溫暖舒適的成長環境。

“我有6個兄弟姐妹,我5歲那年,父親就離世。母親要去外頭工作,把我們留在馬口的小鎮上,所以四年級開始,就得學會自立。我覺得最難受的就是捱餓,放學回家只能用燒水泡白飯吃,有時候就醬油撈飯。”

他說,那時候,上學和放學還得走上一段很長的路,回到家裡還餓著肚子的感覺,非常難忘。

“我家對面住了一位老師,她的家裡常會有學生去補習,我當時總在想,為什麼其他人可以在放學後有老師另外教導,而我卻沒有;我很羨慕,也很自卑。”

因為記得當時的感受,所以他有了打造一個可以讓清寒學生也負擔得起的安親班的想法,讓他們放學後有飯吃,吃飽飯還有老師傳授知識、教導功課,於是“龍母基金慈善安親班”的計劃就誕生了。

曾因沒錢吃飯逃學做瓷磚

吳天濤說,他的父親算是馬口小鎮上的一位聞人,不只樂善好施還創辦學校,曾是學校的董事長,所以儘管父親很早就離開了他的生活,可他成長的路上,卻總會聽聞別人讚揚父親。

但是,因為父親離世後,家裡的經濟狀況陷困,單親家庭的環境加上母親必須離家工作,讓他的生活充滿了挑戰。

“14歲,母親把我帶來芙蓉,我在振中唸書。那時候,因為沒錢吃飯,還會逃學去做瓷磚施工。”

儘管這期間又是逃學又是工作,但他最後在中三考試還是順利過關,中四申請進入安邦岸的技職學校上課。

然而當時年少氣盛,在學校被欺負和同學發生衝突還打架;求學路上走到這裡,他選擇了輟學。

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少走彎路

他相信,在弱勢家庭的“故事集”裡,總會有很多與他這段經歷雷同的遭遇和結果。家庭經濟問題帶來學習的障礙,沒跨過去,便是輟學;輟學之後,因為沒有知識基礎或者一紙文憑,在社會上打拼總是會遇到連串的挑戰,要是不夠堅毅,或許就會成為被社會打倒的人。

“好的生活環境,可以讓孩子更舒適的長大,也可以讓他們少走很多的彎路,相反的,艱苦的環境或許可以讓孩子更堅韌,卻不能保障他們的未來可以獲得很好的出路。”

弱勢孩子應被愛及保護

他認為,這些弱勢孩子們也應該被愛和保護,所以在2017年有了計劃,便馬上開始籌劃落成這個為清寒孩子帶來更多學習機會的慈善安親班。

“但是後來因為冠病疫情帶來行管令,計劃就一直延後至今才終於完成。”

吳天濤: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慈善佈施可以讓人的運氣變好。
盼學生不因貧窮遇挫

從提倡舞獅文化的桂青走向推動“慈善教育”,吳天濤說,這一切始於一名女士的提醒。

“我在約13年前開始,因為賺了點錢,一些身邊的朋友會找我做慈善,而所謂的慈善就是為一些有需要的往生者捐棺木。大概是捐了8副棺木之後,有一位女士就問我,為什麼一直捐棺,而不去協助貧窮的學生或病人。”

他憶述,聽到那番話之際像是迎頭棒喝,而他的孩子當時就讀加小,所以他便加入董事部看有什麼可以協助學校。

“後來常到學校,有時看到學生在食堂用餐就會想起我小時候那段放學後沒飯吃餓肚子的經歷,便隨意問一些孩子們的情況,他們不答,但眼神很誠實,我覺得我需要幫助他們。”

他直言,一些學生放學後也會隨老師回家以付費補習,這讓他想起童年時期,內心覺得同學有“特別待遇”的那段經歷。

“社會很現實,負擔不起費用的孩子,他們就沒有這樣的待遇。所以我就要做好安親班,我希望這些年幼的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家境貧窮頻頻遇挫,最終停學。我想,可能我們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

學生會在安親班完成功課。
“盼他日孩子以我為傲”

吳天濤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慈善佈施可以讓人的運氣變好,至少他覺得自己助人,總會帶來更好的運氣,還能給子孫留點福氣。

“小時候我希望自己能多賺一點錢,不用那麼苦,找到錢了,多做善事,給我的孩子留點福氣。我的兒子回去馬口工作,別人見到他,說他的爺爺人很好,兒子回來跟我說,我覺得特別光榮。”

他直言,他希望能做到“昔日我以父親為榮,他日孩子們也以我為傲”。

“我不懂得教育,但是可以籌款打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給清寒學生,讓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放學後就馬上有好吃的飯菜,吃飽就可以來這裡沖涼換衣、補習或做功課。”

配備電腦提升孩子競爭力

吳天濤直言,初期準備購買電腦之時也有人不解安親班為何要給孩子們配備電腦,但他說,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智能手機,他們或許因為少了這些配備而跟不上科技的節奏。

“兒子小時候吵要電腦,我拒絕,讓他哭。後來我才捨得買給他,不久他在電腦課拿了獎跟我說,如果他沒有電腦,根本就沒法和同學競爭,我一直把這件事記住,要增加孩子的能力,也需要有完善的設備。”

為了確保軟硬體設備齊全,基金會花了60萬令吉建築費和逾4萬令吉購置桌椅、電腦等。

與龍母基金會建築物背對背的就是龍母廟。
安親班的課室外還有空曠的休閒區,有大樹和亭子,可以讓孩子們在學習以外的時間放鬆。
安親班設施齊全,孩子還可以在櫥櫃留下一些日用品或換洗衣物。
森州桂青龍母基金會建築物耗了約60萬令吉搭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