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读书会

说书会上,书友围坐长桌,每人随机抽牌,抽出小说里的角色或情节。 猫——可是我知道它没救了,它太虚弱了,没办法活下来……我想要感到同情却没办法。 “换作是你,会怎么做?”“我觉得我会……”书友接着讨论起来。这是现代说书人黄康伟的“欢迎光临人生绞肉机:《幸存者,如我们》体验阅读会”。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刘永发 影音:本刊 陈愐壮 星期六下午,文运书坊,书架与书架间摆起长桌,就是黄康伟的说书角落。两名参与者都有参与过他主持的说书活动。 “他讲东西有重点,也愿意让读者表达自己……”书友陈凯仪曾在新山参加黄康伟的说书会。几次下来,感受到说书人越来越用心,例如透过画画表达,或抽卡片,让说书会变得有趣。 黄康伟自认是“社会观察者”,他爱阅读,工作之余也办读书会、说书会,偶尔把一些议题的讨论与思考集结成小志(zine)。他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是在新纪元学院(当时尚未升格大学学院)。老师曾丽萍导读的是《现代性》,“科普类的书籍,对我来说非常吃力,很多概念没有办法思考。” 读书会约四五人,老师导读,但所有成员不只是听而已。一到两周一次的读书会,大家要事先准备负责的章节,摘要报告给大家。黄康伟第一次体验到,读书再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事。大家共同阅读一个读本,即使有不同的关心、焦虑,可以互相交流,思考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轮到自己办读书会,是在台湾继续念研究所后。2016年,他在异乡开办了“莱佛士花读书会”。这与前一年参加学生运动,烈火般的青春有关系…… 进入学院后,黄康伟加入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DEMA)。后来他到台湾继续双联课程,趁暑假回国赶上了净选盟4.0集会。2015年正是时任首相纳吉卷入1MDB丑闻,学运伙伴于是趁示威集会当儿,在国会大厦前发起“占领行动”。 他们从国家银行一路示威游行到国会大厦前,占领并过夜。31小时后,他们被警方逮捕,送往增江扣留所。“我明确感受到一个威权政府怎样迫害人民,一个人的人权是可以随时被当权者瓦解掉。” 黄康伟记得,所有财物都被清点和没收保管,换上橙色扣留服。他们被警方唤作“Parlimen”(国会),代表就是那群占领国会的人。“我觉得好像被剥夺了原来的身分,我再也不叫黄康伟。” 扣留所隔间里,一个印度黑帮大佬问他时间,他也答不上。在扣留所是没有时钟的,作为每天恪守时间的现代人,他的名字和时间感都被剥夺了。他想起傅柯的《必须保卫社会》,是不是为了保卫社会的大多数,就把被认为异类的人全部排除,关进小小的扣留所? 他还想到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独裁者墨索里尼把葛兰西关进监狱里,是为了让那颗脑袋停止运作20年。他觉得,那个政权把他们关进扣留所,是不是也在迫使他们停止思考,好继续维护极权和专制? 办读书与说书会 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壮烈的暑假结束,黄康伟赴台继续升学念研究所。社运的经验非常疲累,让他对马来西亚感到很多不安,但人又在遥远的台湾。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更接近这块土地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阅读,所以2016年开始组织了‘莱佛士花读书会’。” 取名“莱佛士花”有其反叛意味。黄康伟解释,莱佛士是殖民者,莱佛士花是恶臭的花,“把这两个东西连结起来,在讲殖民者怎样榨取我们。所以我们是透过一种‘反省我们被榨取’的方式,去思考马来西亚。” 远在台湾的几位大马留学生组织起来,透过阅读反思,选书注重马来西亚史。他们读还没有资本主义,到有资本主义的社会,因为殖民者进来而变成今天这副模样。简而言之,透过阅读理解时空变化,来梳理马来西亚的现况。他们也选读左翼书籍,例如刚过世的赛胡先阿里的《马来人的问题与未来》,希望透过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这块土地。 2019年毕业回国,在商务印书馆邀请下,与同样是爱书人的黄麒达一起主持说书会,讲《中华秩序》。说书会与读书会截然不同。读书会,大伙准备各自读书报告,再一起讨论;说书要挑出书本最想表达的重点或亮点,分享给参与者。 他用篮球赛比喻,球员运球、传球、得分就像透过阅读寻找答案的过程。参与说书会像观赛,不用下场打球,看说书人分享即可。读书会的话,每个参与者都要化身球员,一群人一起配合得分,讨论阅读心得。 说书会并非类似网络速食文化“几分钟看电影”。黄康伟认为,说书人的工作是推荐阅读,让读者发觉更多细节,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要抛出‘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出发点’,这点怎样让读者有共鸣,是说书会最困难的部分。” “阅读还是很重要,不能只是讨论而已,要真诚地阅读,真诚地对知识有更多求教,那才是说书会、读书会最主要的目的。” 读书让情绪找到出口 黄康伟的阅读核心领域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民主转型等。开启社会学大门也和过去的人生经历有关。2007年新山攫夺匪猖獗,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也被攫夺过。