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华校

3天前
(波德申9日讯)“创校110,齐心向前行!” 波德申中华中学和小学配合庆祝创校110周年校庆,今天盛大举办千人火炬行游行活动,成功吸引2000人齐心护华教,留下完美足迹! 波小董事长刘国利和波中董事长莫泰波分别为火炬行活动主持开幕和闭幕,他们感谢两校的校友及家长挺身参与这场大型庆典。 值得一提是,大会也特别邀请刚中选为新古毛州议员的波中校友彭小桃,回来母校颁奖。 莫泰波指出,火炬行是代表民族对教育的传承,该校感谢家长们和爱华教人士愿意接力传承。 他强调,波小与波中110年的沧桑变迁史是民族华教的传承与发展,先贤们的坚韧与智慧,用心血付出和奉献延续华教生命,见证一代代师生辛勤耕耘的岁月。 他欣喜宣布,明年迎来创校111周年的盛大庆典,波中的新宿舍教学大楼也将正式启用,这标志波中的历史迈向新里程碑,学校推展的跨阅教学和7个习惯软实力培植,大大地提升波中学生的个人竞争力,栽培更有实力和价值的年轻人,一同爱护华教。 至于刘国利则说,今天火炬行一共超过2000人参加,两校师生及家长都参与游行,大家都很兴奋和活跃,一大早精神饱满,齐心向前行,这些热情燃烧在场每一颗爱护民族教育的心,唤醒了薪火相传的灵魂。 他说,华校是由所有关心和热爱华教的人士一起撑起,波小波中两校董家教师生、不同年代的校友老师、关心华教发展的家长及热心人士,在迎接创校110年的大日子,共同护送民族文化的火炬,重蹈先贤的足迹,用坚毅的步伐和豪情壮志,再写历史的光辉。 他回首波小创校的历程,那是每代人共写的篇章,波小创办到波中的延伸,是先贤于在1914年在波德申拉玛路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并扎根后开枝、再经历迁校海滨路旧街场,从日战到光复,最终落户在现址及创办中学。 他说,这当中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才让两所学校培养各行各业精英,造就国家人才资源。 配合波德申中华中小学110年生日,火炬行游行大队先在波小草场集合,全场做早操热身后,进行开幕点燃火炬仪式,游行队伍与两校领导人一同出发护送火炬,途径波德申市区邱克遗街、拉惹阿曼沙路、拉玛路、绕过印度庙及德教会,最后抵达终站波中长国礼堂。 大会邀请曾经在两校茁壮发展过程中,贡献心力的荣休董事长、校长、老师、家协及校友会主席,以及第一代与第二代老校友来做历史见证,一同上台点燃火炬。 闭幕仪式在波中礼堂举行,波中二十四节令鼓队呈现演出,波中合唱团呈献“启航”和全场大合唱“把根留住”,让每一个人心情澎湃和留下深刻印象。 出席的嘉宾包括波中校友丹斯里黄思华、波小前董事长陈中兴、波中前董事长姚再文、前波德申中华校友会主席李玉豹、苏金记、波小前家教协会主席符明治、石添义及余清虎等。 50至60年代校友及老师代表有姚惟胜、陈文生、江秀花、石金土,荣休校长郑亚九、邱宜强、卓正德、石源浩、越洁婷、波中第一代校友代表李靠及梁亚礼等。 现任董事及学校领导人包括波中署理董事长卓鸿春、董事拿督黄锦扬、波德申中华校友会主席林玉清、波中校长张永庆、波小校长石美兰,家教协会主席张伟锋等人。
4星期前
4星期前
华社为华教筹款,数十年来已蔚为风气,几乎每一位华校生都曾为母校筹募建校基金,本就是习以为常之事。 然而,近来一张“加油榜”的照片,在网上掀起一片热烈讨论,让这个课题重新引人思考,究竟学生为校募款是不是大义?募款会对学生带来正面的行为教育启蒙,或是学生已属不务学习之正业? 6位青年特约三三分立,你选择站在哪一边? 认为应该的说 【正方01 林僡譞】 作为华校生,我在求学过程中确实经历过很多次的筹款活动,有向学生征收福利基金的,有给学生发筹款簿让学生向家人朋友募款的,也有举办义卖会向大众募款的。 无可否认,华校的运作与发展所需经费,都需要校方自行筹募,在这情况下,要求学生协助筹款也是必然的。因此,我个人并不反对要求学生对外筹款,唯筹款应是学生自愿参与的活动,毕竟现代的华校都是当年先贤为维护后代学习华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而打拼下来的。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需经费确实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当然,让学生参与筹款,回馈学校的栽培是好事。校方能鼓励学生参与筹款,让学弟妹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但若以强制手段要求学生筹款,甚至威胁不参与的学生则有失妥当,也与先辈的创校理念背道而驰。 附和者丝丝宝宝:应该筹款,可是不能强制,只能尽量鼓励,毕竟我们都知道华小真的不容易,上面下来的款项给电费都不够,何况是建楼? 【正方02 黄梦诗】 为校募款的初衷很好,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华裔子弟了解筹款办教育的不容易,而不会认为华文教育稳稳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前提是,筹款的方式及管道,必须是正确的,并获得家长及学生的认可。 