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放生

6天前
6天前
7天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7月前
(新加坡13日讯)公园的水生植物池成了放生池,公众把弃养的乌龟放进池里,加上可能有公众不当喂食,导致池水浑浊,每当太阳曝晒时便会散发阵阵恶臭。 李顺财(45岁,化学师)向《联合早报》申诉,近日下午经过榜鹅尾公园水池时,目睹一群乌龟正在啃噬已死掉的同类,像是很久没有进食。 他当时发现,池里的乌龟数量似乎比他去年底经过时少了许多,怀疑乌龟是因为缺乏照料和食物,才出现活龟吃死龟的情况。 “我也注意到,水池的水也变得更加浑浊,天气炎热时还会闻到阵阵臭味,很不卫生。” 记者于本月10日走访现场,据观察,池水浑浊,已呈墨绿色,水面还漂浮着不少看似零食包装、塑料袋等垃圾。池里有两处种植了一些水生植物,数目不下百只的乌龟原本待在水里,一旦有人靠近,它们便会一窝蜂游到水池边、爬上斜坡,似乎等着路人喂食。 公众刘慧玲(44岁,会计助理)说,水池里乌龟的数量相当多,除了偶尔看到公众喂食,她不曾看过工作人员喂养乌龟,因此乌龟只要找到食物,即便是死去的同伴也照吃。 住在后港的韩姓男子(68岁,半退休人士)时不时会到榜鹅尾公园走动,他留意到池水越来越浑浊。 “三四年前,水池里的水没那么绿,但现在看起来很脏。” 公园局:原为水生植物池没养乌龟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园林处高级署长谢承然受询时说,榜鹅尾公园水池的管理方是新加坡国家公园局,除了监测水位,当局也利用水泵确保池水的流动性,但他澄清,该处其实是水生植物池,原本是没有乌龟的。 换言之,池里的乌龟相信是公众把饲养的宠物龟放生而来的。 “水池养殖着水生植物,并非为了红耳龟等动物设计。我们想借此机会提醒公众,负责任地养宠物,不要把不想要的宠物弃养在公园或者其他公众场所,它们可能无法生存。” 弃养宠物野外难生存 专家建议当局移走红耳龟 新加坡爬虫协会的联合创始人桑卡尔说,水池里的红耳龟是被人们遗弃的宠物,在野外很可能无法生存。 关爱动物研究协会联合首席执行长安布提醒,宠物不一定有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公众应该停止抛弃乌龟。 关爱动物研究协会曾在脸书发文,指协会在短短一个星期内两次到榜鹅尾的水池营救两只乌龟。这两只乌龟的头部因为遭池里其他同类攻击而受伤,最终不得不人道毁灭。 桑卡尔说,红耳龟是机会主义的食肉动物,偶尔会吃其他龟类。 “由于它们的竞争性强,还会大量繁殖,我们因此建议当局把这些红耳龟移走。同时,我们也建议更好地教育饲养宠物的人,让他们知道养宠物是一辈子的责任,不应该把宠物遗弃在野外。” 至于放生的行为,新加坡佛教总会秘书长有广法师告诉《联合早报》,佛教的确有“放生”的教义,但它必须以慈悲与智慧为核心,以确保其圆满实践。 “进行放生之前,必须详细了解放生地点的生态环境和相关法律规定,以避免违背放生的初衷,以及可能对动物造成的伤害。” 有广法师也提到,佛教的“不杀生”也涵盖“护生”的理念,信众可以通过参与动物保护组织的活动或捐款等方式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任何有助于保护动物的行为都值得提倡。 根据新加坡的动物和飞禽法令,没有妥善照顾宠物(包括遗弃宠物)一旦罪成,初犯者可被罚款最高1万元、监禁最长12个月,或两者兼施。
9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居銮23日讯)男子花费逾400元(新币,下同),一口气买光超市的30多条活鱼,再到附近的沟渠,跨越围栏后放生。 《新明日报》报道,这起事件发生在前天早上9时许,地点是锦茂连路(Ghim Moh Link)第25座一带的沟渠。 吕先生(62岁,退休人士)告诉记者,他在公园散步时,突然发现有人放生,身旁还有一名超市的职员协助送货。 “我是佛教徒,深信放生可获得福报。男子看见鱼被放生时,脸上露出开心与欣慰的笑容。” 根据吕先生拍下的视频,一名身穿白衣的男子跨越栏杆后,双手抱着保丽龙箱子,小心翼翼地走下湿滑的阶梯,然后将活鱼倒进河里。 “我每天早晨都散步,这个习惯维持了40多年,第一次看见有人在沟渠放生,觉得新奇。” 超市员工则透露,男子到超市时,表示要买下超市内所有的活鱼。 “对方说曾在武吉巴督一带的超市买下所有的活鱼,但没说做何用途。有同事协助他运送,一直到了沟渠,才得知对方是为了放生。我也是第一次遇见顾客买大量活鱼放生。” 据了解,男子买了30多条鱼,当中包括金目鲈、尼罗红与罗非鱼各10多条,总花费超过400元。按照标价,金目鲈是每公斤17元9角9分,而尼罗红与罗非鱼则是每公斤10元9角5分。 佛总会长:本地不适合放生 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广品法师受访时表示,由于本地没有设置放生池,因此不鼓励信徒在本地放生鱼,若要行善积德,可通过别的方式。 他指出,若随意放生,有可能导致鱼儿被捉或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死亡,失去“护生”的意义,不像在放生池内可确保鱼儿不会受二次伤害。 “若想做好事,可以通过不捉、不伤害、不弃养宠物、多吃素、多捐款等,否则心意虽好,却可能伤害了其他无辜的小生命。” 渔场老板:放生到沟渠 金目鲈存活率低 当地渔场老板王典宝受访时说,尼罗红是淡水鱼,应该可以在沟渠内存活,不过考虑到水压的变动及其他因素,例如如运输过程的状态,放生后也未必能存活。 王典宝也说,金目鲈分为纯咸水以及半咸水半淡水两种类型,而相信视频中的金目鲈来自于马国,也就是半咸水半淡水的类型,放进沟渠的话,可存活的几率低。 未经许可放生动物属违法 根据公园局官网,放生动物后可能损害生态系统,也可能导致动物无法适应野外生存。根据法律,未经许可将动物放生到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是违法行为,罚款最高可达5万元;放生野生动物也违反了野生动物法令,罪成可被罚款最高5000元。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