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人

2星期前
他是有做功课的。 他告诉我说:全国有62间独中,79间华中(国民型中学)。是的,这是一位热心宣扬中华文化、热爱及推广马华文学的老前辈告诉我的。他说,还有国民中学,单单在吉隆坡就有一百七十多间,柔佛州二百二十多间。 他花了这样多时间、心血去收集这些学校的名称和地址,唯一的目的是要将他最近出版的小小说集给寄出去。 这是既花钱又繁重琐碎的工作(他先选择处理独中和华中):找地址、打印剪贴在141个(79+62)信封上、贴足邮票然后投寄。最后才轮到国民中学。但因全国的国民中学数量实在太惊人了,只好只处理柔佛州的。 敬佩前辈的送书精神 这些工作即使让年轻人来做都觉得吃力,何况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他没有助手,没有秘书,就那样一个人独自扛起! 独中和华中,每间寄两本,邮费是3令吉;国民中学每间寄一本,邮费是2令吉。(书本厚121页)他需要购买400至500令吉的邮票,这里的邮局卖到断货。邮票不够,只好走遍小镇附近、城乡的各所邮局才勉强凑足。 寄的时候又要分三、四个不同地方的邮局邮箱投邮。因为担心太多邮包,邮差会埋怨太重太累赘。(不知道会半路丢弃吗?) 有一次,他把六、七个邮包放进某花园一个看起来像要倒要倒的邮箱,正放心不下左右徘徊时,看见附近杂伙店的印度老板走出来在五脚基抽烟,便多嘴指着斑驳点点,脱皮落骨的可怜邮箱问了两句:“温那甘(您好!印度问候语),请问这个歪歪斜斜的邮箱,邮差会来收信件吗?” “放一百个心吧!邮差每天都来,会打开来收信的。”老板吐出一口轻烟,微笑着说。 除了邮寄,送书活动也在一些公开场合进行。如当地德教会举办的活动及各学校的校庆义卖上;还有每一个月慈济的资源回收,他都会把书交给当志工的师兄师姐,以及那些载来回收物的大德们。 有时在咖啡店遇到同村的熟人或是认识的商店老板、工友,他也会上前递上一本,说:“打扰了,送你一本书!” 但如果恰逢万字票或马票投注日,他会比较小心谨慎地处理。因为有好几次,他递书本时却被拒绝,耳后还听到埋怨:“大吉利市!一大早就倒大霉了!书书书!输输输!什么都输掉了!” 这里也顺便谈谈我送出拙作的经验和感受—— 我也曾将报上及杂志发表过的拙作影印下来,与相熟的友人或比较谈得来的晨运伙伴分享。还有送给那些一次生两次熟的卖鸡饭老陈、杂伙店安娣等等的“贩夫走卒”、普罗大众。其实高手在人间,到处是藏龙卧虎呢! 卖鸡饭的老陈为人风趣幽默,他感慨地对我说,你是我认识的稀有品种的文人啊! 我打包鸡饭,临走时递给他一份影印作品,顺便说道:“生意兴隆,后会有期!”他慌忙放下尖刀,双手抱拳似模似样地说:“江湖再见!” 但也有的人接到我的影印品时,会坦白地告诉我,他们很少看文字这玩意了。有的甚至数天后相遇,问他对拙作有何指教时,回答却是:已经看了,但也已经丢掉了。我总感到无奈又无言。应该是我写得不够好,不够精彩,才会让读的人没有看下去的兴趣;毕竟本就是我的一厢情愿。时代已经改变了,人们对文学文艺早已失去兴趣。有的只是因为看你拿着文件,兴致勃勃盛意拳拳的一番好意,拗不过你,不好意思拒绝,应酬应酬你罢了! 书本是有温度的,作者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和付出,让它持续发光,真是功德无量。所以,我对这位送书前辈的精神,深感敬佩。我开玩笑地对他说:“今时今日,已经很少人踏足邮政局寄东西了,邮局都快关门大吉了!像你这样全力支持邮政系统,我会尽快去向当局报告,让有关部门打造一个金牌奖状颁发给你!” 他就是我认识的工人作家吕才易。这次邮寄的是他的第3本小小说集——《我离开工地了》。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亚罗士打16日讯)B40群体的孩子是否因在外工作,而要烦恼白天如何打理家中老人的生活起居? 别操心!超级乐龄中心今日正式开幕后,中心内可容纳最多30名位老人以及拥有15张床,让老人们免费获得日间托留服务,除了膳食也提供场所,方便老人们进行消遣活动。 不过,该中心主要对象是B40低收入群体的老人,申请者必须通过面试和审核,而周五与周六是休息日,中心这两天没有操作,孩子须为家中长者作出妥善安排。 这所老人托留中心是由Fungates Superflow基金会去经营,该基金会总经理陈伟雄说,原本已有8位孤寡老人居住在对面的超级之家,由于面对空间有限的问题,基金会决定为老人寻找新处,而有幸获得一位来自黄氏兄弟的善翁愿意捐助两层住家,经过装修改为老人托留中心。 “中心是在上两个月向相关部门取得准证,包括亚罗士打市政厅和福利局,而新开幕的中心可收容最多30位老人,让他们在白天能接受日间照顾。” 他今日出席该中心的开幕仪式后对记者,虽然该中心是免费收纳老人,但对象是B40低收入家庭,而且需要经过严谨的面试和审核,才能批准申请者入住这里。 “我们将为老人提供日间照顾的服务,这包括膳食和一些娱兴活动,类似为孩子提供安亲班的概念一样。” 哥打达鲁阿曼州议员郑瑞隆致辞说,根据大马统计局数据显示,大马社会正朝向人口老龄化,预计到了2045年,我国将成为一个老龄社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急剧增加。 “在吉打和霹雳两州,尤其是在郊区的各个地区,将会有约7%的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 他认为,今日时代很多人抱着不婚主义,将造成未来年迈父母无人照料,加上很多子女各自忙于工作和家庭,经济负担大,很难全职照顾年迈父母。 他希望,这所老人托留中心的设立,能够协助政府与社会福利局减轻负担,并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人照料的环境。 开幕仪式由首相政治秘书曾敏凯前来主持,出席仪式的嘉宾也有亚罗士打区负责人陈玉莉。 陈玉莉(右起)向曾敏凯、郑瑞隆讲解房间内的设施运作。(黄腾辉摄) 郑瑞隆(左四)、曾敏凯(左五)、陈伟雄(中)与陈玉莉(右一)等人为超级乐龄中心主持2开幕。(黄腾辉摄) 中心拥有15张床,好让老人在日间有时间可以休息。(黄腾辉摄)
