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南海之声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榴梿
即时国会
中国有多爱大马榴梿?农长:1年狂炫11.9亿令吉!
中国人有多爱大马榴梿?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莫哈末沙布给出一组数据。
16小时前
即时国会
即时国际
越南榴梿出大事了!2000个货柜滞留边境 农民含泪以跳楼价杀出
由于越南出口榴梿因化学检测实验室暂时关闭,近2000年货柜的多乐省榴梿滞留在边境口岸和仓库。贸易商停止购买,当地数百个处于收获期的榴梿园,如今面临果实成熟后掉落腐烂或低价卖给商贩的困境。
3天前
即时国际
关注东海岸
榴梿食家愈加追求品质 叶秋德吁果农与时并进
彭亨州果农公会会长叶秋德村长表示,马来西亚是盛产“水果之王”的榴梿天堂,水果之王的独特魅力享誉全球,“食家”都以追求优良品质为目标。
2星期前
关注东海岸
百格新闻
榴梿大盗凌晨出击 搬走数萝黑刺
凌晨时分,彭亨地里望大街发生了一场“搬运秀”,3人乘坐一辆国产车到场,分两轮行动,将放在货卡上的黑刺榴梿搬上车,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2星期前
百格新闻
带你看世界
德国商场频传煤气泄露 竟是榴梿惹祸
德国威斯巴登消防局日前收到民众接连通报,市中心一处商场传出煤气味。消防队赶赴现场发现,气味来自亚洲超市新上架的榴梿,令当地警消哭笑不得。
3星期前
带你看世界
即时国会
不能只靠中国买 沈志勤:大马榴梿应卖去澳洲美国
公正党峇央峇鲁区国会议员沈志勤建议政府拓展榴梿出口市场,不能过度依赖单一出口中国市场,必须多元化出口到其他对榴梿有需求的国家与地区,例如澳洲、美国、台湾、印尼和新加坡。
3星期前
即时国会
国际拼盘
榴梿味似煤气 德国人“闻”之丧胆消拯队一天出动四次
大马人见人爱的“水果之王”榴梿,对洋人来说往往是恶梦,不仅无法接受其独特的味道,还因为与煤气味十分相似,导致消拯员闻“香”而至,白忙一场。
4星期前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带3.5公斤榴梿登机被拒 2旅客10分钟吃光 放屁都是榴梿味
中国云南昆明机场两名旅客因为被禁止携带榴梿上飞机,决定在机场直接吃光,一口气狂吃了3.5公斤榴梿,连放屁都是榴梿味。
1月前
带你看世界
中港台
拍戏对手喷出“榴梿口气”郭晋安吸入差点撑不住
郭晋安拍视频爆料片场尴尬事,坦言曾在拍戏时不幸近距离吸进对手演员的“榴梿口气”,让他难以忘怀。
1月前
中港台
星云
榴梿归木——你可知榴花不似莲,“榴梿” 已正名?/林智勇(关丹)
小学时学写“榴梿”一词,老师特意强调二字部首不同:“榴”是木字旁,“莲”是草字头。 当时稚嫩的我们满心困惑:怎么会是莲花的“莲”呢?难道榴梿树在结果前会开出莲花来么?诚然,那是童趣的想当然。 再长大些,从阅读中知晓榴梿属常绿乔木,我愈发纳闷:为何不让“榴莲”二字皆从木?榴莲飘香季节时,街头榴梿摊的标价牌清一色写的是木旁“梿”,可校园里老师依旧教草头“莲”。年复一年,像我一样心生疑惑的学子无从计数。 尔后从报章获悉,老师教“榴莲”,只因参照当时《现代汉语词典》(下称《现汉》)收录的规范词条,而当时民间却普遍坚持“榴梿”二字应从木才为之合理,因而形成了有趣的分歧与对峙的僵持局面。 “榴梿”与“榴莲”如斯暗中较劲了好多年,校园墙内推崇“榴莲”,墙外多是“榴梿”的拥趸,各有半边天。如今“榴梿”稳坐正宫宝座,一统天下。最终成为正规词的它,也历经一路颠簸波折。 回溯历史,许多到南洋品尝榴梿的外国使节和文人雅士,回国后都依据各自的听感和文化背景作音译,诸如“留连”“榴连”“流连”“赌尔焉”“流璃”“罐果”等,可谓各显其趣。 显然,“Durian”在早期未有固定中译写法,仅是靠民间口耳相传,借以听音去记其名,无疑在遣词用字上五花八门。