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广告

3天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17岁那年的粉花尚未盛开。 下课时,通往校内图书馆的那段路程,咀嚼着Gardenia现已绝版了的草莓味面包,我喜欢驻足在那四楼的走廊仰望那蔚蓝的天空,感受着微风吹拂着我那稚嫩的脸庞,远景偶尔还会出现漫天飘落的小粉花。 我喜欢中文,却说不出具体原因,总感觉心中有把声音指引着我,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当SPM成绩放榜时,紧张扫视着那张薄薄的白纸:生物A+、化学A+、物理A-……中文A+!我说上中六后,要弃理从文,因为这才能和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愈发靠近,据说理科比较难被中文系录取。 “你理科成绩那么好,为什么要选文科?很可惜欸。” “我也不知道,”苦笑。 我喜欢粉色的花朵,尤其是樱花,或许因为它和桃花、梅花也长得颇为相像。主观认为,花就是“华”,而华文就该是充满浪漫色彩的粉色。 国语、历史、商业学……中六的我没选修华文,因为上的是国民中学,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短暂的离别只为日后更好的重逢。每年翻阅重看桐华的《步步惊心》,那是我的最爱,无形中也学会了许多古诗词。 短暂的一年半,以“文科最佳学生奖”和CGPA4.00为STPM生涯画上圆满的句点。填写UPU时: “我建议你把商科的选项放在上面,中文或媒体的选项放到下面。” “不,我的理想科系就是中文系。” 年轻时格外热血,仍记得在面试与笔试博特拉大学中文小组时曾提过:“华文是我从小最爱的科目;华文不但是一种科目,更是我们的母语……我已下定决心要与华文常相伴,我爱中文!” 那是一种没有理由的“爱”。 2020年8月18日,我如愿被马大中文系录取了,但因疫情的缘由延迟了一年返校。许是线上的孤援无助,打破了我对“中文”固有的看法,原来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还涵盖文学与社会。 仅仅是“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困扰了我许久。 文学是杂草。那杂草又是什么呢? 中学时期每周稀有的华文课只着重如何应对SPM:作文、概述、古文和名句精华,使我对它的全面认知水平低、眼界难免较为狭隘。 但无可否认,我爱文学,因为“爱”,才会想要费心思地了解它,尽管它让我感到很陌生。毕竟对于我而言,语言科更能让我快速了解吸收,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音韵学——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 本科论文我选择《闺阁女子丈夫气:李清照的创作特质》,种种质疑声不断回响: “古代文学早被研究透了,你认为能有什么创新比得过前辈学者们吗?” 我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望中文。 每一类文学都不该被随意定义或以利益价值来衡量,它们都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我固执己见地继续研究,因为我喜欢古诗词,因为我对这位“千古第一才女”感到好奇。她似乎很喜欢梅花,46首词中就有18处提及,以梅花喻己,描绘自我理想人格,从“青梅”到“残梅”诉说自己逐渐凋零的生命。 实习时期,我在一间以华文为媒介语言的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范围是书写影片文案、活动新闻稿、专题报导和校对编辑杂志。又一次刷新我对华文的看法。原来媒体语言和论文语言是不同的,它必须能吸引读者的目光。秉着对中文书写的热忱,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上网研究,让自己能在短时间内上手。 由于通勤距离,早上7时前就得出门;晚上7时后才能回到住宿,其余的时间都宛如小兽物般被困在办公室。那时的我几乎看不见太阳,每天看见的都是那粉蓝色的天空,也没精力注意沿途走过的小粉花究竟有没有盛开。 我想学习华文文学创作。忆起大二创作课时: “散文是什么?”我问。 “散文就是散文啊。” 在我的成长中周遭缺乏了文学的养分,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散文”,写了一篇〈九重葛〉,纪念陪伴了我十多年之久的往生爱犬。得到的评语是,感情十分真挚触动人心,唯一可惜的是创作技巧掌握得不够熟练。 华文不该只能被商业化 我报读《深耕》散文班和小说班,内向的我虽常充当小透明,实则仍让我获益良多。我开始投稿副刊、参加文创比赛。不管成绩结果如何都欣然接受,我坚信—— 每一份文创作品都是作者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都是闪耀的。 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华文编辑或作者,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热爱自由的我爱上了远程办公的模式。