建议董家教三机构与学生家长,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共同筹办义卖会或筹款活动。除了校内,也可以到校外寻找热门购物商场赞助场地举办市集筹款,人潮多,效益自然高。 为校筹款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及良好理财观念,视野及能力得到开拓之余,学生安全也获得保障。至于过于功利主义的筹款排行榜能免则免,量力而为,避免好大喜功。 【正方03 王修捷】 当初政府忽然积极介入华教事务,华中有两个选择:进入政府教育制度(如槟城名校锺灵)或离开政府系统(如柔佛名校宽柔)。 无论怎么选择,两种校制都发展得很好。但后者脱离政府制度,意味着失去经济援助。灯油火蜡都是钱。据我所知,一些中小型独中营运相当辛苦。 坦白说。若不筹款,又无拨款,可有替代方案? 即使是国中生,当年我们办活动时也需自己筹款。窃以为,要检讨的应该是筹款这件事在校董、老师及学生之间是如何达成共识?怎样执行?这才是重点所在。 认为不应该的说 【反方01 董百勤】 社会教育的首要纲领是树立公平的道德意识观,如果说上街筹款是自愿活动,那不上街对上街的人而言是不是不公平? 持正方的大众觉得让孩子上街募款是社会教育的一种,让孩子面对真实世界。在募款过程中受到白眼拒绝等,很快让他们成长,这番说话我个人看来只是狡辩说辞。要温室小花成长,不一定要把他们丢出去太阳底下曝晒的。华教先贤已经为我们牺牲得不够多吗?他们牺牲是为了让后人能够好好学习,他们从来没有推孩子上街筹款啊! 跨出心理障碍,去开口请路人募捐的那一步,不是人人都能跨过去的。我们大人能够负责的事情,没必要让孩子来买单。 附和者李多多:不断的扩建真的最理想吗?发展的前提,必须有充分的资源条件。近年来面对各种师资短缺、学生过载的情况,一个班上五十几位学生,很多坐到后面位子的学生,相对在上课的集中力还是有差别。老师只有一位,批改作业或教学都相对吃力。华教在意自己的发展,却罔顾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很重要的角色。 【反方02 成安然】 城市区独中建立的设施非必要,而乡间独中却艰辛生存,需要远到他乡去筹款,形成很大对比。乡间独中筹款无法走得长远。 筹款也会让尚未建立完整道德观的学生,误有放下尊严就能不劳而获的假象。虽能让学生有生活体验,但这体验缺乏道德支撑。 义卖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成本,难以长期经营。以工或艺换酬方式养校,或让学生学习跨界合作,同样能让学生体验社会,但是相比之下,让学生更有尊严。 引起争议的是筹款设定了关键绩效指标(KPI)。只有转换成以工或艺换酬的时候,KPI的意义变得不一样,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力量和体验社会的压力。 附和者Emily Left:真的,我宁愿小孩课余去打工,学习真正自由经济体系下的供需,而不是乞讨着替那些愚蠢的提案书给企业要赞助,而回报只是“全班帮你按赞分享你公司TikTok account”。真相是企业给钱也只是情勒,而小孩长大后也会以为不劳而获是理所当然的。 【反方03 马俊泓】 假设今天国家陷入经济萧条,政府设立一个救国基金,呼吁所有国民捐钱救国,并且将未捐钱者的名单公开示众,我们会支持政府这样的举动吗?我反对,因此我也反对学校让学生募款。 学生没有道德义务做这件事,如果因为我读华校,就应该为华校筹款,没有筹款或者筹款不足就可能被嘲笑乃至谴责,那这就是道德绑架。 若以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自主参与筹款,那我认同。前提是,学生有权知道筹得的款项用于何处,并且参与校园公共事务,譬如组织学生会。 大多数学校都做不到这点,因此我反对学生为学校筹款。 附和者彭国量:学校穷要学生筹款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财报不公开。若是真的穷,校方应该每年把财报上传到官网,让社会看见学校经济拮据的状况。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校方少了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建基是“需要”的。很多大型独中的硬体设备都比很多学校好了,搞不好还能与一些大专媲美。 本版辩论会延伸到《〈星洲动力青年〉 +〈全民读书会〉+ 〈全民写作〉》社团FB,欢迎读者扫描、浏览、发表意见。   相关报导: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冲突事件引发的饥饿危机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好书找好工……这一套还管用吗?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结婚生子真可怕?
