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年

6月前
我从来没有这么讨厌过“谢谢”这两个字。 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一家人在过去的3年都没有回乡过年。也自从我开始工作,就几乎没有回乡见过爷爷奶奶。若要说是自己忙到完全抽不出时间,那肯定是假的,还是有一些懒惰和理所当然的成分。 一回到爷爷奶奶家,奶奶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地叫着我,跟我说很久没有看到我了……现在长大了……开始赚钱了……好像变瘦了……诸如此类的。这么久以来再一次感受到自己像小孩一样被人关心被人疼,我除了忍不住害羞地挠挠头,心里的愧疚也一点点蔓延开来。但新年期间的所有时间都还是快活的,吃年饼、喝汽水、燃爆竹、拿红包,一样不少。尤其我们几个晚辈还应验了那句话:“有一种饿,是奶奶觉得你饿”,不只客厅桌子上的年饼琳琅满目,饭桌上还真是从除夕到我们回家的那一天,每天都是好吃好喝的。奶奶作为奶奶,就是生怕大家会被饿坏,殊不知我们的嘴巴貌似从来没有空闲过。 启程回家的那天,全家人吃完早餐之后,就开始慢慢地把行李都搬到后车厢。其实大家的动作都有意无意地放慢,一边收拾还一边话家常。临走之前,奶奶跟在我们几个晚辈后面,又偷偷塞了一封红包给我们,跟我们强调这和除夕夜的那封红包不同哦,这是祝我们一路平安到家的红包,真是既荒谬又感动。奶奶把红包递给我的时候,还顺道说了一句“谢谢你回来陪我们过年蛤”。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只是觉得家人之间干嘛那么客气呢,这种事,不用谢。而当奶奶把红包也递给弟弟的时候,一边拍着弟弟的肩膀,一边还是说着同样那句话,“谢谢你回来过年,之后有空还要再回来玩蛤”。我心里想着,拜托啦奶奶,大家都长大成人了,怎么还会叫我们回来玩耍,我们都不是在上学的小孩了。 但车子启程不久,我还是像小孩一样,眼泪就像新年那几天的大雨,一直掉个不停。 我一定会多回乡 我想起奶奶在谢谢我们回来过年的时候,用的不是她平常说的福建话,而是用她略微生涩的华语,就好像她过去几天用方言说了多少我们听不明白的东西都不重要,但这句谢谢,怎样都要让我们听懂。我听着这句谢谢一次一次回荡在我耳边,特别不是滋味,我不想要回乡过年这件事是一件需要被“感谢”的事情,我不想要奶奶觉得我们愿意花时间回乡是一种需要说“谢谢”的施舍,我不想要奶奶连我回乡过年那么简单的事情都要“谢谢”。 但思考到最后,我清楚知道这是谁的问题。这就好像,只有从来没拿过零用钱的小孩,才会在爸妈破天荒给零用钱的时候,说一句谢谢。 谢谢奶奶的这句谢谢,以后除了过年,我一定会多回去的。
7月前
我一直觉得传统节日跟“孝敬的心”息息相关。不是因为新年广告,而是家里过年有没有气氛这件事,真的是靠家里那一两个人的意图决定的。在厨房里的女人,为什么可以这么用心的煮,就是想要照顾大家,想付出的强烈动机推动的。 这个动机背后,也许是传承的心,也许是思念的心,也许是孝敬的心。对我来说,在这个人生阶段里所领悟的,孝敬这个动机确实有着最大的推动力。 我们家最有气氛的一定是年初二的姑姑回娘家日。以前公公还在,姑姑回来的动机还包括了孝敬父母。煮菜烧饭,有一些很传统的菜肴是孝敬而做的。后来公公也走了,对姑姑来说回来娘家剩下跟阿哥(我爸)团聚了。当年姑姑会到处张罗黒梅菜,煮爸爸最爱吃的唐山黒梅菜猪肉。再后来爸爸走了,姑姑回来就剩下跟阿哥的老婆和孩子们团聚。我们就开始我们这一代的从简方式。越来越简单和随性,但求一个聚就是了。其实也是因为少了“孝敬”的动机。说我们这一代怎么孝敬姑姑们?也就是买什么给她们而已,说不上煮出什么厉害的拿手的孝敬她们了。再不然花钱出去吃。所以我们身教下一代的“孝敬”,仅仅就是买东西花个钱。 爸爸走后,我把家里的过年气氛搞好,多少是为了年初二姑姑回来时觉得很有气氛。此外,就是姐姐弟弟在海外终于回来团聚,我想给他们万象更新的气息。这些就是我过年的推动力,我的动机。