是贫富悬殊吗?还是政治不稳定?他开始阅读报章杂志去寻找答案。当年的文学杂志《蕉风》(497期)的一篇文章写到,新山被封为“国境之南,罪恶之城”,吸引了他。 高中毕业后到电子厂打工当“马劳”。凌晨4时30分搭上蓝色厂巴出发过海到对岸,7时30分开始12小时工作,下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时、10时。高中刚毕业的他,天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不时被主管骂,有很多愤怒和委屈。 “是后来透过很长时间,到学院、大学、研究所念书,才可以把这个愤怒消化掉,去理解、明白我的痛苦、愤怒。”黄康伟说,“这个事情让我‘还是要读书’,读书才可以去化解那个愤怒,而不是让它停留在情绪而已。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马劳”的劳动经验像是碎片分散在脑中。“在我念书时碰到劳动相关的书籍,很容易调动这些记忆和情绪。”他特别记得,手机壁纸设成一颗太阳,因为大家都是早班或晚班,很难看见太阳。 “大家的脸色都很苍白,没有血色。我难以理解那个面貌,为什么我们可以为了工作,把生活变得好像绞肉机,我们的肉体整个变成商品卖出去,生活变得一团模糊。”黄康伟觉得在工厂工作最可怕的是,装配了那么多商品,却没有把自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人。 上大学时,老师推荐他阅读了王爱华的《Spirits of Resistance and Capitalist Discipline: Factory Women in Malaysia》,讲的是1970年代马来西亚女工的劳动过程。他读到,退无可退的时候可以用hysteria(歇斯底里)的方式来集体对抗。 “这让我觉得好像可以有个出口,把过去很多的委屈、不满愤怒去解毒出来。”黄康伟强调不是阅读的“读”,而是毒素的“毒”。阅读让他不再只有负面情绪,而是可以去正面理解自己过去的经验,甚至希望去改善、改变它。 将每把声音集结成文字 制成小志 读书会是集体阅读和思考,下一步是把讨论的思绪集结成文字,制成小志。例如在学院时期的《学运报》;留台是在“境外生权益小组”结识的各国朋友依然关心各自国家的社会运动,于是策划了《HUB 社运志》,分别有台湾、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四本。2018年509大选,政权首次更迭,莱佛士花读书会在台召集留台生举办论坛,讨论各种议题,将精华集结成《黑手指变天》。 黄康伟最喜欢的则是2021年出版的《于是民主Gostan了》。2020年喜来登政变以后,马来西亚马上陷入冠病疫情,慕尤丁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他和伙伴讨论,民主从转型到倒退,要怎样面对国家的未来? 《于是民主Gostan了》的封面是一艘小纸船,不知哪里是船头,看似要流向巨兽的嘴里。这反映了黄康伟和伙伴当时的想法:为什么我们会倒退?为什么大家的船头方向是不一样的? 每本小志,黄康伟都摘录一句没署名的话:究竟成功或失败,并没有关系,至少我做了努力。希望年轻一代会遵循我走过的路并将它发展完善。我深信社会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火焰绝不会熄灭。 他希望读者一起来解读是谁留下来这一句话,“它不断激励我们寻找马来西亚,或这个社会的另一种可能。” 相关报道: 【还是要读书/01】文字侦探︱许钦斐:化身福尔摩斯,侦破字里行间的错处 【还是要读书/02】阅读播客|芝士份子:深信书本的力量,播客说书你来听书 【还是要读书/03】二手书店|BooKu:读书──能沉静躁动的灵魂,为二手书寻找知音人 【还是要读书/05】好读店小二|廖文烈:遨游书海,为寡淡生活添调剂 延伸阅读: 【杂志新浪潮/01】新兴杂志新气派 【杂志新浪潮/02】无本|以热血的心,为电影人说故事 【杂志新浪潮/03】草稿|零经验,那就从零开始 【杂志新浪潮/04】跨出纸本,开创不一样的阅读舞台
2月前
2月前
7月前
在生活忙碌的今天,你多久没真正读完一本书了呢?阅读的好处众所皆知,但大多数人都难以在满是诱惑的今天坚持读完一本书。为了让阅读更为大众化,让每个人都能养成阅读的习惯,3位阅读爱好者郑秉吉、王慧娜与黄家建于2021年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开展线上读书会,帮助人们培养阅读习惯。如今,3人所发动的线上读书会总共阅读了33本各类书籍。 线上读书会发起人王慧娜从事保险业,位居业务总监。她说:“我原本是很少阅读书籍,疫情期间,我在参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后想要做出改变,所以开创线上读书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文课程承办人郑秉吉和热爱阅读的黄家建自参与线上读书会后也受惠匪浅,因而也各组线上读书会。期间,看着许多人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养成阅读习惯,一次又一次地持续参与读书会,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黄家建也打趣道:“现在,我们可说是被参与者推着往前走,很多人在读完一本书后追问我们‘接下来要读什么书’,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机兴集团主席暨大马海星公益平台创办人郑秉吉也说:“在我的阅读经验中,有些书是难以自己一个人读完的。