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父亲

1天前
1天前
2天前
(新加坡7日讯)由于父亲长期受慢性病困扰,陈慧诗从小就关注能照顾病人的医疗业,希望未来也能帮助像父亲一样的病患。 《联合早报》报道,现年24岁的陈慧诗,刚获得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医疗服务管理学专业文凭。 她受访时说,父亲在她出生不久后便患上糖尿病,在她小学时期,父亲因糖尿病导致伤口愈合缓慢并引发感染,那时候她常常担心会失去父亲。 也就从那时候起,她稚嫩的心灵深处便萌生了将来要投身医疗行业的想法,除了帮助病人,也帮助那些同样害怕失去至亲的人。 她说:“还好爸爸挺了过来。” “虽然他从那次感染中复原了,但之后身体健康每况愈下,陆续出现高血压、心脏病,后来甚至肾衰竭。父亲在两年前去世了。” 陈慧诗希望提升公众对临终关怀认知 她受访时也分享其毕业作业,主题是提高人们对“临终关怀”的意识,她指临终关怀在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大众对此所知不多。 “很多人以为病人只能在医院离世,但其实他们也可以进入临终关怀机构,在更舒适、有尊严的环境中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她希望未来能继续在医疗领域发展,致力提升公众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同时为更多病患和家属提供支持与安慰。 黄芊芊因一部电视剧 踏上网络安全之路 获得资讯通信安全管理学专业文凭的黄芊芊(19岁),是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今年的毕业生之一,她因为一部电视剧而踏上网络安全之路。 在中国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中,主角利用技术寻找系统漏洞、进行攻防对抗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她。 “那时我很好奇,就利用空闲时间上网查资料,发现网络安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于是决定报读这门课程。” 在理工学院的第2年,导师鼓励她自我挑战,报名参加编程比赛。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获得季军。那次经历让我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也提升了自信,促使我继续参加更多比赛。” 这段经历也激发她和同学共同创办“HackStart”,这是个专注编程学习与比赛准备的兴趣小组,旨在鼓励更多同学迈出第一步,克服对比赛的恐惧感。 “很多人不敢参赛是因为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我们于是开设基础编程工作坊,提前介绍比赛流程,也邀请校外演讲者分享经验。若有同学找不到队友,我们也会帮助配对。” 在不到两年间,这个兴趣小组就吸引了逾300人参与。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觉得不可思议。以前的我从未想过创办一个兴趣小组,更不用说带动其他人建立信心、提升技能,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黄芊芊将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 如今网络诈骗日益猖獗,她希望未来能成为一个渗透测试员,协助提升网络安全,预防诈骗。 “黑客未经授权而入侵系统,这是违法行为,渗透测试员则是在获得公司授权后模拟攻击系统,找出潜在漏洞,从而协助企业加强防护,防止真正的攻击发生。”