我很清楚知道,如果爸爸还在,爸爸绝对是给予我最强的动机的人。给多少红包下一代,都不及今年能给爸爸多大的红包来得有意义,有代表性;都不及看到他老人家的笑容而感到欣慰。 你说要给下一代感受到新年气氛,要有传承的使命。这些我们还要借连接对上一代的思念才做得好。就好像爸爸走了,我带着他留下的记忆,去添购拜拜所需要的一切,当我完成的所有拜拜的仪式,跟神明说个话了,心里剩下的的圆满竟然跟父亲有关。我觉得过年做了一件事来思念父亲了。然而回想当初父亲做这一切,他根本没想到传承,他要生意兴隆,要招财进宝罢了。他的动机,我也想念。我过年没这种动机。 我解剖一个家的新年气氛的源头,到底是怎么组成的?真的也就是来自家中一些人的心和动机。这些动机存在与否、多寡,就决定了我们这一代,和身教下一代的“新年气氛”。 你的年,还是浑浑噩噩的过吗?你付出的是什么?开始为过年付出了吗?还是你还靠家里的一两人的动机去决定新年的气氛?然后叹新年气氛不及以前的好。 说真的,以这种演算法看来,我觉得新年气氛免不了都是以前的好。相信每一代都有同感。因为到后来我们孝敬的人,总会变成我们思念的人。那些几代同堂的日子,要加倍珍惜啊。   更多文章: May子/给27岁的一封信 May子/节哀与顺变 May子/他乡的故事——释迦坡 May子/快餐鸡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农历年前,市面上已出版了好几本算命居士的好年开运书籍。什么生肖对冲太岁,什么生肖要穿什么颜色衣裤甚至出门拜访亲朋戚友、接财神、剪发、大扫除都会有好贴士,不免让人啼笑皆非。若过一个年要如此诸多禁忌,真有点不想过,因为有了这些居士的预言,造成了每家每户除夕夜不同时间,拜天公接财神,有者要等到凌晨3点至5点才可拜拜,否则会伤害到不同生肖家人,不吉利。更有者完全不理,午夜时辰12点刚过,全家大小穿新衣,齐聚拜天公迎接新的一年。鞭炮响连天,象征新的开始,什么预言都不相信,以前爷爷奶奶不是如此传统吗?哪有现代五花八门,各说各的,造成人心惶惶。 我也曾因深信某相士的预言,所以每一年的除夕夜,非要3点至5点才可拜拜,造成儿女疲累不堪,无法配合时辰,先上床会周公,每一年的除夕夜拜拜人数总不齐全,老伴更怨言多多,怪我迷信,过一个年搞到大家苦不堪言,为何要如此麻烦? 奇怪身受英文教育的老伴比我更迷信,每年神庙的大年初九,凌晨补运从未缺席过。早在几天前已登记名字拿了号码,然后两老带了水果,拿了孩子们衣服和红鸡蛋、面线、发糕前往拜拜。往往人潮太多,排队轮流拜拜到完毕已凌晨3点左右,老年人跪跪拜拜,膝盖可不听使唤,甚吃力辛苦,但为了家人一年能行好运万事兴,再大的苦算什么? 心存善念 好运自来 自冠病疫情暴发后,神庙停止了补运活动,孩子就地过年没回家,加上心情失落,没再买好运书,一切从简不再拜天公。年静悄悄来,静悄悄过,陪伴我的是新旧贺岁歌曲,整日响不停,在耳边播送正能量,一首首都是振奋人心,浓浓年味温馨大团圆好预兆歌曲,听得我心花怒放也变年轻,勾起童年回忆。我家贺岁歌曲从年头播到年尾,多听贺岁歌曲身心欢悦,常保心不老。尤其喜欢大锣大鼓的配乐,增添了旺气,赶走了霉运,天天都是好天。 欣慰三年多没有相士指点依吉时拜拜,没有神庙补运,家运亨通事事顺,家人健康平安万事兴,让我悟出一个道理:凡事不要太执着保守旧思想,有时改变会为自己带来新格局。转一转,换个心情,你会对事与物有不同看法,相信自己,心存善念,凡大小事,认真以待,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多说好话,心怀乐观,热爱生命,好运自然来。
8月前
