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团聚

3月前
3月前
父亲于二战后,独自从中国来马来亚谋生。初期做水客,替人携带物品往返两地,因此能常回故乡探望及支付家用。不久父亲在乡下成亲,夫妇双双赴马开了间小洋货店。随着9个儿女出世,家庭开支飙升。但父亲依然竭尽所能,不时寄钱回乡。于是家境捉襟见肘,导致无能力再踏足乡土,成为毕生憾事。 我们小时候从不明白父母既已在此地落地生根,何以还对故乡念兹在兹。我们不满,觉得利益被素未谋面的亲戚剥削。但慑于父威,不敢表态。 父亲与家乡的兄长有家书来往。我们欺父亲不谙英文,将中国来信放进标明Bill (账单) 的收信袋,以示无声的抗议。 平心而论,伯伯信中只报平安话家常,从不要求钱财物质。有次提到屋顶严重漏水,父亲赶忙汇钱回乡。结果我们的过年新衣就此泡汤。 1982年父亲往生。彼时中国经济开始增速,我们不再寄钱回乡,惟鱼雁依旧,母亲口述,我们执笔。母亲是童养媳,婆家即娘家,所以跟父亲一样,对故乡甚为眷恋。母亲多次申请回乡,终于在1988年获得准证,可惜她已病入膏肓。夫妻同命,至死无缘再嗅乡土味。 母逝后,我们搬了家,不再与伯伯联系。本以为我们这房人家,已从伯伯记忆里抹去。殊不知于2013年,伯伯的孙子辗转通过大哥的客户,把电话号码交予大哥。 于是大哥与伯伯的孙子,即我们的堂侄,借助微信,恢复两房的联系。堂侄三不五时力邀我们回乡走走。盛情难却,于是今年兄弟姐妹4人,踏上神州。 甫出机场,堂侄一眼认出大哥,红着眼眶说:叔叔姑姑终于回来了。走,回家去! 途中,他的父亲,即我们的堂哥,频频致电问何时抵家。在离家约100米处大路旁,两位老人家拄杖,颤颤巍巍立于冷风中,殷切望向来车。大哥感动地熊抱堂哥,哽咽无语。堂嫂在祖先牌位上香念道:子孙从马来亚回来了,保佑他们健康平安发大财。再度惹泪。 接下来的4天,我们犹如参加了免费的梅县永定旅游团,因堂侄不让我们付钱。且餐馆商店小贩景点门票处皆称没散钱,不收人民纸币。我们抢着用支付宝结账,却永不及堂侄手快。 叙旧时刻,堂哥夫妇将往事娓娓道来。那久违的乡音啊,摧人泪下。朦胧间,仿佛回到小时候,一知半解地听父母话家常。念旧的堂哥还保留着我父母的卧室,置身其中如进入时光隧道,看到年轻夫妇喁喁细语,憧憬未来,却从没料到他们会客死异乡。我想,如果父母是被火葬的,我会把骨灰撒在这故乡土地上,以圆两老夙愿。 堂哥说他父亲千叮万嘱,须牢记马来亚的叔叔曾无私地伸出援手,助他们渡过无数个难关。所以堂哥自从家境渐好时,就千方百计寻找大马亲人,以再续亲情。 我们得到贵宾式的待遇 很快的,这趟回乡之旅到了尾声。临别依依,我们给堂哥夫妇深深的拥抱。我们这一代人,和先辈一样,情感内敛,爱在心里口难开,更甭说拥抱。是以我们从未拥抱过父母,极为遗憾。此刻拥抱着堂哥夫妇,宛如父母就在怀里。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温馨,泪水溢出眼眶,对父母澎湃的思念也似乎得到了宣泄。 我们得到贵宾式的待遇,无以回报。于是往机场途中,趁堂侄不察,将身上的人民币悉数掏出,放进几个红包袋,藏在车内。等进了候机室,方拨电告知堂侄,我们留了小小心意。 我们对家乡亲人的心态,从小时候的埋怨、青春期的抗拒、成年后的漠不关心、至初会面时的猜忌,全是负面的。然相处几天后,发觉亲人是坦荡荡的君子,真诚热情地招待我们,令一开始存有些许小人之心的我们惭愧不已。进而觉得父亲付与血浓于水的亲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与爱护是正确、义无反顾的。 从父亲这心态,我们始悟当年他为了我们的温饱,选择不回乡,牺牲了他与亲人的团聚。想想祖母日夜盼儿归,父亲却无从再侍奉,他内心是多么的煎熬啊!祈望父母与先人们已在天堂欢聚。谢谢您,爸爸,那些年,您辛苦了。
6月前
10月前
