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雇主

        (怡保8日讯)霹雳州警方今日联同人力局与环境局展开“大型快捷行动”,突击检查怡保拿乞一间家具制造厂,救出61名疑遭剥削工人,包括55名外劳及6名本地员工,并逮捕一名58岁华裔雇主协助调查。   霹雳州总警长拿督诺希山今午巡视工厂后在记者会上指出,被救出的外劳全为男性,年龄介于25岁至50岁,分别为14名缅甸籍、9名尼泊尔籍及32名孟加拉籍;本地受害者则包括3名华裔男子、2名华裔女子及1名巫裔女子。   “在突击行动中,执法人员当场逮捕一名58岁的本地华裔男子,他是这家工厂的经理兼执行董事,也是相关工人的雇主,涉嫌剥削劳工及长期拖欠薪资。”   他表示,此次行动成功,归功于公众提供的情报及警方情报组的深入调查。调查显示,这些员工已长达5个月未领取薪资,为了维持生计,只能向邻近杂货店赊账换取日用品与食物,因而欠债累累。   “工人长期未获发薪,债务越积越多。杂货店店主在质疑这些欠账如何清偿时,事件才逐渐浮出水面。至于雇主拖欠薪资的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   他说,所有受害者将在24小时内安置至马六甲丹绒吉灵的庇护中心,警方将尽快完成相关文件与交通安排。   他指出,案件将援引2007年反贩卖人口及反贩运移民法令(ATIPSOM)调查;人力资源局则将根据1955年劳工法令展开执法行动;环境局方面则会援引1974年《环境质量法令》,查验工厂的营运状况。         诺希山强调,警方目前正逐一向受害者及雇主录取口供,以厘清是否涉及扣押护照、恐吓或其他违法行为。   “根据初步了解,这些员工可以自由进出工厂,他们仍选择留下,我们不排除可能存在心理或经济层面的控制。”   他也呼吁所有雇主,务必依法营运,切勿剥削员工,并遵守我国现行的移民、劳工及环境等相关法令。       另一方面,霹雳州人力局局长莫哈末尼占指出,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雇主未能提供员工住宿证明,已抵触《1990年员工房屋、住宿及设施最低标准法令》(第446法令)第24(D)条文。   “此外,雇主还涉嫌违反1955年劳工法令下多项规定,包括第19条(延迟发薪)、第60K条(未申报聘请外籍员工)、第24条(不合理扣薪)及附则第8条(未签订雇佣合约)。”   他说,当局将针对所有违法事项开档调查,并考虑展开提控或罚款行动。   他指出,该家具工厂工作环境充斥木屑粉尘,长期暴露恐对工人健康构成威胁。   “从现场情况可见,环境满布木屑灰尘,若长期处于此类工作环境,将严重影响工人健康。”   他说,该工厂据称已营运28年,但当局仍在查核其注册及营运记录。同时,员工透露已有5个月未领薪,当局将重新审查薪资发放纪录,以厘清是否曾按时支付。   “我们会查明过去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包括是否有遵守最低薪金制。目前全国强制最低薪资为每月1700令吉。”   他说,今早展开的“大型快捷行动”(Op Pintas Mega)由霹雳警方主导,联合人力局及环境局展开,总共动员96人,包括83名警员、10名人力局官员及3名环境局执法人员。   “此次联合执法,是我们(人力局)加强劳动法令执行、维护劳工权益,并纠正外界对我国劳动环境误解的重要举措。”   他强调,当局将持续与警方及相关单位紧密配合,积极展开更多联合执法行动,确保本地劳动环境的安全与公平。         记者今日跟随执法人员前往工厂时,看到外劳们正在忙碌工作。见到执法人员时,他们显得慌张,执法人员一再向他们解释,强调此次行动是为了救助他们,而非逮捕他们。   根据外劳们的说法,他们的月薪为1700令吉。工厂内的员工分开居住,其中负责管理工厂的员工住在厂区内,其余工人则住在离工厂不远的店屋楼上。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工厂中央区域搭建了一个临时的二楼作为员工宿舍。宿舍空间狭小,只有三间房,空气流通差且闷热,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环境拥挤。工厂内的厕所、冲凉房和厨房则分布在不同的角落,设施简陋。   出席者包括霹雳州刑事罪案调查组主任洛曼高级助理总监、华都牙也警区主任诺艾哈文助理总监、以及霹雳州人力局高级助理主任莫哈末阿里夫。    
23小时前
