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森美兰

|
发布: 2:00pm 01/05/2024

报庆特辑|派报员风雨不改派送报纸 是读者精神粮食的“邮差” !

报庆稿(5月初发布):/派报员风雨不改派送报纸 是读者精神粮食的“邮差” !
每天早上4时许,罗富强就是起床,迎接刚送到马口的每日报章。(罗富强提供)

(芙蓉讯)报刊是社会各阶层人士都需要的精神粮食,而每天将这份粮食递送到门前的,正是在凌晨2时便开始工作的派报员们。他们走遍每一个角落,将报纸逐份派送给每一家订阅户。

凌晨2时,在寂静街道上的报馆卷帘门上掀,“滚烫热辣”的报纸陆续抵达并整齐叠放,而派报员们聚集在《星洲日报》芙蓉办事处前忙著领取报纸后出发派报,让每一家订阅报纸的读者可以在一觉醒来后,阅报知时事。

ADVERTISEMENT

派报员的日常工作,通常是在凌晨前往报馆领取报纸后,骑著摩托车派送给订阅的顾客,而他们所骑的摩托车有的配上铁架、塑料袋和绳子等,让摩托车的“小身躯”可以容纳数以百份的报纸。

报庆稿(5月初发布):/派报员风雨不改派送报纸 是读者精神粮食的“邮差” !
罗太太每天早上4时许也都会和丈夫忙著卸报及配报的事务。(罗富强提供)

当然,派报员的技术也非常重要,骑著有相当重量的摩托车需要脚力和平衡感支撑,一手操控摩托车一手抛报纸,看著熟练的身手其实也隐藏著一定的危险,尤其是遇上风雨季节时更是增添难度,派报员会随时变成落汤鸡,但他们更在意的是确保报纸不被淋湿,所以一旦遇到风雨便要找地方停靠,用塑料片套在报纸上避免被淋湿。

如今大部分的派报员都是经历了数十载的风雨,骑上担著数百份报纸的摩托车,冒著无法预测的天气前行,确保报纸“安全”送到,职业精神可敬。

报庆稿(5月初发布):/派报员风雨不改派送报纸 是读者精神粮食的“邮差” !
区丽娟利用一辆小小的摩托车派报,每天派完后摩托车就是代步工具。(彭欣怡摄)

●派报“女将”—区丽娟(65岁)

区丽娟告诉《花城》社区报,从事派报行业已经超过30年了,从起初面对各种挑战到今天一切都习以为常,她并不感到派报的工作很辛苦。

她说,当年婚后她便与母亲经营面档,同时也有贩卖报纸,但当时恰逢“立百病毒”面档的生意并不好,就在那时有人前往档口招派报员,所以便踏入这个行业直到今天,并会继续做下去,直到做不了为止。

区丽娟派送的区域涵盖了蓬莱园、武吉安邦岸、德明园及皇家山,目前派发约200多份。

她回忆道,刚踏入这个行业时因为对地点不熟悉,在寻找门牌时耗了很多的时间以及需要熟练操作,手脚因此比较慢,所以会有顾客投诉报纸迟到。但在熟悉操作和订阅户的地址后,缩减了很多派报的时间,如今如无意外延迟,早上6时30分前顾客就能有报纸看了。

她说,如今的工作作息是凌晨1时15分起床,凌晨1时30分左右便出门到各家报馆领取报纸,稍微整理后将会将一些报纸分配到摊贩档口就出发派送,风雨不改。

“虽然说已经习惯了这样(模式),但是面对风雨天还是觉得很麻烦,尤其走到半路的时候,需要立刻将报纸用塑料片套起来避免淋湿。有时候,也没有留意订户的庭院有积水,抛进去的报纸也变得湿漉漉,也会被顾客念。”

不过,她说,当派报员多年来并没有遇过类似被抢劫的糟心事情,虽然曾在派报路上跌下摩托,但并无大碍,派报的工作就很日常,生病也会照做,一年也只有五六天的休假,所以若她出外旅行会提早通知顾客,也会获得顾客们的体谅。

报庆稿(5月初发布):/派报员风雨不改派送报纸 是读者精神粮食的“邮差” !
区丽娟派报超过30年,已经把这份工作当成生活寄托的一部分。(彭欣怡摄)