推测《现汉》编委会可能是依据相关书面记录,将“榴莲”一词纳入词典作词条。 榴梿是典型南洋热带水果,我国马来西亚是盛产国之一。榴梿深受国民喜爱,更被赋予“果王”的美誉。因对其情有独钟,广大民众坚决认为:榴莲属木本植物,该享有的是皆从木的中文译名。“榴梿”(木旁梿)也是新加坡与台湾的规范词形。因此,当《现汉》初版采“榴莲”(草头莲)作词条时,本地许多中文教师都深感困惑,不明所以然。 继初版《现汉》与《现汉2》录用“榴莲”为词条后,“榴莲”不知何故在《现汉3》《现汉4》悄然匿迹了。 直到2004年,《现汉》主要修订人陆尊梧教授受邀到我国担任“华语言文字规范”讲座的主讲人,有与会者提问“榴梿”的写法,并传达了本地华社多数人的观点:双木榴梿才是合理写法。陆教授承诺会将此议题提交词典编委会探讨,“榴莲”与“榴梿”的地位就自此发生逆转了。 榴“莲”树不会开出莲花 2005年出版的《现汉5》,重新收录“榴莲”为主词条,列“榴梿”为副词条。2012年《现汉6》历史性转折将“榴梿”(木旁梿)晋升主词条,“榴莲”(草头莲)则降为参见条目的副词条,最新版的《现汉7》沿袭了此制。 词典中的主词条,意指推荐规范词形,具完整释义、例句等,而副词条则仅标注“同‘XX’”或“见‘XX’”(XX指向主词条)。换言之,眼下《现汉》中的“榴梿”(木旁梿)是具有释义的词条,而“榴莲”一词则只标注着“同‘榴梿’”。 值得欣喜的是,《辞海6》(2009年)亦步亦趋扶正了“榴梿”。当下只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尚未跟进,仍以“榴莲”为主词条。 一词之正,百年之争,“榴梿”终在汉语权威词典中加冕主位,扬名天下!我们坚持“榴梿”二字应从木的理念,终让世界主导汉语的中国为之认可,遂依其本质正其字。 “榴梿”得以反客为主,马来西亚华人与有荣焉,这绝对是值得分享的喜讯!华文老师更该铭记:昔日所学的写法是“榴莲”,如今教学当以“榴梿”为规范。词典中主副条写法皆可用,但教学应优先选用作为首推规范的主词条。 过去风光的“榴莲”已然退居副位,学子不会再为“榴莲树会不会开出莲花”而疑惑了。曾被校园拒于门外的“榴梿”有了华丽的转身,原来词典也会上演“世事难料,‘词’海波涛几翻新”的把戏。 “榴梿”的晋升,恰似文化寓言:世界边缘诉求的坚定,终究迎来正名的时刻。“榴梿”从马来西亚一隅跋涉,其路漫漫,但其志可鉴,故遇花期,名留史册!往后,当人们书写“榴梿”一词时,笔尖划过的,不仅是俩木部的汉字,更是马华人对文化认同与坚持语言回归本质的长征,或许在笔画刻下木纹的瞬间,隐隐约约地感受到马华人对“果王”的长情大爱,凝聚成的无声力量。 【附录】 词典中“榴莲/榴梿”为主词条演进史: 《现代汉语词典》 1978(初版)1983(第2版) =【榴莲】 1996(第3版)2002(第4版) =未收录 2005(第5版) =【榴莲】(也作“榴梿”) 2012(第6版)2016(第7版) =【榴梿】(也作“榴莲”) 《辞海》 1999(第5版) =【榴莲】 2009(第6版)2019(第7版) =【榴梿】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2004(初版)2010(第2版) =【榴莲】 2014(第3版)2022(第4版) =【榴莲】,某些地区也写作“榴梿”。
1月前
星云
星云
榴梿季/珊(怡保)
是从什么时候察觉的呢?大概是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发现街角多了几个榴梿摊。戴头巾的阿姨、穿拖鞋的叔叔坐在折叠椅上,一边熟练地剥着果壳,一边冲着路人喊:“来,新鲜的猫山王!”塑料板上摆着几块金黄的果肉,在暮色中泛着柔柔的光。不一会儿,空气中弥漫起一股浓郁的甜香,像熟透的果肉夹着一丝奶气,悠悠地从街角那头飘过来。榴梿季,就这样来了。 我对榴梿谈不上痴迷,但也从不排斥。小时候在外婆家,榴梿虽然不是随时都吃得到的水果,可一到季节,它总会如约出现在客厅中央。外婆尤其偏爱那种香甜中带点微苦、苦后又回甘的口感。