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4日讯)森州唯一的华裔女消拯员彭雪娥,她坦言,在进入这份职业时,曾经面对家人的劝阻,但对她而言,这份工作不仅限于男性,而她是因为充满好奇心,所以决定一路闯到底。
ADVERTISEMENT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消拯员视乎是男性才从事的职业,消拯局于1990年首次招聘女消拯员,来自芙蓉的彭雪娥当年成功晋选后,成了森州首批的女消拯员之一。
今年55岁的彭雪娥,工作岗位从外勤组到内勤组,随着年龄增长,从冲锋火场再到文职工作,热诚不曾退减,更誓言要做到60岁退休。
彭雪娥指出,消拯局不会因为性别差异,让女性在体能训练或工作时享有“特别待遇”,录取时的举重训练、录取后的体能训练,还有进入火场时的工作,男女消拯员都是同等。
她记得,消拯局当年首次招聘女消拯员时,全马有36名华裔、2名印裔和2名巫裔考试,而当时她与一名华裔女子入选,但正式录取时,该名女子没有出现,她就成了全森唯一的华裔女消拯员。
她说,历年来女性占消拯员的比例很低,过去10年,不见有华裔加入消拯队,更别说是华裔女性,可能大家认为消拯员工作繁重危险,但年轻时的她好动,对消拯员工作感到好奇,才毅然放弃书记工作,加入消拯局。
“当年有许多制服部队可以考虑,但我钟情于消拯员,虽然日晒雨淋的体能训练非常艰辛,但因为我热爱这份职业,所以不曾萌生放弃念头,”
她指出,为了工作方便,她年轻时的头发很短,行为举止很像男性,因为工作性质独特,在与商人丈夫结婚前,已经做好协调。
“我是在45岁时被调到内勤组,在外勤组工作的日子,经历了3次怀孕,但没有对工作带来影响,只需向上司递交申请表格,怀孕期间会暂时被调到文职岗位。”
她说,丈夫是一名商人,对方是在她加入消拯队后认识,丈夫虽然可以理解她的工作性质,但在婚后也曾抱怨孩子与妈妈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人必须常协调,也庆幸有女佣帮助。
彭雪娥指出,外勤是前线人员,工作风险相对高,有许多不确定性,如住家或工厂火灾,可能有易燃物体爆炸,有时需要进入建筑物底层救援,所以家人起初反对她的工作,在她努力说服下,父母逐渐接受,当然最重要的是照顾自己安全,才能去救人。
她说,约20年前,乌鲁莎哇有6间木屋火灾,她抵达时火势已很猛,因为甘榜没有水源,附近河流的水有限,所以必须到湖寻找水源,团队花了很大力气才将火势扑灭,很遗憾的是,有3至4人活活被烧死,灾黎凄凉的哭声,令她至今难忘。
她指出,消拯局有许多部门,如蛙人、空中队、救援消防车、消防摩托车部队等,还有集合各部门的精英部队“特别策略救援行动队伍”,每名消拯员录取时可选择加入的部门,任何人加入消拯局前,必须先担任前线工作。
她说,外勤组的工作包括灭火、抓蛇、水灾、消灭蜂窝等等,内勤组则是负责消拯员纪律、福利、制服、安排讲座、消拯员工作时间表、检查消防栓和监督各区消拯局的情况等。
她补充,内勤组的工作虽然轻松,但她仍抱持责任感,尤其是处理保险索赔,每份报告都需要谨慎处理,她乐于这份工作,所以不会感到压力,也相信自己可以胜任,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她会做到退休。
彭雪娥指出,很多人对消拯员有误解,认为除了火灾救援,没有任务的执勤时间都在睡觉,其实消拯员是纪律部队,每日必须依据时间表工作。
她说,消拯员每日早上7时集合后,必须清洁休息范围和厕所,在早上8时换班后,需为每辆消防车热身引擎、吃早餐、主管点名、检查消防车,若无任务,早上10时进行温习,有上司或主管讲解消拯知识。
她指出,消拯员的工作随时候命,午餐时段不能外出,必须自己烹煮,午餐后再进行体能训练或步操,傍晚则会有运动环节,周六及周日也不会松懈,必须驾驶消防车外出,进行行驶测试,消拯员每日需站岗12小时,时间为早上8时至晚上8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