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I
国际头条
从机器狗到无人机 中国以DeepSeek推进AI军武
路透社披露,美中领袖敦促军方为潜在冲突做准备之际,北京正利用该国引以为傲的人工智能(AI)系统深度求索(DeepSeek),加速推进包含机器狗到无人机群在内的AI军事应用。
16分钟前
国际头条
带你看世界
Google拟重启美国核电厂 为AI基础设施供电
科技巨头Google周一宣布一项计划,将重启位于美国爱荷华州的核能发电厂,好为该公司不断扩张的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供电。
6小时前
带你看世界
即时国际
飓风“梅丽莎”逼近牙买加|AI假视频激增! 专家:削弱看待风暴的严肃性
飓风“梅丽莎”逼近牙买加,并即将以狂风暴雨袭击这个加勒比海岛国之际,但该国周一的社媒却充斥着人工智能(AI)生成的假视频,包括灾难性视频,不然就是民众不当一回事地继续娱乐的视频,分散了民众对这场5级飓风关键安全信息的关注。
7小时前
即时国际
即时国际
澳洲竞消委起诉微软 误导性宣传强卖AI配套
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公署(竞消委)周一入禀联邦法院,控告微软澳洲公司及其母公司微软集团误导消费者,隐瞒有更便宜的续订方案,让消费者以高出45%的价格续订整合了人工智能助理 Copilot 的 Microsoft 365配套。
1天前
即时国际
北马新闻
名师讲堂巡回活动 | 逾百中小学教师学AI 用科技助力华文教学
约百名华文小学及中学教师昨日聚集在槟城,参与“AI助力华文教学,创造精彩课堂”培训课程,学习把科技和教学技能融入华文教学内。
2天前
北马新闻
即时国际
零食包装塞入口袋 AI误判“持枪” 学生遭8警包围上铐
校园枪击案件频传,为了防堵悲剧事件,有些学校引入人工智慧技术,辨识校内人士是否携带武器,没想到居然引发乌龙事件!
3天前
即时国际
教育
周添健:勿盲目追逐AI潮流 教育须重建新秩序
马来亚大学电脑科学与资讯工艺学院软件工程系教授周添健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浪潮,学校教育与其盲目追逐技术的变化,不如参与建立数字时代的新秩序。
3天前
教育
Opinion
Repositioning Malaysia’s economic sectors
Malaysia’s challenge is not a cyclical downturn but a structural misalignment between capital,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3天前
Opinion
VIP文
极作映画室创办人之一蔡秄静/创意不是一场华丽冒险,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意这件事不能逼,要让人慢下来、感受生活、静下来想,才能够端出水平之上的作品。”蔡秄静认为,灵感来自对世界的感知,而感知需要时间。“如果我没办法提供一个让人安心创作的空间,那我就不该开这家公司……
4天前
VIP文
国际财经
史诗级输血 彭博:甲骨文数据中心将发380亿美元债 AI融资新纪录
人工智能(AI)史上最大发债纪录,据知情人士透露,多家银行正准备最早于下周一推出1笔380亿美元(约1605亿令吉)的债务发行,用于资助与甲骨文相关的数据中心,这将是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进入市场的最大1笔此类交易。
4天前
国际财经
北马新闻
40中学生AI工作坊收获满满 防沟渠堵塞方案摘冠
日前办的“AI揭秘:探索未来,从今天开始”工作坊上,学生发挥创意,以一款“人工智能系统预防沟渠堵塞”的方案,减少排水沟堵塞的问题,凭此拿下冠军荣耀
5天前
北马新闻
即时国际
中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 加强AI监管
中国14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将于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议程之一是进行“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第二次审议。据指出,此次修法的重点之一,是拟增加一条关于人工智能(AI)安全与发展的框架性规定,以加强监管。
5天前
即时国际
东海岸
叶翃瑚:新科技赋能创新 AI非取代人类
吉兰丹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叶翃瑚表示,人工智能不是来取代人类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学习,拥抱和引领这股科技浪潮。
5天前
东海岸
即时国际
澳政府要求聊天机器人公司 防范儿童接触危险内容
澳洲已要求四家提供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的公司,说明如何防止儿童接触到性内容或自残相关内容,显示澳洲网络监管机构正加强对AI领域的安全把关。
5天前
即时国际
e潮
【科技TALK】10秒侦测失明风险,DR. MATA守护糖尿病患视界
为了守护病患的视力健康,马来西亚卫生部和医疗科技公司Qmed Asia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AI)系统“DR. MATA”,可以快速和精准地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征兆,帮助患者远离这场“看不见的危机”。 我们往往会忽略眼睛的健康,每天追短剧、阅读、开车,甚至睡前,都还要在桌灯下刷小红书、Threads,忘了给它设下休息时段。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能看见其实是一种幸福。有些病患因血糖失控,而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导致眼睛微血管受损,最后视力模糊,甚至可能失明。 为了守护病患的视力健康,马来西亚卫生部和医疗科技公司Qmed Asia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AI)系统“DR. MATA”,可以快速和精准地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征兆,帮助患者远离这场“看不见的危机”。 