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蔬菜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如今跟母亲外出吃饭变得越来越困难,平日自己煮食,以蔬菜为主,除了鱼,其他肉类吃得极少。她习惯吃得寡淡,对外头食肆餐馆的烹调手法也早已不能适应,总嫌东嫌西,不是这个太咸,就是那个太油,辛辣口味则完全不碰,近几年流行的湘菜馆,她从来不帮衬。 随着年龄增长,我有意识地试着吃蔬菜瓜果,然后逐渐地爱上蔬食。整个调适的过程很缓慢,每隔一段很长的时间,只尝试让自己接受一种蔬菜或瓜果,直到以前抗拒不吃的茄子、苦瓜、南瓜、玉米笋、番茄、胡萝卜等等,都能一一吃出滋味来,前后大概历经20年。其实,从小就被教育多吃蔬菜对身体好,而我活到今天这个岁数,早就不该任性挑食了。 向来喜欢炸物的我,只要将蔬菜以天妇罗的方式料理,我一般都能欣然接受,譬如羊角豆、南瓜和茄子,裹上粉浆再高温油炸,外层酥酥脆脆的,咬下去一定要会发出咔嗞咔嗞的声音。天妇罗好吃不仅是因为酥脆的口感,咔嗞声吃着听着非常疗愈。蔬菜天妇罗让人完全吃不出蔬菜特有的青涩味道,抗拒吃蔬菜的人大可从天妇罗开始慢慢接受蔬食。 偶尔回芙蓉老家,有时带回一粒西瓜,想先放进冰箱内保存,等晚饭后才吃,不仅冰凉可口,而且解腻。有时带回一个蛋糕,多半是为了给老人或小孩庆生,也先将蛋糕放进冰箱,等晚饭后才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然而每次打开冰箱门一看,总是爆满的情景,像最近这次光是白萝卜就屯有半打,新鲜的红萝卜则3根,放久了干瘪变成人参状的也是3根,佛手瓜一双,香港菜心两包,小白菜两包,绿豆两包,红豆一包,其他的容我省略不赘述。 母亲去传统菜市场买菜像逛大卖场,一般批量购买,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经营食肆,大手笔采购以减低成本,精明灵活,活脱生意人的样子。 记得在南边岛屿生活时,我才大学毕业不久,还很年轻,比我还年轻的上司请客,请库存管理部的所有同事吃好吃的素菜。菜上来一桌子,我特别记得甜酸鲍鱼菇酸酸甜甜很下饭,很快就扒掉了半碗,却故作矜持不添饭,喝加了很多冰块茶味变得很淡的铁观音来克制嘴馋。如若换作今日,我会不会也喝冰茶来遏制口腹之欲?答案还是一样,只是不因为矜持,因为年岁渐长不好控制体重。甜酸鲍鱼菇其实就是广东菜咕噜肉的素食版,估计是先将鲍鱼菇粘上粉浆后高温油炸,炸好先起锅,另调好酱汁下锅煮至冒泡,然后才将鲍鱼菇倒回锅中快速翻炒,使其均匀地裹上酱汁即可。炸过的鲍鱼菇口感像极了猪肉,不说还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素菇。 难忘茄子披萨 毕业后10年,几个大学时期住同一宿舍的朋友,相约去沙巴纳闽岛,探望另一个被派遣到技术学院教书的舍友。当年的舍友带我们到纳闽岛大酒店去吃饭,据她说在纳闽岛要到酒店去才有猪肉吃,平时根本很难买到猪肉。那一趟沙巴小旅行,我没有吃到令人回味无穷的猪肉,倒是第一次吃到令人惊艳的酥炸茄子,外酥内软,口感丰富,当时我竟浑然不知自己吃的是茄子。 读马世芳的《也好吃》,意外发现他们家吃的炸茄盒,与我吃过的酥炸茄子有几分相似,同样口感酥脆,差别在于有无肉馅镶嵌其中。炸茄盒与客家菜酿茄子也很像,同样酿以绞肉,只是炸茄盒多了油炸前裹粉浆一道工序。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茄子,是在罗马一家天台上的餐厅,那是我目前吃过的最好吃的披萨,我从来没想过这世界上会有茄子披萨,就像意大利人无法想像在披萨撒上甜而多汁的黄梨。淡然无味的茄子搭配浓郁的芝士竟然出奇地搭配协调,可惜我对意大利料理和调味知道得太少,无法像还原外婆的拿手菜那样,凭味蕾记忆去还原茄子披萨的美好滋味,偶尔想起罗马想起茄子披萨,只能克制口腹忍馋。 好吃的鲍鱼菇和茄子都与我距离遥远,较靠近并且能让我一旦想起就能动身前往的,是位于八打灵世界酒店内一家中餐厅的冷盘苦瓜。特别处理过的苦瓜一点都不苦,撒了糖味道微甜,吃起来口感清爽松脆像吃某种水果,为此我想了很久,有点像不酸的青苹果,又有点像没有熟透的莲雾,最像欠缺运气买到的不甜的脆口蜜瓜。 后来,我爱上隔水蒸煮的羊角豆与茄子,将蒸好的羊角豆或茄子浇上葱油和生抽,就是一道美味的家常小菜。虽然越来越钟意简单的料理方式,也越来越习惯吃原型食物,但不想老来变得像母亲一样,对外头的食物诸多挑剔,没有一样满意,让难得同桌吃饭的人不知如何反应是好,所以逢周末假日还是会选择外食,刻意维持中庸的饮食习惯。 若问爱上蔬食还有什么其他好处,我想是与母亲闲聊时多了一些共同话题。从如何挑选饱满多汁的老黄瓜,到如何挑选新鲜嫩绿的菜心,才不会买到苦涩的菜叶与发柴的菜茎,母女俩谈瓜说菜,就能消磨一整个炎炎下午。
3月前
4月前