每到这时候,她总会叮嘱我爸一句:“记得买猫山王,不要太干的。”我爸便带我去老市场,找那家熟识的摊贩。他们围着一堆布满尖刺的果实,用指关节敲壳、听声音、挑形状,嘴里还念叨着我听不太懂的行话:“要软不软的最好。”那时候我也没特别去琢磨这句话的意思。反正,有人负责挑,有人负责剥,而我,只需要坐在一旁,安心等着吃就好了。 也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榴梿不再只是街角摊位上的季节味道,而成了网上的团购链接,和一条条“XX品种到货啦”的WhatsApp语音。吃榴梿变得方便,也更讲究了——有人会专程开车两个小时,只为到特定的小镇尝一口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子;也有人坐在风扇底下,边吃边细聊品种的差异:红虾、D24、XO、黑刺……倒也不能说不好,只是有些仪式感悄悄消失了,连带着,某些味道也变得模糊了。 榴梿是很有耐心的水果 前阵子我陪朋友去了蕉赖一家颇有名气的榴梿摊。老板是个戴着小金链的中年男子,手法麻利,剥果壳像是家常便饭。我们坐在塑料桌旁,品尝着他亲手剥开的猫山王,喝着清凉的椰水,聊着天。忽然,朋友转头问我:“你觉得榴梿,是热闹的,还是孤独的?” 我愣了愣,从未这样思考过。但细想过去那些画面,倒也觉得,两种说法,似乎都说得过去。 榴梿在市集里,是热闹的。吆喝声此起彼落,塑料袋摩擦作响,顾客挑选时的犹豫,还有果肉被掰开时“啵”的一声,紧接着就是旁人忍不住的赞叹:“哇,好好吃哦!” 可真的吃起来时,它又显出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你得一个人面对那团几乎有实体感的气味,要么爱得深沉,要么敬而远之。 很少有水果像它这样,有一种“自我完成”的姿态:不搭咖啡、不加盐糖、不切块冷藏,也不刻意取悦你。它是什么样子,你只能照单全收。 我想起外婆以前常说的一句话:“榴梿不能急,要等它自己掉下来。”小时候听不太懂,只觉得她在讲吃榴梿的窍门。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她其实是在讲做人——很多事情真的急不得,包括人心。 榴梿是种很有耐心的水果。它得在树上慢慢等,等果肉被时间养软,等最后那根纤维被风吹雨打磨断,才会在凌晨三四点,悄悄落在潮湿的地面上。早市的人听到地上一声轻响,就知道,那颗果,熟了。摘早了,味道还涩;捡迟了,已透着酒气——一切都得刚刚好。 可生活里,最难得的,往往就是那种“刚刚好”。我们总是太着急,习惯用消息催进度、用行程塞满空白,连睡前也不忘设个闹钟,生怕哪一分哪一秒被浪费。可偏偏,那些真正值得的东西,最是急不来的。 这几天,我常路过住家附近的一个榴梿摊。老板娘见到我,总会朝我点点头。我并不是每次都会买,有时候只是经过,顺便停下来看看。她养了一只橘猫,懒洋洋地趴在冰箱顶上晒太阳,半眯着眼,像是也被果香薰得昏昏欲睡。我站在摊前,闻着那股淡淡的甜香,脑海里浮现起小时候的画面:外婆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剖着榴梿,一边说:“来,吃这颗肥的。”她的声音像一层薄纱,轻轻拂过记忆深处。 榴梿季总是短暂的,像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片段,只有在某种气味飘起时,才会悄然浮现。它不会特地为谁而来,也从不等人。遇上了,便是运气;错过了,也只能等下一回。 生活大概也是这样。不必每一口都吃得尽兴,也不必急着拆解每一场热闹背后的寂寞。它们来来去去,只要有些味道留下,就足以回味。
1月前
星云
华社
南宁中国东博会 大马馆人气爆棚 榴梿食品棕油冰淇淋抢手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马来西亚馆现场除了吸引众多中国消费者因榴梿产品慕名而来之外,种植及原产业部展位在场提供免费由棕油为原料制成的冰淇淋也深受欢迎,吸引大量访客排队争相品尝!