12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母亲在50年前,以4500令吉买下7.5英亩地,种下74棵榴梿树苗,不为赚钱,而是为了让孩子和子孙往后还有机会团聚!” 报道/摄影:丘明艳 (波德申讯)有句老话说“父母走后,兄弟姐妹就散了……”,父母是孩子之间的情感羁绊枢纽,一旦孩子长大后,兄弟姐妹之间有各自的工作与朋友,甚至会在成家立业后,移居到远离原生家庭的地区,一旦父母百年归老,兄弟姐妹也会渐行渐远或甚少再联系,这也是社会普遍的现象。 然而,一名母亲为了确保自己在百年归老后,孩子都能时刻保持紧密联系,在50年前以4500令吉,在朱湖区买下一片7.5英亩面积的土地后,栽下74棵榴梿树苗,以期待榴梿成熟时,往后的日子,孩子与子孙至少每年能在果园内团聚一次。 没想到,在这名母亲的无心插柳之下,竟种出“巨无霸”榴梿品种,其苦中带甘的绵密口感,近年来成功吸引了飨客的喜爱,形成榴梿刚开始结果,就被预订清光,随着该品种大受欢迎,无形中也为果园带来新商机。 30年前义卖会买“不知名”树苗 甫进入位于朱湖区的榴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眼前雄伟的榴梿老树,园主黄德明接受《花城》社区报专访时坦言,上述“巨无霸”品种仅有2棵,是母亲在30年前,在波德申中华中学举办的义卖会上所购买的2棵小树苗,由于时代久远,他已经不记得这棵榴梿树究竟是什么品种。 “不过,在那个年代以甘榜榴梿居多,没有什么名种榴梿,D17已算是比较高价的品种了,更别说猫山王或黑刺。” 因此,母亲除了采购了2棵“不知名”品种树苗,再从农业部市集购入林林种种的甘榜榴梿,共种下74棵榴梿树。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自然而然少了联络,这也是母亲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她一直以来最大的心愿,就是老人家走了以后,榴梿园能成为孩子唯一的羁绊,往后每当榴梿树开花结果,孩子能带着各自家庭甚至后代,来这里团聚。” 黄德明:母总念叨榴梿季来团聚 黄德明笑称,母亲如今依旧康健,却不时将心愿挂在嘴边,对着孩子念叨,至少在榴梿季节,家族一定要团聚。 他坦言,自己虽是园主之一,却也是首次打理榴梿园,在之前,他对榴梿种植可谓一窍不通,甚至还试过向路边榴梿贩卖榴梿被骗的窘境,随着接手打理后,他对榴梿也或多或少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说,目前园内仍是以各种常见品种为主,例如D17(赤刺)、甘榜牛奶等,但也庆幸,试过的朋友都赞不绝口,高兴之下,他还会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回馈给订购榴梿的朋友,以“榴梿”会友。 “不知名”榴梿似泰国金枕头 黄德明透露,榴梿园是家中10名兄弟姐妹的共同产业,早年都是其中一名哥哥长期打理,直到近年才开始交由其他兄弟姐妹,每年轮流管理。而今年刚好轮到他,因此每天清晨5时,他就要从春泉镇住家赶往榴梿园“巡逻”捡榴梿,这成了他近日的新日常工作。 黄德明的正职为烟草代理商,因此每天首轮“巡逻”结束后,就要赶回公司坐镇,下午则要重新回到榴梿芭继续“等榴梿跌”。 而好客的黄德明也会在榴梿芭看守期间,招呼亲朋好友在果园内大快朵颐,却没想到母亲当年在义卖会买下的2棵不知名榴梿品种,竟意外大受好评,尝试过的朋友纷纷要求订购。 说起这“不知名”的品种,每颗榴梿体积巨大,平均重量至少3到4公斤,甚至有不少重达8公斤以上,由于榴梿的外形与泰国金枕头雷同,故黄德明朋友也为其命名为“朱湖金枕头”,但除了外貌相似,朱湖金枕头无论是体积、香气还是口感,比正宗泰国金枕头有过之无不及。 黄德明指出,正宗泰国金枕头一般是没完全成熟,靠人工采摘后再进行催熟处理;而朱湖金枕头则像本地生产榴梿般,没有任何催熟工序,而是等榴梿完全自然瓜熟蒂落,因此果肉饱满,果香浓郁,口感更是苦中带甘,甚至有飨客直言“价格不如猫山王,口感却远胜猫山王”。 改造集装箱屋子变团聚祖屋 黄德明母亲多年前的无心插柳,让果园内充满榴梿香气,也意外乘搭上“榴梿出口”盛期列车,激发了黄氏众兄弟姐妹对榴梿园的发展动力,以致除了30多年前种下的74棵榴梿树外,不久前又添置逾百棵各品种榴梿,包括号称“果王之王”的猫山王、黑刺,还有竹脚、金凤、红虾等。 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黄氏10兄弟姐妹也集资在果园内兴建集装箱改造的屋子,成为大家庭团聚时的临时“祖屋”,更有意打造成果园民宿,招待前来的亲朋好友或出租。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