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4日讯)在外行人眼中,纸扎就像小孩的游戏,将几根竹子扎起,再把纸张沾上浆糊,轻轻松松就能有一笔收入,这机器无法代劳的工作,因为全靠人力,背后付出的时间和心力,却常常被人遗忘。
ADVERTISEMENT
现今虽是工业化的年代,但仍有些行业是无法采用机器,就如纸扎品,当中的砍伐竹子、剪纸、扎竹子、粘纸,甚至是浆糊,每个步骤都是纯手工,当中不仅花费时间,还有精神与心思。
永森宝烛纸扎店东主潘顺财(45岁)向《花城》社区报指出,香烛店售卖的纸扎品,一般上是印制图案的纸皮制成,大部分来自中国,和他们制作的纸扎品不能相提并论。
他说,在葬礼上使用的纸扎品,如灵屋(功德厝)、金童玉女纸人、金山银山等,都必须使用竹子编出稳固的架构,再将彩纸粘上,这些才是古代流传至今的纸扎品。
在多年前,他有制作各种香烛店售卖的创新纸扎品,但不敌中国的低成本和机械化冲击,中国1天可制作数百个纸扎品,而手工制作时间和人力有限,每日出产的数量也有限,于是他主攻丧礼、普渡和神诞的纸扎品。
他举例,完成一间普通尺寸的灵屋,需约4小时,而一套纸扎品,包括一辆车、一间灵屋、金山银山和金童玉女纸人,若由两个人制作,则需耗时一天。
他说,纸扎品讲究手活,在涂上浆糊后,必须风干,过程急不来,必须按部就班,所以他聘请的工人较多,大家分工合作,以便应付市场需求。
华人的忌讳让纸扎行业变得冷门
自古以来,华人对纸扎有所忌讳,因为它与白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让这行业变得冷门,甚至有人认为“大吉利是”,尽量避而远之。
潘顺财指出,这行业没有任何禁忌,他也不觉得阴森,反而是感觉自己在做功德,协助往生者办理后事。
他认为,在70、80年代,很多人会对纸扎品有忌讳,现今时代却截然不同,纸扎店对面的芙蓉振华中学家长在等候孩子放学时,还会到店里坐着聊天。
他会把制作纸扎品的工作,交到印裔散工的住家,工人也不会有禁忌,这是一门手艺,也是一份收入。
“我的作品没有设计图,无论是制作财神爷、鬼王或黑白无常的脸部,全靠本身灵感,如果缺乏灵感时,我会上香,过一阵子灵感就会跑出来。”
不辛苦但需要很有耐心
潘顺财指出,手艺活其实并不辛苦,室内的工作环境,相比起建筑工人来得轻松,反而是需要很多的耐心。
他说,纸扎品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复,双手也不会停下来玩手机,因此过去聘请的年轻人,通常尝试数天后,都会选择辞职。
“我在十多岁时,就到纸扎店里帮忙父亲,年轻时,想尝试不一样的工作,曾做过冷气、水喉和厨房工人,直到15年前弟弟过世后,才回来承接祖业。”
他指出,即使时代不断进步,但大马的纸扎店仍保留传统作业模式,森州有7至8间纸扎店,面对庞大的竞争,只能秉持不能挑的精神,尽可能完成各地的订单。
旺季赶工只睡3小时
潘顺财说,传统有传统的需求,每年农历六月至七月,是纸扎店最忙碌的时候,关帝诞和中元节皆需要纸扎品,所以每年都需要凌晨赶工,1天只能睡2、3个小时。
他指出,纸扎店从不处理临时订单,尤其是中元节的订单,若是特别订制的纸扎品,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来完成。
“走在时代洪流,当然必须不断壮大,让自己充满竞争力,我曾做过全马最大的大士爷,每年不断有新想法迎合时代需求。”
他说,在10年前,还可赚取30%至40%的利润,现今面对原料涨价、员工薪金、汇率等,顶多只有20%利润可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