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骨26日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用來形容人對事情沒有恆心或堅持,殊不知,這句調侃他人的形容詞,放在形容漁夫身上卻大不相同,反而,正是靠著漁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年復一年的堅持,才讓我們時刻品嚐到新鮮魚獲。
ADVERTISEMENT
對漁夫的瞭解,一般都是透過書本上認識,在表面認知上,漁夫都是清晨出海、撒網及捕魚的3步驟後,之後就回家休息,看似很輕鬆了事。
捕魚技巧曆練累積
唯有深入瞭解漁夫的工作後,才發現是別有一番的體驗,許多看似手板眼見的功夫,儘管對漁夫而言已是見怪不怪,但若沒有歷練的累積,就無法做到駕輕就熟。
在森州,由於波德申屬於靠海地帶,所以漁夫行業不算冷門,在波德申最繁榮的時期,賴於上個時代的發展迅速,各種與航海有關的活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包括漁夫在內,也在當時的發展趨勢中受惠。
早期,波德申漁港非常多,這也令很多人開始從事漁夫行業,惟近10多年來,隨著漁業的沒落,從事漁夫的人也越來越少,剩下的漁夫,多數都是家族行業,代代相授。
在目前僅存的漁港中,波德申最多華人漁夫也分別落在瓜拉蘆骨及朱湖,這也使到這2個漁港,經常會吸引熟客,專程到漁港搶購剛上岸的海鮮。
海上定位設置漁網
《花城》社區報採訪一名老漁夫蘇金興(70歲),並跟隨這名老漁夫及其拍檔,體驗一番漁夫的捕魚生活。
在這次體驗中,在太陽剛升起,記者就跟隨蘇金興與其他3名漁夫乘上漁船,並在他的引領下在波德申海域附近打撈魚獲,透過之前已設置好定位的漁網位置,把這些漁網的各種魚獲,一一撈到船上。
整個捕魚過程耗時將近8小時,漁船至少找出了十多個定位好的漁網,打撈所有捕到魚獲後,再帶回去售賣。
據觀察,儘管漁船相當簡陋,但蘇金興開船時相當熟練,而且,現代的捕魚手法也減輕了漁夫不少負擔,透過GPS定位系統記錄,現代漁夫不再擔心找不到之前佈下的漁網。
惟在進行打撈工作、判斷水勢及事前佈置漁網的方式,仍須依靠經驗豐富老漁夫,才能做出當下最準確的選擇。
而蘇金興就是這輛漁船的指揮者,負責指揮及監督整個捕魚過程,並在需要的時候,親自下場幫忙,解決突發的問題。
蘇金興:海水汙染魚獲減
在過程中,蘇金興談起,其家族幾代都是漁夫,而他在16歲時開始學習如何捕魚、編織漁網,結果就一直做到現在,已經有了將近50多年的經驗。
他也很慶幸,在自己五十多年的捕魚生涯中,一直都過得相當順利,雖然期間他也曾聽聞同行因為工作期間差點喪命,但自己一路以來都獲得保佑,相安無事。
對於漁夫這個行業,或許這行業這麼多年已經與蘇金興融為一體,因此,對他而言,漁夫是相當平常的工作,在他眼中,漁夫也不是特別辛苦的行業。
小漁船沒出海熬夜捕魚
“我們這裡都是小漁船,不像大漁船需要出海熬夜捕魚,經歷大風大浪,一般我們都是清晨出海後,下午就能回到岸上。”
惟他指出,除非是要捕獲特定的魚種,才需要凌晨出發,待了一晚後第二天就能回到,相比一些大漁船需要出海多天,對於他而言,還算輕鬆。
但是,對於自己五十多年的捕魚經驗中,他仍有自己的看法,也不僅感慨如今的捕魚環境,已經與早期已經無法相提並論。
他回憶,以前捕魚時,空氣非常清新、海水也非常清澈,所以魚獲量也非常多,加上當時魚獲的價格非常高,所以收入也相當可觀。
但這些年來,隨著波德申不斷發展,海水受到汙染,加上魚獲幾十年已經捕得七七八八,附近的海域也沒有多少魚獲可捕,導致他們只能越走越遠,從早前的約50海里,現在已經走出200多海里的海域。
“以前行情好的時候,漁船每出一趟,魚獲量至少有百多公斤,但後來漁船越來越多及非法捕魚活動出現,如今我們出海一趟,能夠有20多公斤的魚獲,已經算是不錯的收穫。”
禁跨州海域捕魚
此外,如今他們出海也受到限制,早前他們捕魚還能跨州到馬六甲海域捕魚,但隨著不能越過別州海域後,也令他們能夠捕魚的範圍越來越小。
儘管如此,他補充,只要勤勞,一個月至少出海2次,目前漁夫收入還是能夠維持生計,養家餬口。
而他的其中一名兒子蘇龍乾(33歲),幾年前也開始跟隨他出海捕魚,現在也靠著漁夫這個行業養家,也讓其家族行業後繼有人,而另一名兒子也經營海鮮餐館,也讓捕獲的魚獲能夠派上用餐。
至於他本身,退休後也閒來無聊,所以他與其中一名跟隨他多年的老漁夫,依舊會照常出海捕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