2天前
2天前
2星期前
父亲从事的是劳力活,大半辈子都在大芭里伐木。当年森林资源丰富,而伐木工虽然风险高,相对的收入也比其他工作多。父亲早上离家进入森林后,就必须待在大芭里做完所有的工,日落西山才从森林出来,除非是狂风暴雨,否则都不会浪费体力在无效益的进出活动中。因此父亲的午餐就只吃母亲大清早准备,以铝制格层装的便饭。工作的日子中,多数吃稀饭或白粥和两样配菜。配菜也极其简单如咸蛋或小鱼干,几乎没有吃到可补充蛋白质的肉类。要享用肉类食品也只有在晚饭时才可吃到。当时带饭格当午餐进入森林,大家都守着森林里的禁忌,就是对山神的敬畏,所以都不带含有猪肉的食品。 偏偏父亲就是爱吃肥猪肉的男人,父亲认为补充肥肉可以填补用出去的大量体力。因为工作需要,因此父亲是对肥猪肉任吃,而体型又不发福的那种。由于长年的体力劳作,父亲练就一身健美的身型,确实也算是一个肌肉男。 母亲则不同意父亲晚餐时吃的太油腻,因此每天餐桌上的肥猪肉也是限量版的,叫父亲吃得不过瘾,父亲常说:“到喉不到胃。”所以,父亲爱吃的南乳焖肥肉,猪脚醋和卤肉等,很少会在晚餐的桌上出现。父亲可说常常是“望肉止瘾”。反倒是,每当父亲休假或雨天不可入森林工作时,母亲就会大煮特煮一番,并且无限量地让父亲吃个满足。 写成一本“家传小食谱” 南乳焖猪肉,是母亲特别为父亲准备的其中一道肥肉料理。首先要选肥油层特多的五花肉才算合格。将猪肉切成粗块,用南乳、姜汁、酱油、盐和料酒腌制几小时,然后热锅冷油,细火炒干蒜沫,将肉块炸熟以前,将煤气火调大,用高温大火将猪油逼出,通常这个时候,狭窄的厨房已经飘着特有的香气,空气中飘着混着猪油的蒜香,香气诱发味蕾,令闻着香气的人肚腹作响,脑子想像煮熟的美食画面,早已垂涎欲滴了。 接下来加入早已切细片的黑木耳,翻炒几下,加入少量花雕油和一大碗清水,大火煮个20分钟,然后小火焖煮40分钟左右,一道香气袭人的南乳焖肥猪肉,就可上桌了,这是我家的家常便菜,但也是某些华人节日里不可或缺的传统美味。 后来父亲因年纪渐大,体力不能应付伐木粗活,因此改在火锯厂里上班。虽然不必冒险进入大森林,却依旧与提电锯脱离不了,父亲在火锯厂切割树桐,将大桐破成小块,好让锯板机可轻易锯木。 母亲也以照顾健康为理由,不鼓励父亲吃太多的肥肉,即便有从前的肥肉料理出现,也改用较多的瘦肉,并且烹煮的次数不像从前那么频密,同时也不再重口味了。(少盐少辣或少油) 虽然现在父母都逝世了,这道家常菜,我有幸在多次母亲下厨时,在旁边记录、边煮边学习。爱用文字记录的我,将母亲生前拿手好菜,写成一本“家传小食谱”,自己手写也画插画,可说是图文并茂,虽然字体潦草,但却是不同时期的笔迹,现在回看,蛮有其特殊的意义。经过自己多次的尝试烹煮,逐渐掌握调味和火候,读着记录本子,吃着完全没有母亲在旁提意见的成品,自己感觉虽然不及母亲好厨艺的一半,可是庆幸当时早有准备,否则现在要学习母亲的手艺,也只有凭记忆动手,估计可能更不比目前的轻松与便捷。 因此当想吃妈妈味食物时,至少我可以从自己的手写食谱找到回忆,并寄情于儿时的特色美味,思念父母之情,和口腹之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也起了传承功用,将母亲用爱心准备食物的好行为,代代相传,让家庭成员都蒙福和感恩。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今年是乙巳年,蛇年,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七个本命年。至于能否迎来第8个蛇年?难说。世事无常,来日或许不会太长,但活一天,赚一天。若不过分贪心,历经7个本命年,这样的人生际遇,已算是不错的造化了。若真有幸迎来第8个蛇年,那时的我,想必已是个鸡皮鹤发、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瘦骨嶙峋的老太婆了。爱美的我,想到此情此景,真是情何以堪呀(一笑)。