糖尿病像一个隐形杀手,会在你不经意间悄然逼近,给你的生活一个重击。根据《2023年全国健康和发病率调查》,在马来西亚,每6个人就有1个人患上糖尿病。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在18岁至29岁的年轻群体当中,有高达84%的人对患病毫不知情。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有多达40%的患者根本没有察觉自己已患病。 一旦血糖长期超标,全身的血管和神经都会遭受损害,进而面临很多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大脑、心脏、肾脏和眼睛这四个关键器官。所谓预防胜于治疗,相比其他3个器官,眼睛是最容易发现病变的征兆。医生只需使用眼底照相机(Fundus Camera)拍摄视网膜图像,就能很直观地评估眼睛和血管的健康状况。 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第二大元凶。根据卫生部在2007至2008年的糖尿病眼病登记报告,多达34.6%的糖尿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些病患当中,有50.7%属于轻度、26.1%为中度、9.5%属于重度,以及11.4%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末期阶段了。 如今,通过“DR. MATA”系统,民众到政府诊所检查眼睛时,可以尽早发现病变的征兆,阻止病情恶化。 AI打通“最后一哩路” Qmed Asia有限公司创办人林晓仲医生(Dr Kev Lim)说,“DR. MATA”的灵感是源自前国家眼科服务主任拿督诺法丽莎娜医生(Datuk Dr Nor Fariza binti Ngah)。目前,她是马来西亚卫生部副总监(研究与技术支援)。 两年前,两人在一场人工智能研讨会上碰面。双方交流后找到共同愿景,即希望AI医疗普及,造福人群。这场跨界合作也催生了本土AI医疗系统“DR. MATA”。 不过,林晓仲澄清他们非原创者,只是扮演桥梁的角色,为卫生部的科研成果注入更多价值,将它转化成一个能够普及和被诊所实际使用的产品。 他说,政府早年添购了数百台眼底照相机,分别安置在政府诊所(Klinik Kesihatan)。这款仪器可以直接拍摄病患的视网膜和眼底照片。然而,不是每一间诊所的医生懂得解读眼底照片。 普遍上,政府诊所会累积一定的照片数量,之后再请眼科专科医生集中诊断。若发现异常,就请诊所护士致电给病患回来复诊。这一来一回有可能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了解决这段“最后一哩路”,卫生部开发了一套AI系统。他们动用1万5000张的眼底照片来训练AI模型,让系统迅速检测和判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只不过,当时的系统没有和眼底照相机整合。医生拍摄完毕后,需要用随身碟拷贝照片,再插入电脑分析,导致整个流程很繁琐。 当Qmed Asia加入以后,他们与不同的眼底照相机制造商洽谈,把AI系统整合到机器上面。团队也重新训练这批数据,让精准度变得更高。Qmed Asia在2024至2025年间,开展了多个试点整合和验证“DR. MATA”项目,直至今年6月份才正式结束。 林晓仲自豪地说,截至目前,准确率已经达到84%。 一张照片救回一双眼睛 那么“DR. MATA”是如何操作?首先,必须在连接眼底照相机的电脑上安装“DR. MATA”软件。当医生在拍摄病患眼睛时,AI会实时处理视网膜的影像,并在10秒内提供结果。 “DR. MATA”会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分为3种等级——0级(正常)、1级(中度)和2级(严重)。当AI检测结果显示0级时,诊所医生会建议病人一年后回来复诊;若为1级,医生会提醒病患控制饮食和血糖,并安排半年后复查;一旦检测为2级,医生会立即转介至眼科专科医生做治疗。 林晓仲说,“DR. MATA”是采取“宁可犯错不可放过”的机制。假设出现误判,例如专科医生后来认为只是中度,但AI至少为病患提供保障,不让对方错过治疗的良机。 随后,他接着说,目前,全国大约有860名眼科医生和3200名验光师,却要应对数百万名的糖尿病患者。AI系统的出现可以协助眼科医生筛查,减轻工作负担。 本地数据养成的AI眼科医生 “DR. MATA”是大马国产的AI医疗系统,100%采用本地数据来训练。 林晓仲曾尝试使用外国AI模型来测试国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果准确度直接下降20%。这是因为分布偏移(distribution shift)的缘故,由于外国AI模型是依据当地的人群做训练,例如欧美国家是以西方人的眼睛为准,而大马是多元种族结构,如果套用外国AI模型会“水土不服”。 “训练AI还是要以当地状况为准。” 关于隐私安全的疑虑,林晓仲也一并回应。他说,所有数据都会储存在本地伺服器,而病患资料也会全程加密。当资料上传到云端时,眼底照片和病患个人资料是分开存放。这意味着,假设真的不幸外泄,对方拿到照片,也不知道是属于哪一位病患。 当问及下一步研究计划时,他称,现阶段已经能让AI检测青光眼和白内障,大幅提升了这套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他希望未来可以通过AI检测更多眼部疾病,逐步将准确度提高至95%或更高。 林晓仲最后补充,政府部门的研究往往止步于学术阶段,缺乏应用转化。如果政府的投资机构、私人机构能多与学术界携手合作,把具潜力的研究成果孵化成真正的产品,那么民众就会受惠,而本地专才亦有机会为社会贡献力量。 更多文章: 【科技TALK】AI按摩机器人登场,酸痛肌肉全交给它 【科技TALK】新一代P图之神,“纳米香蕉”上线两周爆产5亿张图
5天前
e潮
笔记本
人人都在用AI 专家提醒有2“盲点”
在这个人人谈AI的时代,人工智能早已不只是科技圈的专属名词。从撰写文案、回复客户,到分析数据、制定策略,AI正悄然成为中小企业的“万能助手”。 AGMO集团首席执行员陈奕强提醒,AI虽然强大,也有“看不见的盲点”。 陈奕强也是世华趋势论坛主讲人之一,想要理解更多企业如何在AI世界生存,快点购票“抢位”。 【世华趋势论坛】 📅 日期:11/11/2025 📍 地点:The Majestic Hotel, Kuala Lumpur 🔗 购票链接: https://tforum2025.mediachinese.com/#buyticket
5天前
笔记本
更多AI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