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德申12日讯)逾千人为传承文化火炬“护航”!森州行政议员朱建华强调,火炬行意义并非“参与活动”的形式而已,更应延续华人传统文化薪火,让华社团结一致,才能在国家地位站稳脚步,争取应有华社利益。
应延续华人传统文化薪火
他认为,2022年第3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的背后意义重大,其中在全马各站陆续展开的“火炬行”吸引众多热爱华教分子,以实际行动为象征文化传承的“火炬”护航,然而,火炬行背后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以“参与活动”的形式而已,更应了解其举办宗旨,即深入了解华社文化的“根”,才能更团结地为华社护航。
ADVERTISEMENT
也是芦骨州议员的朱建华今日在全国华人文化节波德申站火炬行盛典中,担任闭幕嘉宾时指出,除了中国以外,马来西亚是保留最完整华人传统文化与习俗的国家,但我们同时来自多元种族的国家,这是开国先贤与历届华社领袖奋斗的成果。
“若华社不自我矮化,团结一致形成一股强大力量,甚至通过融入各族社会,促成三大民族之间的团结情谊,贯彻真正的多元文化国家,成为国际社会的典范。”
须了解文化根源
他认为,没有各族祖辈先贤的开国功劳,就没有今天的马来西亚,因此,华社必须了解华人传统文化根源,学习先贤的坚毅不屈的刻苦精神,秉持“守住华人薪火”的宗旨,团结一致以期在国家地位站稳脚步,共同争取华社应有的利益。
上述活动受邀出席嘉宾也包括了火炬行开幕嘉宾兼朱湖州议员拿督叶朝政、大会主席兼波德申华商工会会长拿督石全发、第3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大会主席兼森华堂主席黄俊棠、工委会主席张金祥、芦骨中华小学董事长陈金麟、波德申中华中学董事长莫泰波及波县参与的65个华团领袖与代表等。
叶朝政:华教是华社根源
另一方面,毕业于英校的叶朝政坦言,自己虽不谙中文,却深知中华文化对作为华人子弟的重要性,更形容母语教育正是华社的“根源”,因为了解华人文化,需建立在认识华文字的基础上。
“若华人不懂中文,意味着,这华人文化的根也‘化’了!”因此,他也向各华教、华团领袖长年以来,努力筹办以弘扬华人文化为宗旨的活动,让华社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不至于与华社脱节。
华人文化节波德申火炬行
吸引逾1500人参与
这项由华总主催,森华堂联合全森华团、社团主办的全国华人文化节第五站火炬行,于今早在波德申开跑,吸引了逾1500名各华团领袖、代表及热爱华教人士踊跃参与,众人于上午7时30分从芦小浩浩荡荡出发,在“火炬人”叶朝政的带领下,步行到波德申中华小学,以挥洒汗水的方式,为象征“传承文化”的火炬护航。
出席者身穿粉红色的文化节活动制服,逾千人步行长达8公里的庞大队伍中,特别引人注目且场面壮观。
梁群娣派500“双亲节”面巾
与此同时,也配合双亲节的到来,波德申行动党妇女组主席梁群娣除了到场支持活动,也连同党员在开跑前,派发500印有“双亲节快乐”的面巾于参与者,趁着双庆佳节莅临,传达感恩之情。
在上述活动中,叶朝政与朱建华也各别宣布拨款2000及5000令吉,作为上述活动的经费;另一方面,石全发也同时捎来好消息,即以波德申华商公会、石氏联宗会及个人名义捐出共4000令吉款项于火炬行,此外,华商公会也额外捐出2000令吉于全国华人文化节活动基金。
石全发坦言,作为华社的一分子,有义务为华人文化护航,其中筹办这场全国文化节开销庞大,也希望能获得更多波县华团、神庙和组织伸出援手,共同完成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

张金祥:应展现多元文化面貌
“文化节象征薪火相传,其举办宗旨是希望通过活动,让中华文化达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点燃华文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然而,文化节不该只是寻根仪式或高喊口号,更应让大马展现多元文化的精神面貌,同时希望未来,波中能顺利成立龙舟队伍,复苏波德申90年代后没落的龙舟比赛,这才是文化节的初衷。”
陈金麟:获众华团华社支持
“森州第3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受到疫情影响,展延至今才复办,尽管如此,仍能得到众华团、华社的鼎力支持,获得逾1500人共同见证波德申传承文化火炬的重要时刻,为此深表感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