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化大汇演

(笨珍21日讯)笨珍华人社团联合会将于9月7日(星期日)下午3时,举办第40届全国华人文化节“柔佛盛典·文化传承”第8站火炬行暨文化大汇演,欢迎华社踊跃参与。 该联合会主席锺立鹏在日前举行的会员大会上指出,笨珍时隔25年再次举办火炬行文化大汇演,意义重大。 他说,火炬行的地点在笨珍海边默迪卡球场,工程部副部长兼笨珍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阿末马斯兰受邀主持开幕仪式,并与笨珍市议会主席阿都阿兹一同主持挥旗礼。 他说,火炬行将途经18个重要站点,包括:笨珍华人社团联合会、笨珍中华总商会、笨珍陇西李氏公所、笨珍客家公会、笨珍林氏公会、笨珍福建会馆、修德善堂笨珍分堂、笨珍渔船停泊处、笨珍大伯公宫、笨珍海南会馆、笨珍王冠地标、笨珍法师公古庙、笨珍诏安会馆、笨珍壁画街、笨珍永春会馆、笨珍颍川公会、笨珍峰腾庙及笨珍培群独立中学等。 “文化大汇演将在火炬行终点站笨珍培群独中的礼堂举行,时间是晚上7时,将有舞龙、舞狮、传统舞蹈和二十四节令鼓等文化表演。” “丹绒比艾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黄日昇、华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柔华总会长拿督林家全和赞助人郑明傅都将出席大会。” 该联合会署理主席兼活动筹委会主席拿督陈振福也吁请华社,踊跃支持上述活动及预订宴席,共同弘扬华族文化,展现华社的团结。
3月前
“伍韵2.0昌明大马”全国文化大汇演,日前在隆雪中华大会堂圆满落幕。 此次活动集结全马25所中小学以及拉曼理工大学华乐团尽情演出,吸引了逾700人出席。活动旨在发扬马来西亚多元文化,汇聚民族韵律与精神,充分体现文化共融的核心价值。 叶振辉:展现各族艺术魅力 活动主席兼八打灵武术协会主席叶振辉教练在致欢迎词时强调,活动核心价值是一切以学生为主。他希望通过筹办“伍韵2.0”,学生都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能力,为将来做出更好的铺排。 “伍韵2.0”由八打灵武术协会主办,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协办,吉隆坡武术总会、拉曼理工大学、吉隆坡南湖镇国中、郊外岭国中以及帝沙柏兰岭国中为支持单位,并获得敦拉萨镇国会议员办公室全力支持。 文化表演在热烈的气氛中展开,首先由拉曼理工大学华乐团带来磅礴开场,他们的《载歌载舞庆佳节》喜气洋洋,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春》描绘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林中夜会》则营造静谧而神秘的夜林氛围;最后以《马来西亚颂》收尾,歌颂国家多元和谐的蓬勃景象。 随后登场的是气势凌厉的武术表演,以“宁静的村庄”为背景故事展开,运用南拳、南刀、剑术等武术技巧及武器,巧妙地呈献了一段由对立走向和解的故事,象征我国多元文化团结包容的精神。 接下来两场来自不同学生团体呈献的二十四节令鼓表演同样精彩。培青华小的鼓队以恰到好处的力道及精准的节奏感,为观众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而帝沙柏兰岭国中的鼓队,则将充满传统农耕元素的二十四节令鼓,与巫印裔等多元民族的传统鼓乐元素融为一体。《Gendang Madani》不仅展现了各族传统艺术的魅力,也透过铿锵有力的鼓点传递,讴歌团结与包容的价值观。 压轴环节由史里肯邦安国中的学生以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曲目,为此次活动画上句号。他们演奏了经典马来歌曲《Gemuruh Jiwa》,以充满力量和文化魅力的乐声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随后演唱印尼创作女歌手的着作《I Love You 3000》,让观众感受温柔与真挚的情感氛围;最后,叶振辉与该乐队同台献唱香港乐队“Beyond”的粤语经典歌曲《光辉岁月》,活动工委则齐聚于舞台前一同大合唱。 陈利茂:传承文化如撒网捕鱼 陈利茂(32岁,“伍韵2.0”财政、吉隆坡帝沙柏兰岭国中教师)指出,本次活动以“文化共融”为核心理念,鼓励跨校跨族群参与,正是实践“昌明大马”中多元与包容的精神。活动涵盖了武术、华乐、鼓队以及美食节等元素,通过浓缩精简的表演形式,将传统文化以最具有代表性的精神与故事呈现给观众。 他坦言,文化传承面临不少问题,许多学生因无法承受长期的训练而放弃,甚至需要以课外活动分数吸引他们参与。此外,家长以及社会的支持亦显不足,政府学校常被誉为“政府养的学校”,因此被众人认为有政府的鼎力支持。实则政府学校常被忽视,尤其是华裔群体,经费短缺、资源有限,更难长期推动深度的文化教育。 面对这些挑战,陈老师以“撒网捕鱼”自喻:“无法预知成果,只能持续撒网与等待。”