4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6月前
(麻坡16日讯)2023年,麻坡县与东甲县华校盛事连连,尽管疫情后百业待兴,惟在华社“再穷不能穷教育”理念下,两县华校成功筹得逾5300万令吉,写下历年来的最高记录! 根据报道,两县有至少11所华小的董事会或家教协会展开大型筹款运动,作为维修、建设或各类活动经费用途,大部分的目标都超过10万令吉,其中2校目标达100万令吉。 麻坡中化中学及利丰港培华独中,也不约而同于今年配合校庆筹建综合大楼;其中,中化中学目标为3000万令吉,培华独中则是1500万令吉。 在董家协、校方及校友会众志成城,以及华社的大力支持下,各校成功在晚宴或活动当天积沙成塔,筹得的款项远超所设目标,甚至达3倍之多。 中化中学筹得3230万令吉,创下建校史上最高记录,并刷新全国华教筹款的记录;东甲县实廊中华小学筹得159万令吉,是两县华小之最。 利丰港培华独中虽然也写下创校以来的最高筹款记录,在晚宴当天筹得1487万令吉,却比原定目标略少,也是两县唯一无法在预定日期达标的学府。不过,该校之后陆续接获捐款,现已达到目标。 根据各校发布的新闻,两县13所华校的总筹款目标是4890万令吉,而统计之后的所得数额达到5398.1万令吉,惟随着捐款在活动后仍陆续有来,因此相信实际数字更多。 麻坡发展华校委员会主席陈大成受访时称,在爆发疫情前,东甲与麻坡县每年都会有数所华校进行筹款,今年除了数额最高,也是最多华校募款的一年。 他坦言,各校在疫情期间停止筹款活动,疫情后出现经济不景气,部分华校也担心无法达标,但碍于情况所需,也只能继续对外募捐。 “没想到反应非常积极,各校都取得好成绩,所得款项大幅度超越目标,这在疫情前是少见的。” 他认为,此情况再次证明华社对华校的支持,以及政府对华校的拨款不足,迫使华校必须通过筹款来承担各种开销。 利丰港培华独中董事长陈苏潮坦言,董事会原本欲把目标定在2000万令吉,惟因压力太大及担心无法达成,才降至1500万令吉,尽管校庆千人宴当天也未达标,但目前已凑得1517万令吉。 他说,董事会数年前就萌生兴建综合大楼的计划,待要付诸行动时却碰上疫情行管令,所以迟至去年9月杪才正式对外宣布。 “今年有许多华校展开筹款,除了中化中学,培华独中附近的华小几乎也在筹款,相信这对华社形成一种压力。” 他披露,在提升宿舍、办公室、初中楼、篱笆及购买土地上已耗资500万令吉,加上综合大楼计划,实际所需是2200万令吉,因此目前尚欠约700万令吉。 “综合大楼预计耗时3年才完成,我希望热心华教的个人与团体,能继续大力支持我们,让综合大楼顺利建起。” 实廊中华小学董事长陈延拱指出,该校已经数十年没有筹款,加上有一批年轻有干劲的校友积极奔波,所以在筹款上没面对压力,他对此表示感谢。 他说,虽然经济不景气,但还是有人愿意大力支持该校,让学校凑得159万令吉,远超100万令吉目标。 “董事会将把款项用来兴建综合教学楼及雨盖篮球场,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麻坡武吉巴西育人学校董事长罗顺南指出,麻坡华社对华教非常热心,任何华校发动的筹款运动,都可在不受经济影响的情况下达致目标,这也是麻坡华社的特色。 他说,该校数十年来未曾筹款,今年配合100周年校庆筹募教育发展基金,建设讲堂、会议室及图书馆等,获得社会大众的热烈响应,筹得150万令吉,超过原定的100万令吉。 他表示,麻坡华社有着浓烈的“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大家无论如何都会支持学校的筹款运动,让人感动。 “此次的筹款也靠着校友的力量来加速达成,许多校友知道后都主动联系育捐款。”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