“今年的粿条米粉还没吃呢。”此时心里默默想着。 脑海里仿佛有一个闹钟,在一年一度的新年前都会准时响起,提醒自己该完成属于自己的新年仪式感。没错,吃一碗粿条米粉,是我农历新年前特殊的开运仪式。 依稀记得这个仪式源于8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农历新年的脚步渐近,父母带着我和年幼的弟弟到新村的年货街采购年货。回家前,已逛得大汗淋漓的我们决定先安抚饥肠辘辘的肚子,因此在年货街众多档口中选择了一个顾客络绎不绝的面档,坐了下来。 10分钟后,一碗冒着热气的清汤粿条米粉上桌了,不管烫不烫嘴,大家都埋头狼吞虎咽了起来。吃着吃着,我的五官瞬间都开启了功能,嘴里的咸香、眼前磨肩擦踵的人潮、窜进鼻子里的烟火味、萦绕耳边的贺岁歌曲和因为空气闷热而在皮肤上形成的黏腻感,竟然拼成了那年新年最难忘的记忆。 隔年,我们依家里的惯例来到熟悉的年货街。采购完毕后,或许是命中注定,我们的眼光恰好停留在去年那一个面档,很自然地,我们又坐了下来。当时不嗜辣的我,不假思索点了与去年一样的清汤粿条米粉。一样的地点、一样的味道、一样的热闹,更加深了那一年的佳节气息。 不自觉地成了新年仪式 很快地第三年了,我的脑海不自觉浮现那碗粿条米粉,味蕾开始想念滑溜的口感和清甜的汤底,于是主动跟家人提议再回到那个面档,重温记忆。 就这样,它不知不觉成为了我的新年仪式感。只有完成了这项仪式,我才感觉那一年的新年是完整的。 直到4年前,我在外地求学无法回乡过年,但我依然心系这项“传统”,在当地买了一碗清汤粿条米粉。为了感受新年氛围,我选择不外带,就独自坐在摊位前,在新年歌曲的陪伴下度过新年前夕。 遗憾的是,去年我从家人那里得知,熟悉的面档不再营业了,而我记忆里的味道将永远定格在5年前。我和家人只好另觅其他摊位,但不变的是,我依然坚持点上一碗清汤粿条米粉。 吃着吃着,我才知道我为何那么执着于一碗粿条米粉,只因它承载的不仅是美味,还有亲情的陪伴和珍贵的人情味,暖胃,也暖心。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新年,往往最能洞见一个家庭处在怎样的关系之中——亲密或疏离的,无话不谈或无话可说……有人期待新年,等的就是一家团圆的时刻;有人害怕新年,怕那显眼且避无可避的沉默尴尬。 家人或亲子间的关系如何建立,永远是生而为人的课题,而这两组家庭,亲子间举手投足的默契无不羡煞旁人,父母又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情与信任?郭氏父子的新年,通过挥春来“回春”,将近二十年来他们以书法相伴,并尝试往传统挥毫注入新表演元素;邱婉婷一家则充实地过年,从做年饼、煮年菜、看贺岁片唱新年歌,永远一家齐齐整整,谁也不能少。 父母与孩子巧妙的相处之道,是彼此紧密相连的要素;而年复一年的农历新年,又有什么新鲜事可做?从两家人的新春记忆,一窥关系回春的要诀。 报道:本刊 梁馨元 摄影:本报 黄玲玲、受访者提供 访问当天,邱婉婷与李育濨两母女话音未落地,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她们记忆中的新年。家乡位于峇眼拿督(Bagan Datuk)渔村的她们,每逢新年都在海边度过。远离城市喧嚣,全家回到一个质朴而爽朗的小镇,邱婉婷形容海边地区总是晴时多云偶阵雨,李育濨便搭上话:”守夜的时候我们就会听雨声,雨落在锌板屋顶滴滴答答的声音,这时一定要配上Maggi面啦,才有感觉。我们家每年新年都会这样。”提起通宵守岁,邱婉婷这些年来都会做的,就是把压岁钱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保佑他们能够一年平安。 最后补充的时候,问她还有什么是新年期间必做,一些难忘的事?结果她不假思索地说了两个字:吹风。 吹风?“是啊,全家人躺在家乡老屋外的桥上,桥的尽头就是海。傍晚,我们一家人就在那边吹风,等夕阳。” “我们的新年很忙,手机从三十晚看一眼,就要到初二初三才能回复了。”邱婉婷笑说。读着文章的你我,又是否曾为了填塞那些无所事事的回乡时光,或为了化解久未见面亲戚朋友间的沉默尴尬,而总在埋头看手机? 邱婉婷平日里都会打扮精致,但有趣的是,他们家的新年是不打扮的,回到老家也不会做任何新年装饰,“不然子孙来去匆匆,留下的‘残局’不还得老人家清理?” 渔村天气湿热,在家乡过节的那几天,他们一家穿着轻便,不会特别装扮——“太阳那么大,妆化了一下就溶咯”,妈妈玩笑说。因此他们的新年没有新年衣,却都在认认真真过年,好像年初二在老家客厅帮婆婆折金银纸时,有时亲戚穿得靓丽来拜年,几兄弟姐妹就会打趣互相提醒:“我们是不是要换一件干净的衣服喔?” 