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8日讯)走入芙蓉亚沙路一家店铺,琳琅满目的藤具摆满店,唤了一声“有人在吗?”,老板才从一个角落站起身。老板叫王国,名字有气势,但其实是一名朴素的藤制品匠人。他半辈子用一双巧手与韧性的藤“拗”手瓜,制出一件又一件藤具,也见证这行业从昔至今所走过的兴与衰。
ADVERTISEMENT
来自森州新邦葫芦顶小镇的王国(62岁),从学徒开始习艺,再创业当老板,在藤制品领域沉浸30多年,形容他半辈子都在同一行业里翻“藤”,并不为过。
王国是位健谈的长辈,他忆述15岁那年,朋友介绍他到芙蓉拉杭新村一家藤制家具厂工作,刚入行他都只是做简单的工作,例如洗藤、绑藤,甚至还要负责扫地。
除了在芙蓉不同的藤具厂打工,王国也曾经在瓜拉庇劳跟随一名老板累积了好几年的工作经验。他打工的七、八十年代,可谓藤制家具受落的年代,工厂订单接个不停,他时常加班来完成工作,这是他经历过的藤具业辉煌岁月。
那个时代还没冒出摩登家具,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个藤制家具回家。
“当时也没有所谓追求时尚或要求设计感的藤制家具,因此,多数工匠做出来的藤制家具都只是一板一眼,直到后来,人们的追求越来越高,藤制家具才改进,甚至出现更多的藤制品。”
藤具业风靡时芙蓉有10多家藤制家具厂
王国说,藤具业风靡时,芙蓉有10多家藤制家具厂,投入这行业的人多数是辍学生,他们学手工,因此当时制藤具这门手工业比较多人做。
然而,90年代经济风暴来临,加上工厂家具成品风行,市场又流行中国木制家具,种种因素导致藤制家具业陷入低迷,很多熟练的工匠为了三餐温饱、为了养家,一个接一个的转行,现在更加没有接班人,如今跟随王国多年的学徒,“最年轻”也50多岁了。
“我也不知道能改行做什么,觉得自己比较崇拜藤艺品,所以就一直做到现在。”
10年后藤制品手艺或会失传
王国坦言,藤制家具这门老行业,年轻人都兴趣缺缺,因为单单学手艺都要好几年,就已经让人为之止步。他感慨,或许再多10年,藤制品这门手艺就会失传。
做藤制品非常讲究力度,要与充满韧性的藤“拗”手瓜,一点也不容易,而且生产一件藤制家具非常耗时,因此打造藤制家具除了需要一对巧手,更多的是需要细心及耐心。
王国说,一件藤制家具的“诞生”,会分成3个部分来完成,那便是:钉、绑和制。要先搭出支架上钉,然后进行缠扎,再把藤编织成形,最后是油漆,每一个步骤都是考究技巧。
“由于藤边锋利,加上有放硫黄,因此在进行藤编织过程时,拉要很小心,但还是会感觉痛,而且还会不经意便割破手,所以我的双手经常受伤,但掌握了技巧,受伤也自然少了。”
王国在打工做学徒时,都是由“头手”教他如何拗藤、如何做框架、如何一层层编织等,他就是一步一步跟着做。所谓熟能生巧,在掌握了窍门,制藤的功夫就已难不倒他。
“这些手艺的生产都是很慢的工作,而且很辛苦,要功夫到家,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家具,因此需要几个人负责不同部份。若要独立做完整个家具,至少要有5年经验才具备能力。”
没年轻人愿意传承藤制手艺
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藤制手艺,但王国还是有遇上前来学这门手艺的友族及越南籍人士,只不过,他们学没几天,就没学了……
王国的孩子也无意继承衣钵,对此,他也没有觉得太可惜。
“我的儿子宁愿在国外做工,他觉得这门生意虽然比打工好,但赚不到多少,所以他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沉浸在这个生意里。我儿子甚至一直叫我退休,说我做了几十年了,还要继续做?”
他自觉尚有能力,又何必急于退下,而且传统手艺是需要有人坚守,所以他不会放弃。
赋予破损藤具一个“重生”机会
陈旧或损坏的藤具,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丢掉,可是一些物品对于一些人而言是有情感的连结或者纪念价值,在这时候,把还可以修复的藤具交到王国手中,藤具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约1996年,当年38岁的王国在亚沙新村创业,经营藤制家具生意,现今店铺迁至芙蓉亚沙路,店名为黄旺藤器贸易,除了制造藤具,他也提供维修藤器家具服务,赋予破损的藤具一个“重生”的机会。
虽然手工制作的藤制家具渐渐被遗忘,可是,藤制家具却非常耐用,就算损坏了,可以修复再继续用。王国说,他所维修过的一些藤制家具“年龄”比他的店还老,甚至比他投入此行业更久。
王国的顾客群涵盖各族,除了店里有一些藤制家具照片供顾客参考,一些顾客会拿着已经设计的藤制家具图,他便依据要求打造。
虽然没有念过相关设计的课程,但王国都是凭多年经验,去完成顾客的订单,他笑言:“设计的东西,看下看下,自然就会做了。”
他指出,越大型的藤制家具就越耗时,例如11呎大的藤制家具,就大概需要两个月。
“也许一件所打造的藤制家具能赚上好位数,但却是花上一两个月时间来完成一件单品,这是别人不了解的事,以为我们能卖出一个藤制家具很好赚,但事实非如此。”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