出于对生计的考量,我接受了外企公司的录取,开启跨领域的工作,每日的交流沟通、书写报告都是英文,心里难免产生了落差感,莫名的心酸感涌上心头。 在外企工作就像喜欢国外的樱花,似桃花却不是桃花,有梅花的影迹却始终宛宛类卿。 若有机缘的话,我一定会再踏回华文工作圈子。我喜欢华文,希望能一直写下去,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你想要到中国深造中文,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帮助吗?你敢赌吗?” “现今的文案撰写都偏向广告KOL的,你的文风应该很难找到合适的吧?” 我理想化地认为,华文不应该只能被商业化,它应保留乌托邦的美好幻想,追寻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我享受的是它带给我的沉静、沉淀、沉思,使我对世界有了多层面的思考,探讨和领悟了人性的种种课题。 爱华文,爱中文,那是一种沉默难言却坚定持久的爱。 毕业之际,我用粉色汉服与云肩搭配学士袍,再戴上一顶粉色系的簪花帽,和那文学院的粉色垂布绝配极了。 我想,那朵粉花定会悄悄盛开的。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新加坡15日讯)狮城艺人李凯馨在新加坡当代言人首次执导广告片,谈在中国闯荡10年的最大领悟,她表示:“永远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刻”。 李凯馨2014年因演出导演许鞍华的苹果广告,在中国崭露头角,2015年开始在中国接拍广告及电视剧,还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一度被封为网剧四小花,主演多部网剧作品如《山寨小萌主》、《暖暖,请多指教》等,更在《倩女幽魂:人间情》饰演聂小倩。她过去两年作品不断,近期拍摄武侠剧《赴山海》则与成毅谈情。 25岁的她如今闯荡中国10年,接受《新明日报》电邮专访时,谈及她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领悟,她说:“还是要一直不断的进步,而且对我来说永远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刻,因为人要不停地进步、发展以及学习,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 期待打破常规挑战反派 去年,李凯馨就跳脱舒适圈,从过往的甜宠剧转而挑战动作犯罪电影《殊死一搏》,她坦言这是她目前“最具突破性的角色”,角色小美因误信网恋对象,身陷非法人蛇组织的牢笼,遭下药还被迫接客。 “《殊》让我探索了更深层次的情感,我需要挖掘出自己尚未面对过的脆弱和坚韧。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我被关在牢房里,导演因为担心我不够无助和破碎,还考虑要让我真的在房里呆几天。后来我把写的歌‘Free Falling’给导演听,他非常喜欢,在拍那场戏时就反复播放给我听,让我进入情绪。” 李凯馨表示,她很期待能继续打破常规、尝试令观众意想不到的角色,“我也想挑战自己,做各种不一样的我,可以是一部心理惊悚片,饰演双重人格、反派、女霸总之类的。” 待播剧挑战性大 谈及待播中的作品,她表示古装剧《掌中刃》里的角色顾鱼落极具挑战性,因夫婿(李歌洋饰)在即将成为新任阁主之际遭杀害,她因此寻来与亡夫相似之人代替。 “这是我最有挑战性的角色,涉及到情感张力极大的戏份,需要我进行大量的情绪准备和专注。” 而将在今年上线的都市轻喜剧《他为什么依然单身?》 ,李凯馨饰演的夏小满,是住在男主角霍建华隔壁的单身OL族,她形容角色“平凡却不普通”,虽然遇上金钱与情感矛盾,但她爱憎分明,面对生活勇敢积极,“夏小满这个角色,不断带给身边人能量。” 首次自导自演广告片 李凯馨前年底接下首个新加坡珠宝品牌代言,近期为品牌首次执起导演筒,拍摄广告短片“First Kiss”,灵感来自李凯馨的个人经历,“我人生的初吻就是在拍戏时,当时拍了几部青春甜宠剧,都是在甜蜜的氛围下经历的‘初吻’,所以在拍摄广告时,很自然的就找到那种甜美纯真的感觉。 首当导演,她表示兴奋又紧张,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最大化地呈现动心的感觉,“希望通过我的拍戏经验,演绎出喜悦的微表情。” 她认为,现场气氛也很重要,恰好在拍摄求婚场景时,旁边的篮球场就有打篮球的人“围观”,“这样当众求婚,挺有偶像剧害羞甜蜜的感觉。” 她表示,未来也期许能够多方位发展。 不依赖别人给自己送珠宝 李凯馨喜欢收藏珠宝,却没有收过珠宝礼物,妈妈权怡凤通过珠宝,教会了她女生应当自强。 “我更喜欢给自己买珠宝,我妈妈常说,‘不要依赖别人给你买珠宝,你需要给自己买’,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因为它传达了一个赋权的信息,那就是要靠自己,做出自己的选择。” 她透露,购买珠宝除了因为喜欢其设计,有时也为了纪念某个里程碑。 “前年在拍完品牌的广告后,我就买了他们的一枚钻石戒指,纪念我在新加坡的第一次代言。” 而对李凯馨而言,最珍贵的珠宝是她去年在妈妈生日时,给她送上刻着“如意”二字的金坠饰. “我希望她所有愿望都能成真。每次见她戴着坠饰我都很高兴和骄傲,因为那是我努力工作后,能够送给她的礼物。”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