一到步就做年饼准备年夜饭 对常人来说或许特别无聊的几天,邱婉婷一家到底都在忙碌些什么?这要从一回到老家说起。 踏进家门放下行李,他们就会往厨房走去,拿出大锅倒油,一家人围在炉子旁做年饼。这是他们家多年来的传统——蜜蜂窝、鸡蛋饼,一做就是二十几桶。做年饼讲究的是面糊材料的比例,老人家留下来的口述食谱,重糖,但经过这些年来的改良与尝试,他们也有了自己专属且喜欢的口味。 从三十晚回到老家,几乎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刻。生活在海边的老人家,期待着子孙团圆,总会备好一些手打鱼丸的原料,都是新鲜从海里捕来的。育濨与兄弟姐妹便与家里长辈一同捏鱼丸包腐皮,无论做年饼或捏鱼丸、腐皮卷都需要耐心,一片片腐皮卷起鱼浆,讲究的也是家人间的合作与沟通。 “做这些都需要准备功夫,若是怕麻烦我们可以买现成的,但我想要的是让孩子懂得耐心沟通,比如在制作过程中要让谁把面糊传过来,或口渴了要请谁倒一杯水,这些都是让家庭关系和谐要学习的沟通啊,”邱婉婷说。 除了鱼丸,他们年初一会吃福建肉卷。以沙葛、冬菇、红萝卜、芫荽等材料备好的肉馅,裹上春卷皮热油炸至焦脆,就能上桌了。这道料理是福建人餐桌上的传统年菜,常常他们家一做就是四十几条,吃不完的放进冰箱,年初二初三弄热就能吃,家里小朋友都爱。 福建年菜注重食材的原味,当他们一家从海边回到城市后,大概年初四开始邱婉婷又继续大展厨艺,唯独煮的是广东年菜。广东年菜注重好意头,在食材的使用上也较讲究,必备的料理有腊味饭、盆菜等,都有喜庆团聚的寓意。 餐桌上话题不断,妈妈就是气氛担当 吃饭这件事,是邱婉婷一家极其重视的餐桌时光,即使跟朋友聚会,女儿都会先跟家人吃了晚餐再赴约。然而,有好些家庭在外用餐等上菜的十几分钟,往往相看无言或只能用手机消磨时光,问李育濨他们的餐桌氛围都如何?她看了看妈妈说:“她很重要啊,有她在就会有话讲!” 亲子的沟通从小做起,即使偶尔提醒一两次,但倘若没有要事处理,手机绝不会出现在餐桌上,几兄弟姐妹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也因为是大家庭的缘故,从小李育濨就要帮忙母亲给家人煮饭,妈妈说:“我想让孩子有生存的能力,所以会煮饭很重要。”儿时的邱婉婷也有相同经历,在还不能亲自烧菜的年龄,就帮母亲递菜拿调味料,后来要帮忙拔鸡毛,她说:“就算不敢也要面对。” 这样的勇气多少影响了后来的育濨。 李育濨想起自己第一次处理鱼的情境还笑了起来——应是初中,大人不在家,一大条鱼身光滑、长条蛇形的多鳗鱼摆在眼前,“我差点就吓哭了,不知如何下手!”但她冷静下来,忽然妈妈的声音好像就在耳边,一步步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才终于克服了一道难关。 邱婉婷表示,在亲子关系中“自省”极其重要,发生了什么事都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了?女儿这时就搭话:“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更会知道其实不关妈妈的事啊,问题在自己,就会更努力去解决。” 正因如此,在母亲面前,对育濨来说生活中的挫败从来都不是难以启齿的事,妈妈会是她的倾诉对象,因为深知在家人面前袒露自己并不会受伤。邱婉婷也觉得,还是那句“先反省自己”并自我消化,再给孩子鼓励。如此一来,孩子在面对情绪之余,亦不会有被责备的忧虑而将问题闭口不谈。 其实为孩子所做的大小事,邱婉婷终归是想让他们快乐。平日忙于周旋生意的她,想起孩子还小时,那段从公司、学校及家里三头跑的日子——“早上载孩子上学后去公司,下午接放学打包午餐给他们在车上吃,在最珍贵的二十几分钟,听听他们在学校发生了什么。” 这般的“车厢时刻”,在育濨的成长中极其重要,她想起就连妈妈教她歌唱比赛的练习曲都是在车上发生的。如今的她深受妈妈影响,歌唱早已如同呼吸那般信手拈来及无法替代,除了驻唱表演也担任声乐老师。 