这种线上读书会的形式,让人能以较为轻松的方式读完一本书,也能在书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习整理自己的思绪,培养写作能力。” ◢线上读书可以培养自律 郑秉吉向记者介绍道:“这项线上读书会是在WhatsApp群组进行,班长每早会在群里发布当天阅读的内容(一般在5页左右),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时间阅读,并在当晚11时前将读后感发在群里。为确保参与者完成任务,当天无法完成任务者须乐捐10令吉作公益捐款。” 他解释:“这是线上读书会的‘特色’,有效协助参与者培养自律,及阅读一本书和书写读后感。如果没有设定这个规则,很多人会因为忙碌或各种原因而中断阅读,或忘记阅读。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持续阅读一段时间后,参与者都能每天按时在群组呈上读后感。” “透过社交平台,我们能在任何地方参加读书会,减去舟车劳顿的时间。”此外,王慧娜也强调:“这种读书会的模式适合任何人,只要愿意踏出第一步,报名参加读书会,并有一颗愿意做出改变的心,任何人都能跟着我们的步伐,顺利读完任何一本书。甚至我年迈的母亲也能像大家一样,每天阅读5页并写下读后感。所以,我们更没任何理由不完成任务。” 询及为什么会以这种模式进行读书会时,王慧娜坦言,“当初参加‘七习惯’课程后,我因为想要做出改变,由于我也去参加了一些其他团体主办的读书会,从中得到灵感,就改良成这种形式。” 郑秉吉与黄家建也因为参与了王慧娜组织的线上读书会后,也认为这个读书会的进行方式简单,并能有效推动群体阅读,及养成阅读习惯。 自此之后,他们3人都成为线上读书会的重要推手,各组线上读书会群组,例如:王慧娜发动的群组已阅读《激发个人效能的五个选择》、《人生还有一件事》等12本书;黄家建的群组已阅读7本书,包括《脆弱的力量》、《无限赛局》等;郑秉吉的群组已阅读《当下的力量》、《商言良语》等14本书。 自称“书痴”的黄家建也表示:“我一直都有阅读的习惯,此前也常与一群好友共读一本书。对我来说,这种读书会的形式能让新人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养成阅读习惯,而且通过这种共修的形式,让新手能在群组中看到‘老手’们的读后感,并从中学习,了解阅读‘老手’的阅读与思考有什么不同。” 询及对这种读书会未来的看法,黄家建表示:“这种读书会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只要有人愿意发心,任何人都能组成一个阅读小社群,以这种方式阅读分享,就是一场小型读书会了。”对此,他也希望更多人能借此机会,参与《传灯》千人线上读书会,尝试培养阅读习惯。 ◢7月启动千人线上读《传灯》 《传灯》是星云大师的首部传记,由符芝瑛撰写,是一部全面展现星云大师风采的传记著作。今年年初,星云大师圆寂后,身为佛教徒的郑秉吉决定以《传灯》作为线上读书会的阅读书籍,并由大马海星公益平台、星洲日报主办,并获得马来西亚佛光山支持,于7月1日启动“千人阅读星云大师传《传灯》线上读书会”。 郑秉吉介绍,千人线上读书会是一项壮举,旨在让大众认识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及“人间佛教”。 “我在1997年阅读《传灯》,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可说是开启我人生重要篇章的一把钥匙,让我看清生命的本质,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他解释:“星云大师创办的佛光山在全球5大洲有三百多个道场,并开办5间大学。大师在佛教事业的成就,可说是比企业家郭鹤年、王永庆和郭台铭的商业事业还要成功,带来的影响更大。阅读这本传记肯定能让大家有所收获,欢迎非佛教徒一起来阅读和学习星云大师的管理之道。” 他说,阅读伟人和成功人士的传记是最好的学习,从他们的经历,看他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看他们如何开拓人生的精彩,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激励。 黄家建与王慧娜也补充道:“阅读传记,最重要的是从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中学习他们如何坚持自己的目标,应对人生低谷期的办法。我们曾阅读多位宗教领袖的传记,发现他们都有‘利他’精神,并愿意终其一生地为社会付出,而这也是我们现今社会急需的正能量。” “为此,我们也想学习星云大师的精神,让更多人得以阅读大师的传记,并从中学习大师的‘利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大师行三好的教诲。” 身为基督徒的王慧娜也表示:“星云大师的‘利他’精神,也是世界上所有宗教领袖的共同点。因此,欢迎非佛教徒也来参与这次的千人读书会,一起了解佛教领袖的人生观。” “千人阅读星云大师传《传灯》”线上读书会 ·对象:公众人士 ·线上阅读方式: ❶每天花20分钟,阅读5页内容,每天写阅读心得短文,估计70天阅读完毕一本书。 ❷组长每天在WhatsApp 群组发一个板模,指定阅读页数,参加者须在当天呈上阅读心得短文。 ·购书网址:https://www.fgp.com.my/products/chuan-deng ·读书会启动日:2023年7月1日 ·报名截止日期:即日起至7月10日 ·读书会说明及报名:http://bit.ly/chuan-deng 【点击报名】“千人阅读星云大师传《传灯》”线上读书会
1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