1月前
华社
狮城二三事
狮城男子偷黑金榴梿和护身符 被判处坐牢九周
(新加坡15日讯)一名56岁的狮城男子因为偷榴梿和护身符,被法庭判处坐牢九个星期。 《8视界新闻网》报道,被告萧瑞财(译音,英文名:Sew Swee Chai)对两项偷窃控状认罪。控状指他于2024年9月6日晚上,到位于武吉巴督东4道第276座组屋的一个水果档口,偷走九个总值250元(新币,下同;约818令吉)的黑金榴梿。 他在干案前,还试图关掉监控器的电源,但却拔错了插头。 水果档的助理隔天发现榴梿不翼而飞后,通过监控器看到是被告所为,于是报警。 两个星期后,被告又在福禄寿大厦一楼的一个档口,偷走三个总值180元的护身符,结果被摊主发现,将他制伏,交给警方。
2月前
狮城二三事
星云
我和榴梿的点点滴滴/李志平(古晋)
最近正是榴梿丰收的时节,我不禁回忆起与榴梿有关的往事。 这要从我和弟弟小时候由大姑和大姑丈共同照顾说起。 谈起榴梿,我就想起大姑曾告诉我,我在幼稚园歌唱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奖金是10令吉。大姑丈就用我那奖金买了一粒榴梿给我吃。大姑常说,那粒榴梿就跟我当年的头一样大。 印象中,孩童时期的我原本很害怕吃榴梿。有一次,大姑故意用手沾了榴梿,并试图把它放到我嘴里。我吓得赶紧跑到大姑的床上去站着,生怕她靠近。后来,我忘了自己是怎么吃掉大姑手上的榴梿的,总之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吃榴梿了。大姑常常跟我和弟弟讲述这件事,还说弟弟也是被她这种方法强迫着喜欢上榴梿的。每次她都津津乐道地讲述这些往事,我感觉她对自己这番举动很是自豪。 大姑经常对我说,她的小学老师曾教她和班上同学一个关于榴梿的儿童谜语。那谜语是:“粒粒皮,满身刺,里面分成几间小屋子。猜到了,给你吃,是什么东西?”起初,我以为这是歌谣,就到网络搜索。虽然我最终没有找到这个谜语,却意外地发现优管有很多歌颂榴梿的歌曲。这可以说是一次意外的收获。 每逢榴梿丰收,大姑丈喜欢骑摩托去买榴梿。他每次至少买6粒,最多曾买过13粒。榴梿吃完,他又会去买,每个季节都要买好几趟。大姑丈要撬开榴梿时,都会叫我、弟弟和大姑到厨房,然后大家围坐在地板上一起吃榴梿。有时我们会吃到有苦味的榴梿,大姑丈总说榴梿要苦才好吃,至今我仍不明白他为何这么说。不过,每次我们吃榴梿时,他都忙着用刀撬开榴梿壳,有好几次他都撬得手疼,甚至手指出血。 二姑是家庭女佣,每月只回家一晚,平时住在雇主家,大姑的家便是她的归宿。每次得知二姑要回来,大姑丈就会特地去买榴梿请她吃。有一次,二姑蹲着吃榴梿,大姑叫她坐着吃,二姑就是不肯。于是,大姑踢了她的脚,让她坐下来,这一坐,就露出了漆黑的脚掌。大姑趁机说了二姑一番,脾气温和的二姑依旧吃着榴梿,对大姑的言行毫不在意。我一想到这画面,就觉得很有趣。 坐在地上吃榴梿看似享受,其实暗藏危机。我记得八、九岁时,我和爷爷一同坐在厨房的地板上吃榴梿。爷爷发现我背后不远处的地面,正爬着一条成年蜈蚣。那条蜈蚣最终如何处理,我已经没有印象了。 吃榴梿后血压飙高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的前雇主曾买了榴梿放在桌上,邀请我们几个员工一起品尝。