(新山23日讯)受到《星洲日报》和《学海》周刊举办的“快乐农耕:全国中学绿色校园运动”的启发,宽中至达城分校园艺研究协会的师生们持续在校园展开农耕活动,不仅尝试种植蔬菜,还首次尝试售卖自己的收成,实际体验了从收成、估价到售卖的“一条龙”过程。 “快乐农耕:全国中学绿色校园运动”是由马来西亚教育部批准,Advansia有限公司赞助,马来西亚果农总会及马来西亚菜农总会支持的活动,让参与的学生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以及如何让农业获得永续发展的同时,也能兼顾环境友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宽中至达城分校校长郑美珍在接受《大柔佛》社区报采访时表示,之前果农总会与菜农总会交流时提到,目前华裔同胞依然掌握着农业领域的关键发展,并指出农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应将这一传统和发展继续传承下去。 她表示,要传承农业,需要让学生们从小接触并了解这一领域的潜力。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们参与科学和环境方面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对着课本学习,还能亲身体验耕作过程,深入了解种植业,为他们未来在这一学科的深造打下基础。 宽中至达城分校联课处主任陈秋忆表示,未来校园农耕活动将包括参访农产品加工厂等相关活动,并计划与台湾农业系大学合作交流。 “现在的农业已不同于以往,希望通过这项农耕活动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陈秋忆还透露,这项农耕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一阶段的种地活动,因此仅邀请园艺研究协会的学生参与。未来,当计划拓展至更多农业科技相关内容时,将邀请理科学生一同参与。 曾在快乐农耕计划下给予指导的农友曾俊茂,对于学生们的认真态度非常欣赏,并觉得第一次和学生一起经历从理论开始,到种菜、采收和售卖的整个过程让他有一个很好的启发。 本身在北干那那经营菜园的他在过程中,与学生分享了自己面对过的困难以及经验。 对于学生们这次种植的苋菜,他坦言,苋菜比去年种植的空心菜更不容易照顾。 “除了要注意防治吊尸虫之外,因为苋菜的铁质较高,要特别注意细菌入侵导致叶片背面出现白点,并造成叶面产生不规则褪色斑块。此外,我观察到原地的地势,有些泥土较硬的区域比较贫瘠,因此我起初对他们的收成数量有些担心。还好最后的成果还不错。” 他补充,唯一稍显不足的是苋菜在收成时有些过于成熟。原本苋菜种下去约20多天就可以收成,但因为收成时恰逢学校假期,导致收成时间延后了30天,直到学生们开学回来才进行采收,结果菜有点“老”了。 在学生们在校园兜售成果时,曾俊茂向他们传授了一些销售技巧,并介绍了市面上蔬菜的收购价与售价、蔬菜包装以及市售的蔬菜份量等相关知识。 他指出,拥有种植理论和市场销售知识,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园艺研究协会的学生们具备了成为高素质农夫的条件。同时,他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也学到了不少,认为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园艺研究协会顾问老师叶碧芳表示,她之前在宽柔中学校本部主要带领园艺协会维护校园环境。而在宽中至达城分校,她们进行了从理论、翻土、种植到收割的全流程种植活动,体验非常不同。 “通过这次的农耕活动,学生们经历了从种植到售卖的一系列完整过程。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亲手实践的机会,能够参与户外体验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而且俊贸也传授学生农业领域相关技能,这样的劳动教育对学生是非常好的。” 她指出,学生们的农耕活动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关注,其他老师也纷纷给予他们关于下一次种植什么蔬菜的建议。 “未来我们计划让学生们逐步区认识农药这方面,在完成这一轮耕种的检讨后,策划下一次的种植计划。” 园艺研究协会副教育蔡俊宏表示,去年他第一次种植时对操作完全不熟悉,看着农夫们使用机器迅速完成工作时不明白其中过程。后来,农友们指导他们如何用锄头起箱以及种植方法。 