1月前
前几天姐姐在脸书上看见了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家开心地拿着烟花玩耍,烟花绽放的那一刻,眼角的皱纹也难掩他看得出神的表情。拍摄这位老人家的正是他那年近七旬的姐姐。 评论区里的留言大多只觉得老人家们可爱,八成的评论都是哭笑不得的表情符号。 姐姐和我说,大家只觉得老人家一把年纪还玩烟花不免有点滑稽,她却只觉莫名伤感。 点亮了尘封许久的记忆 “还小的时候,玩烟花得到的开心是纯粹的。后来越长大,需要面对的人、事、物越多,就越难得到快乐。老人家这一生经历了这么多沧桑,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也只能在烟火转瞬即逝的一刹那,得到过眼云烟的快乐。快乐之后再想起亲人像烟花一样,一个一个地从身边消逝。那会有多难受?” 我听了也有些莫名伤感,但我终归有自己的见解。 烟花带来的快乐虽然短暂,却依旧给像回到孩提时期的老人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们手中点亮的不止烟花,也点亮了那段尘封许久的记忆。烟花的每一种颜色可能都是他这一生中光辉的成就,一点一滴地在暮年终于累积成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烟花。 视频里姐弟俩布满岁月痕迹的脸被烟花的绚烂衬得光亮,就好比小时候的科学实验一样,涂上七种颜色的纸轮盘在快速旋转下就会呈现白色。此刻,他们脸上留下的正是经历大半生的沧桑后,一切凡尘事皆了然于心底所呈现的安逸。 不得不说,这其实是很美好的画面。 以前年纪小不会探讨年纪的问题,直到长大才对此有所体会。长大要考虑的事情渐渐越来越多,不能再像年少时期那样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个合格的大人要考虑工作前景、生活保障、各种钱途,就是不能考虑自己喜好、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需求。 那么,老人也需要符合这合格标准吗? 如果一个老人大方地分享自己开心地和家人燃放烟花的视频就需要承受大众的耻笑,那这个世界真是太残酷了。这个快乐之所以难得,居然是因为不被允许,身不由己。 惟愿快乐像烟花那般璀璨,却不似烟花那样快消失。盼快乐在空中绽放,而不依托在世俗的定义上。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嗨,我是居住在澳洲墨尔本的马来西亚陪读妈妈。虽然把一份正职丢了,上天却又为我开了一扇门。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我开始自修老人失智症的课题。这也让我大大了解到了老人失智症其实不可怕。它就是一把大雨伞,藏在雨伞里边的症状有超过120种,最常见的就是Parkinson。然而,患有老人失智症的他还是他,只是有时会忘了用餐时间,睡觉时间……也就是他们正经历着他们的第二个童年。 自从接触了这方面的知识,很自然地,我也感受到了已故的爷爷。我感受到了他当时的痛苦。有时很后悔,为什么当初因为对这个症状的不理解而害怕退缩;埋怨当时为什么只有我们照顾,为什么只有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回去家乡;也不曾了解阿嬷的辛苦与无奈。 现在,自己的耐心大大增加了。来了澳洲一段时间,我开始在老人院当义工,在乐龄场所上班,听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回忆。我也开始接触一些年长者的食谱。他们跟我们一样喜欢美食,却因为外界的不理解而忽略了他们。人,随着年纪增长,牙龈会萎缩,有时会因为佩戴假牙引起的不适而害怕咀嚼,看到好吃的也只能看不敢吃。 于是,我理解了老爸为什么有时会无法享受食物,而且会发出声音。不了解的人就会觉得,他们为什么不能静静地咀嚼。也有些人无法了解,为什么年长的人吃的食物总是要比一般咸一点、甜一点……因为味觉会随着年龄而慢慢失去。 味道唤起美好回忆 也因为这样,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去找寻一切的味道。很老套的一句:我想去寻找记忆中的古老味道。味道唤起了回忆,也唤起了食欲。人老了,眼花了,可以佩戴眼镜;听不见的,可以佩戴助听器,但是味觉、嗅觉退化了……是无法被仪器代替的。结果只能靠食物的颜色、想像中的味道,唤起一切的美好回忆。 我希望得到妈妈们的帮助,提供“那些时候”的菜肴食谱,那些原本的味道,还有“agak-agak”的调味料。有了这些食谱,就能从中做出一些适合年长人士咀嚼的浓稠与细棉的食物,让他们也有享用美食的机会。漂洋过海来到澳洲的年长者,应该会很想念这种从前食物的味道吧。借此,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