区丽娟的丈夫赖海华(75岁)也是一名派报员,当年是一位建筑工人,并从起初助她一点点派送,之后直接转当派报员,但后来因身体缘故,所以现在区丽娟会替丈夫到报馆取报纸,然后回到家里分配,而丈夫则是负责小甘密一带。

夫妻俩虽然可以含饴弄孙,不过区丽娟说,有这一份工作总比坐在家里百无聊赖好,有一份收入的同时也可以当作运动,因为每次叠好报纸后,都会出一身汗,然后就回家洗澡用好早餐,再安排孙子接送的事情,晚上8时、9时就准备入睡,一天过得很充实。

她也感叹,报刊行业如今也面对很多的挑战,派报行业更甚,越来越少人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尤其是年轻人。

报庆稿(5月初发布):/派报员风雨不改派送报纸 是读者精神粮食的“邮差” !
区丽娟每个凌晨会驶车到报馆领取她和丈夫的报份,回家后分配了再各自出发派报。(劳威宁提供)

●《星洲日报》马口代理德昌号(1930年迄今),第三代东主罗富强

无论睛天或雨天,派报人从来不打烊,他们和星洲日报有著无法割舍的情怀和关系。

位于马口大街的的德昌号,堪称是星洲日报马口最早期的代理,如今已来到第三代东主罗富强(70岁)手中。

每天早上4时许,晨曦仍未出来,罗富强就会起来开门,他并不是开始做生意,而是准备迎接从本报八打灵总社运送今日报纸到马口的报车罗里到达,这种营运模式在罗家已进入第三代,维持大约93年。

马口区的运报罗里,每天大约是早上4时至4时45分之间抵达马口,如果超过早上5时才抵达,就算是迟到了。

在报纸抵达之后,罗富强就与工人一起分发,接著等待仁保各地的代理到来领取自各地区的订报,接著送往各区读者家中。

致于马口区的派报任务,则是由工人在早上五六时开始陆续派送。他说,早期派报人大多数都是华裔,而且每天都必在早上8时30分之前,一定要派到读者家中。但是近年来,很多年轻一代都是改为从网站上阅读新闻,因此订报量也随著减少,而派报的时间也始缩短,派报工人一般都是以印裔居多。

报庆稿(5月初发布):/派报员风雨不改派送报纸 是读者精神粮食的“邮差” !
派报员们都是利用摩托车派报,承载著报纸的重量,派报员要保持摩托车的平衡,并不容易。(劳威宁提供)

罗富强告诉《花城》社区报,祖父罗美如(于1963年逝世)是星洲日报创刊后翌年(1930年),就获得马口区的代理权,成为最早期的代理。

而罗福强则是父亲罗锡伦(1992年逝世)口中得知当年祖父成为报纸代理的经过。当时其祖父为了获得代理权,亲自到设在新加坡的星洲日报总社签署文件和缴付按柜金。

那个年代,马口区的星洲日报都是通过火车,从新加坡运送到马口站,每天报纸抵达时都已是中午时分,当时的读者是在下午才可以看上当天的报纸。

报庆稿(5月初发布):/派报员风雨不改派送报纸 是读者精神粮食的“邮差” !
凌晨时分,“滚烫热辣”的报纸抵达报馆,再分配给各个派报员。(劳威宁提供)

据说那些年有不少从中国漂洋过海到马来亚寻找生计的工人,只要大家在新加坡火车站找到发配给德昌号的星洲日报,就等于找到引路标,随著报纸上车,到马口站被送下车,一路跟随,肯定可以找到马口德昌号,也等于到了到达马口。

1965年,设在吉隆坡的星洲日报脱离新加坡,另起炉灶,德昌每天所收到的报纸,也改从吉隆坡发报,经过芙蓉及庇朥抵达马口,当时德昌是由第二代的罗锡伦接手。

第三代的罗富强则是在1972年中学毕业后,回家接手商店业务,也见证了星洲日报从黑白双色版变成了多元化的彩色版。

如今罗富强已白发苍苍,也到寻找接班人,这条路能够再走多久?他也说不出一个所以为然。

报庆稿(5月初发布):/派报员风雨不改派送报纸 是读者精神粮食的“邮差” !
罗富是星洲日报马口区代理的第三代,如今已白发苍苍。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