他说,去年农友已教会他们如何使用锄头,今年他则负责教导新加入的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锄头。他还分享了去年使用的种植方式及其与其他两种种植方式的区别、优缺点。 他指出,这项活动让他学习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何协调团员工作,以及在销售中定位客户群的重要性。活动后,他考虑退休后从事农耕,并对被朋友和同学称为“农夫”感到自豪,认为只有具备一定能力并能种出成果才能真正称为农夫。 园艺研究协会副会长黄少围表示,他平时会协助父母打理家里的花花草草,但是在下手进行耕种的时候发现这与家里侍弄花草有很大的区别。农地的种植范围很大,加上看著农友们使用机器,这些对他来说是很新的经验。 通过这项活动,他学习到做事需要更细心,更专注,同时也了解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亲自体验过耕种后也让他开始对农业产生兴趣,会想要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园艺研究协会副会长涂予绮表示,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用机器翻土。她原以为很简单,但自己尝试时差点翻掉推土机,才发现实际操作不如想象中容易。她还提到,去年使用的有机鸡屎肥料味道让她难忘。今年她希望新生能体验相同的味道,但发现今年的鸡粪废料没有去年那么臭,让她感到有些失望。 在今年的活动中,她负责售卖蔬菜,学习了推销技巧、价格计算和制定售价。虽然她以前有饭店收银的经验,但像这样按称算价还是第一次。 她表示,通过这次农耕活动,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周期及农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项活动也让她萌生了从事农业销售以及加工方面的想法。 园艺研究协会教育组刘怡纤表示,她在看农友们使用锄头以为很容易,三两下就把地锄好了,自己实际尝试才知道锄头很重,力度也要掌握好,太轻锄不到地,力道太重又怕锄头断掉。 她在这次农耕活动中负责推销蔬菜,面对向老师推销的挑战,她实际学习了菜农售卖的过程,并意识到自己的销售技巧不足。 她表示,没想到自己有机会亲自体验种地,这让她考虑将务农作为兴趣。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新加坡31日讯)新加坡艺人林明伦变身现代“农夫”,向自家私人公寓管理层申请了一块空地,种植了许多蔬菜,收成后除了会亲自下厨,还会将新鲜蔬菜送给左邻右舍,他还笑着透露,太太陈毓芸与孩子们虽然没有帮忙种菜,但会帮忙吃掉。 林明伦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透露,他是去年中旬开始种植乐,平时都是一个人在打理,“我乐在其中,种植真的特别好,我没有放农药,蔬菜都是有机,收成时有很大满足感,家人吃了也喜欢。” 最近,林明伦一家六口一起出镜录制节目,大儿子道恒因高颜值受网友追捧,林明伦笑言从来不排斥让孩子们进入演艺圈,但儿子们对这行兴趣缺缺,大儿子尤其内向寡言,“他有时也不愿意让我拍摄,反而女儿沁恩最有兴趣,目前也在大学修读电视与电影制作。” 林明伦和太太陈毓芸育有4子女,分别是长女林沁恩(18岁),次子林道恒(16岁),三男林道惟(14岁)以及幼子林道恺(10岁)。   不过,林明伦也透露,他与太太所属经纪人,早就将4个孩子签在同属公司旗下,“但不是正式,而是口头承诺,将来都会属于她旗下艺人,我认为他们有才华和能耐就尽管去发挥,只是目前还没有参与任何节目或演出。” 林明伦在录制的节目中曾透露,家里有定期开家庭会议习惯,提及此,他表示这是延续自己父母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家之主,最重要就是让家庭有一致方向,不管是对生活上、世界上所面临的问题等,我有必要和孩子们以很清楚的沟通方式互相交流,大家有共同想法,这样会走得比较顺利,大家都可以发表意见。” 虽然孩子们乐意与父母交流,但免不了也有叛逆期,林明伦认为这是成长必经过程,“孩子们肯定会有迷惑或误解,不完全想听从我们的指示,而会想尝试新做法或按照情绪上喜好做事,我们也不好去剥削这学习机会,若不愿意听可以自行去做,但后果要自负,作为父母,我们只能在身边陪伴,做坚强后盾。” 今年恰逢他与太太结婚20周年,两人会在7月与9月去旅行,他也特意减产没接戏,只专注在拍摄旅游节目,目前也和老三(二儿子)在澳洲柏斯旅行,之后儿子会先回国,他则再与朋友们到澳州西北部,展开为期两周半至三周的露营。
6月前
6月前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