他希望通过活动呼吁大众关注,让传统艺术不仅留在表演中,而是扎根于生活与认知里,由学校开始延伸至社会,共创真正多元共融的大马文化。 林添旺:文化交融从实践出发 林添旺(34岁,“伍韵2.0”副秘书、吉隆坡郊外岭国中教师)谈及,活动筹备过程让青少年走出校园,接触真实的社会环境,不仅锻炼他们解决问题与沟通的软实力,更让他们在多元文化的实践中加深彼此的理解。 他强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价值,只要给年轻人接触的平台,他们就会自然产生兴趣与认同。在他看来,大马多元种族的文化背景本就是团结的土壤,而这类文化活动正是种下理解与尊重的种子。例如,在活动现场以及筹备过程中,不谙华语的参与者也能融入其中,学生主动准备清真的食物,大家在语言与饮食上互相包容,充分体现了各族群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同时他也指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根”与“情感”,而创新则是延续它的生命力的方式,关键在于“不让人觉得麻烦”,同时了解节庆的背后的意义。他鼓励加强多元文化交融与合作,真正实现文化共融,这样文化活动才能持续推动。 最后他坦言,虽然活动规模不大,但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启发──本次活动让他们看见文化可以这样“活”起来,也可以从自己开始传播出去。 朱立行:盼带来视听双重盛宴 朱立行(17岁,“伍韵2.0”学生工委主席、吉隆坡帝沙柏兰岭国中学生)在采访中表示,“伍韵2.0”在延续“伍韵”各族独特文化表演的同时加入美食节。他希望为观众带来视听双重盛宴,并借助“美食街”加深参与者对各族美食的了解。在新时代中,传统文化须适度改革,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朱立行说:“文化不应该死板,我们应该根据现今世界的趋势去改革与增进,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文化活动”。 以短视频宣传 此次学生工委采用了“短视频”的方式宣传,吸引了不少人。在筹备过程中,朱立行克服了学业与活动时间冲突,学会统筹与时间管理,也从中体会“文化传承”不只是表演和口号,更是一个责任。 朱立行认为,虽然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面对巨大的压力,但他和朋友们依然热衷于文化推广。他引用马来谚语:“tak kenal,tak cinta”,希望参与者与学生工委都能借此契机,深入了解与欣赏多元文化,并将这份热爱持续传承。 拉曼理工大学华乐团:热爱是最好的坚持 “伍韵2.0·昌明大马”特别邀请拉曼理工大学华乐团到场表演。华乐团负责人马涌楷(21岁)表示在筹备演出的过程中,成员不仅磨炼了演奏技巧,更在一次次的排练中感受到团队默契的重要性。他认为一首动人的曲子离不开团结的合作以及心灵的共鸣。 另一负责人关晓桐(22岁)在受询时分享,当大家成功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完整的乐曲时,那份中华传统韵味的流转总能让自己深受感动。她强调,尽管身为大学生,课业压力大,时间紧促,但对音乐的热爱依然驱使他们坚持参与排练,克服挑战。 邓咏恩(20岁)也表示,为了让传统文化更贴近年轻人,他们尝试将《Viva La Vida》、《红日》等流行歌曲与华乐融合,用熟悉的旋律作为钥匙,打开让年轻人通往传统的门,让更多年轻人愿意驻足、聆听、靠近。 刘昱:让文化被看见被喜欢 刘昱(17岁)是来自吉隆坡郊外岭国中的学生。她因担任华文学会主席而受邀加入“伍韵2.0·昌明大马”工委团,并在活动中担任司仪。她表示,能够与老同学再聚、共同承办富有文化意义的活动,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她曾在童年时期于同一场地演出,此次故地重游的经历让她深感亲切与感动,同时更坚定了她承担职责的热忱。 她在受询时分享,活动初期票务销售一度遇阻,但当看见现场座无虚席时,她对观众的支持心怀感恩。她坦言,当代青年在文化认同上的反应是呈“两极化”的,部分人因环境熏陶持续关注文化,部分人则因缺乏接触平台而渐行渐远。 身为年轻人,她认为要吸引青年关注传统文化,关键在于传播方式。她建议善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用年轻人习惯的语境与节奏,让文化被看见、被理解、被喜欢。 学记感言 中学生肩负传承文化使命 踏入“伍韵2.0”现场,映入眼帘的是各族齐聚一堂,表演者与学生工委各司其职的景象,体现了此次活动的魅力。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深刻意识到:身为中学生,我们同样肩负着传承与守护马来西亚文化瑰宝的使命。  
3月前
4月前
11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