2天前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挑战。低薪是现实,但你怎么回应它,是选择。躺平、出走或奋起,你会怎么选呢? “大学毕业生薪资,理论上应介于7000至8000令吉。” 这句话不是我讲的,是国行前总裁丹斯里莫哈末依布拉欣说的。 此言论一出,瞬间引爆社交媒体。打开留言区,对丹斯里的吐槽霸屏:“满街都是大学生”、“大学生素质不如以往”、“这个又是哪里来的砖家”等。还真是一点都不意外。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虽然对目前的大环境感到沮丧,但也不得不承认,网民并非全无道理。 说到底,雇佣关系本就是一场交易——老板付钱买你的时间、体力、才能;你则需按时劳动,为其创造价值。而交易最讲究的,就是供需。 过去,大学生是稀缺资源,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大于供给。那时有大学文凭,就像在身上镀了金,自然值钱。 后来,私立大专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非巫裔终于不再受固打制度所限,只要成绩达标,人人都有机会升学,这本是好事。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供需天秤倾向另一种失衡——大学生多了,优质岗位却没跟上。 当稀缺资源变得随处可见,社会又没有为大学生准备足够的容身之处,大学文凭自然就贬值了。 丹斯里忆述,他1984年初入职场时,起薪是1300令吉,工作半年就能买车、工作3年就已经有能力供一间房子。从丹斯里的描述中不难看出,那时的毕业生薪资确实足以实现体面的“生活”。 反观现在,2000至3000令吉的起薪,别说买车买房,天天都在捉襟见肘。多数年轻人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生存”。而且,比起实用的理财技巧,马来西亚的教育更喜欢授予学生加了一堆英文字母的数学课。 学历与薪资的落差、理财观念薄弱、日益倍增的物价,把很多人逼成月光族,或选择成为月光族。不少年轻人干脆躺平,奉行YOLO(You Only Live Once)主义,每月光光,恶性循环。 但,低薪真的是困局,而非选择? 大多数人都无法左右市场起薪,但对于是否甘愿屈身于困局,我们还是能做出选择的。 今天很多人因为对薪水不满,工作敷衍、得过且过。我理解这种心情,拿一分钱办一分事嘛。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同样是种恶行循环呢? 我们要了解雇主的心态:出钱雇人,当然希望物超所值。你不想吃亏,难道老板就想吗?在你尚未证明自己所能创造的价值之前,怎么让人相信你值得更多? 换个角度思考,今天一款新品牌手机面世,对于它的实际效用一切皆属未知,但售价却与苹果手机相近,试问,你会买吗? 我不是鸡汤仔,只是,这就是现实。除了父母,没人会不求回报地花钱在你身上。 成果,是证明自己最好的底气。如果你已经交出成绩单,却没被赏识,那就走人。雇主不惜才,你也不必待他如初恋,他吃香喝辣买车买房时又不会算你一份。 更何况,跳槽往往是涨薪最快的方式。近期就有一位网民分享,他通过跳槽,工资在7年内从3500令吉涨到1万5000令吉。只要你有真本事,市场自然会替你证明。反之,你就得反思,雇主或许没有亏待你。 当然,雇主也要自省:钱给得不够,还想对方为自己卖命,怎么想都不现实。 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我的朋友曾如是说:只要钱到位,不要说加班,要我睡公司都没问题;只要钱到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 [vip_content_start] 那肯定是我的问题。 欲先观察员工表现的心态固然没错,但,时代不如以往,低起薪不仅无法获得员工全心全意的付出,可能连人都请不到。 还有, 画大饼式的废话,不止老员工听了耳朵长茧,年轻人更是完全不吃这套。前面说了,雇佣关系就是一场交易,实实在在的回馈,才能换来最优秀的劳动力。 企业若想经营得长久,唯有不断引进新血,方能续命。老员工有车贷房贷还有已经传宗接代,现在多数年轻人没有足够的财力给自己系上这种羁绊,一言不合就裸辞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如何设法留住年轻劳动力,同样是所有雇主需要顺着时代浪潮去改变的。 除非你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传给子孙,让他们世世代代都能享福。 至于华社,常有人担心华裔生育率低,未来政治地位堪忧。但华社也要思考,你们是否提供了年轻人一个愿意成家的环境?那些在留言区批评丹斯里的,有几个是华裔老板呢? 哎呀,新闻系DNA作祟,向上批判的笔锋又太尖了,离题。我们回来。 除了老实工作,我们还有其他路径可选择:创业、直销、斜杠副业、投资理财等等。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出走。 新加坡的薪资是这里的三倍,欧美更高。人才外流固然国家不利,但这是国家种下的因,如今也只能自食其果。 此外,无论斜杠副业或创业,都需要学会理财,否则赚得再多也没用。很多人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到,至于思考那么久远的事吗?我完全理解。但,要是没死呢?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挑战。低薪是现实,但你怎么回应它,是选择。躺平、出走或奋起,你会怎么选呢?
3天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