难怪有“不许人间见白头”的俗语。不过,现时的我,早已白了头,也算是提前打了“防疫针”,不再惧怕岁月的痕迹。 有人曾关心地问我:“你今年的运程如何?”我答得干脆:“不知道。”其实,知道了又如何?活了几十年,人生道上,白天黑夜、风风雨雨、快乐痛苦、悲欢离合,虽不敢说历尽沧桑,但都已明明白白地写在生命册上,成了一道道抹不掉的记忆。未来的日子,长一些或短一些又如何?平常日子平常过,好好坏坏也就这么过了一生。年轻时不信算命这码事,如今已至垂暮之年,追究运程,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有人说,在十二生肖中,蛇,是很特别的一个生肖,俗称“小龙”。幼年时还为此闹了个笑话。有人问我:“你姓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蛇!”对方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哪有人姓蛇的?小家伙,你一定是把生肖和姓搞混了。”当时我还在纳闷,为何十二生肖都是以动物命名,而不是植物呢? 有趣的是,我国还有个肖“蛇”的团体组织,相信这在十二生肖中是独一无二的。 ● 冲击心灵的蛇故事 家父是个擅长讲故事的人,小时候听他讲故事是我们黄昏饭后的“甜点”。其中有两个关于蛇的故事,百听不厌,印象深刻。一个是家喻户晓的《白蛇传》,讲述白蛇、青蛇与许仙的缠绵浪漫爱情故事;另一个则是《青竹丝奇案》。据说“青竹丝”是一种奇毒无比的小蛇。故事讲述古代一个红杏出墙的女人,为了掩盖奸情,趁丈夫熟睡时,将一条青竹丝塞进他的口中,最终丈夫毒发身亡。 后来,包青天明察秋毫,终于揭穿了她的罪行。虽说是故事,但小小年纪的我。听后却感到无比震撼和恐怖。“最毒妇人心!”是否由此而来?在粤语旧片中,这句话偶尔还会出现在男人的对白中,听了非常刺耳,觉得对女性有欠公平。 ● 蛇可怕吗? 从小我的胆子就比姐姐大。 小时候住在乡下,煮食用的柴枝,大多来自胶园里掉落的枯枝,捡拾的任务,通常就落在我们这些无所事事的小孩身上。每次跟着姐姐到树胶园里去,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蛇。它们蜿蜒地、甚至肆无忌惮地从我们面前缓缓爬过。每到这时,姐姐总是被吓得脸色发白,跑到远处躲了起来,而我却镇定自若,静静地站在那里、注视着、观察着。因为曾听老人家告诫过,蛇这东西,只要你不去惊扰它,它就不会伤害你。 俗话说:“少见多怪,多见不怪”,确实如此。 住在乡下,蛇的出现司空见惯。童年时,半夜或凌晨时分,每当听到鸡的惊叫声,我们就知道,蛇已经爬进鸡寮,准备偷袭鸡群。这时,耳际传来父亲起床的声响,好奇心重的我,总是一骨碌爬起身来,跟在他后面。半夜三更,冷风飕飕,只见父亲手脚麻利地拿起门后的戟子,放轻脚步,打开厨房后门,借着强光手电筒,蹑手蹑脚地朝屋外的鸡寮前进。 我也紧跟其后。一到鸡寮,父亲迅速地打开木门,用手电筒往里边照了一圈,果然发现一条蟒蛇正在吞食鸡只。父亲立刻瞄准蛇头,将戟子一插,蟒蛇冷不防受到攻击,剧痛之下,蛇尾乱摆,吓得鸡只四处逃窜,一地鸡毛。不一会儿,硕大的蟒蛇一动不动,被吞食一半的鸡只也活不成了。这种场面,在我童年和少女时代的记忆中,目睹过好几次,那是一幅永不消逝的画面。 不知是否因为自己肖蛇,所以与“蛇”特别有缘。中学时曾参加过校内华乐团,记得第一次练习的曲子便是〈金蛇狂舞〉。曲子节奏欢快,洋溢着节日的热闹气氛,至今依然十分喜爱。每当听到这首曲子,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充满活力的青春岁月。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7个本命年已悄然过去。未来的日子无论长短,都将以平常心对待。毕竟,人生如“蛇”,尽管蜿蜒曲折,却也留下了个人独特的轨迹与韵味。
1月前
1月前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