播新年歌边吃边聊  满车欢乐驾回乡 音乐,正是他们家的凝聚力,爸爸买了一个卡拉ok机放在客厅,逢年过节都会相聚歌唱,妈妈对粤语金典的喜爱与感情尤其深。访问当时考验两母女的默契,妈妈说喜欢的几首歌有〈人生何处不相逢〉〈夕阳之歌〉并唱了前几句,育濨想了两秒便能接下去,她笑说:“连唱腔都跟妈妈学的!” 音乐凝聚亲子关系 这些怀旧经典粤曲是他们从小听到大的歌,自然无比亲切熟悉。育濨与弟弟热爱歌唱,她本身也打鼓;大哥学吉他多年,妹妹也会乌克丽丽,于是一个家庭乐队就这样形成。邱婉婷说以前有一段特别忙碌的日子,每晚都把工作带回家加班,这时孩子便围在一起玩乐器唱歌给她听,直到工作完成夜深人静,方才一起熄灯睡觉。当全家去露营或有聚会,孩子也会发挥各自的才华表演,妈妈一同参与歌唱,外人见了都备感温馨。 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又怎么会不快乐?邱婉婷说自己的孩子都很乐观,即使现在都二十几岁人了,新年时看周星驰贺岁片,还是会抱在一起笑到翻滚在地! 要说新年最值得育濨期待的时刻,她思索片刻说,回乡那段车厢时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爸爸最爱“炸”新年歌,她笑说:“很传统,可能会有唢呐出现的那种,我们就一路吃妈妈做的年饼,一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话,很high!” 邱婉婷也说,自己从19岁开始与丈夫在一起,每一年新年前的一个月,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播新年歌,新春喧嚣热闹的气氛从一个月前就开始酝酿了。 家人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一种酝酿? 腊味饭飘香 材料:1只腊鸭腿、4条腊肠、2条润肠、1条腊肉、600g香米、750ml水。 调味料:1大匙蚝油、3大匙生抽、1大匙黑酱油、1茶匙麻油、1大匙糖,混合后形成(A)。 做法:3大匙食油入锅,加入1大匙葱碎、1大匙蒜茸。 爆香后加入(A)煮成浓汁(B)。 腊味饭做法: 1. 水煮开后,放入全部材料滚10分钟去腊和咸味。 2. 捞起,去肠衣和修去鸭腿边的皮和油。 3. 先将腊肉放入锅中慢火煎香出油,再放入其他腊味一起煎香。待冷后切成薄片。 4. 将洗净沥干的香米倒入瓦煲中,加入750ml水,大火煮滚后1分钟,关火焖5分钟。 5. 开盖排入切片的腊味。 6. 上盖,文火煮2分钟。再把瓦煲打斜45度,用文火烧烤瓦煲四面,每面约1分钟。一边烧烤一边从煲盖四面边沿慢慢浇入猪油(3大匙)。 7. 开盖,淋上(B)和1大匙绍兴酒。 8. 最后上盖,大火烧1分钟后,铺上姜丝,芫荽,葱花点缀即可。   延伸阅读: 【新年回春术/关系篇02】相伴挥春年年有娱,书法联系父子情   相关报道: 【新年回春术/偶像篇01】祖孙三代跨世代追星故事|偶像不老,青春无痕 【新年回春术/偶像篇02】师生狂热“追星”族|文学偶像,滋养生命的养分 【新年回春术/偶像篇03】偶像的偶像|成长路上带给我的力量 【新年回春术/偶像篇04:二次元偶像】Micho郑嘉怡/:当我喜欢的对象是个虚拟人物 【新年回春术/偶像篇05:人人有偶像】感谢你们,人生路上引领我前进 【画页】占尽先机兔先行 【漫画】郭小幻  【新年回春术/健康篇】一年之计在于春 养阳养肝防风邪 【新春花灯/01】2002年:佛光山东禅寺首办马来西亚新春平安灯会 【新春花灯/02】大马花灯重要推手——马来西亚花灯艺术协会 宏兔大展庆丰年:癸卯年12生肖流年运程 玉兔迎春添新象:2023年12星座流年运势 【时来运转/01】兔年大吉风水阵 办公室吉位这样摆 【时来运转/02】2023替换年 混乱中有另类生机与商机 【兔年说兔/日本篇】玉兔戏民间 【兔年说兔/西方篇】从童话到艺文,兔影翩翩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