当时我心想:“为何我们不坐在地板上吃榴梿?”可见,这种吃榴梿的方式,已经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 每次吃完榴梿,我都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嗅手指。触摸过榴梿果肉的手指总会残留榴梿味,即使用洗碗液反复清洗,也洗不掉那浓烈的味道。于是,我不时嗅手指,直到那股味道消失才肯罢休。 我和弟弟每次吃了榴梿后,都要喝一杯盐水,这时大姑会不以为然地说:“才吃几粒榴梿果肉,喝什么盐水?”尽管她这么说,我们还是照旧喝盐水。我猜想,大姑他们吃榴梿后从未喝过盐水。 由于家里常有吃不完的榴梿,大姑常用它制作发酵榴梿酱。有时,她会拿榴梿酱配饭,但我不太喜欢吃。 大姑丈去世后,家里就很少再买榴梿了。虽然家里没有了吃榴梿的热闹气氛,榴梿仍然偶尔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记忆里,有个黄姓女同事,某天快下班时发简讯给我。她说自己“千里迢迢”搭巴士来找我,只为送我几粒她家乡采摘的榴梿,希望我等她。可是,我担心下班搭巴士时车内弥漫榴梿味,可能引来司机和其他乘客的嫌弃与异样眼光,因此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榴梿转送给另一位爱吃榴梿的女同事。后来,黄姓女同事发简讯给我,叮嘱我一定要尝尝那些榴梿,千万别给其他同事。不过,我已把榴梿送出去了,只是不敢告诉她。现在回想,我有些后悔,也觉得自己辜负了她的一番好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次吃榴梿后都会感觉身体发热,挺不好受的,于是渐渐少吃。一次,我忘记是谁买了几粒榴梿给我们,但我和弟弟都没吃。 一两天后的某个傍晚,我下班回家后,发现大姑坐在厨房的椅子上。我感到奇怪,因为平日那段时间她都忙着下厨。后来,她虚弱地拜托我帮忙炒菜,我才发现她不对劲。 我问她家里那些榴梿的踪影,她说没吃榴梿,但我却看到饭桌上一袋榴梿种子。由于大姑的病情时好时坏,而且她不太愿意去医院,我和弟弟最终拖到将近半夜,才决定叫救护车把她送往医院治疗。在医院,我清楚地记得大姑的心脏跳得很厉害,现在回想起来,简直触目惊心。我们随后从医生口中得知,大姑的血压飙高是由于吃了榴梿,幸好她最终平安出院了。 两年前的中秋节早上,我一时兴起,买了一包装有两个榴梿口味的月饼。我打开包装后,一个月饼当午餐吃掉,另一个放在饼干罐里,不时啃一小口。 如果将来再提起榴梿,也许我会像现在一样,掉入自己跟榴梿一起织的记忆网中,然后再慢慢从中爬出来。
2月前
星云
VIP文
宋明家.袁怀绍为莱佛士花“去殖民化”的全方位攻略
我非常同意这些“解除殖民”(decolonisation),“不是删除过去,而是恢复尊严、重构叙事平衡、消除使我们智识受困的盲点” 。
2月前
VIP文
全国综合
视频 | 看手机撞车被女司机追 榴梿撒满地不敢捡逃逸
一名女司机准备前往金马仑高原度假途中,遭一名载满一篮子榴梿的摩托骑士撞到汽车保险杠,对方肇事后不但未停下道歉,反而加速还掉头离开。
2月前
全国综合
更多榴梿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