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芙蓉振华国民型华文中学好不容易申请到建立振华二校,后者的地位到底是“国民中学”或是“国民型华文中学”?由于学校当局至今尚未向外公布“妾身身分”,社会人士皆搞不清楚。
难怪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在去年12月15日,在报章上要求教育部,尽快补发2020年度维修拨款给16所被归类为“国民中学”的华中,包括芙蓉振华二校,才让人晓得振中二校原来是一所“国民中学”。
有意思的是,在上周日举行的森华堂会员大会中,我以会员身分向大会提出振中二校到底是国民型中学或是国中时,大会鸦雀无声,无人给予肯定答案,证明学校的董事部或是校方将这个敏感问题包装得甚紧,至今未曾向社会热爱振中、关心振中发展的人士透露半点风声,保密到家,令人遗憾。
芙蓉振中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为华文中学,地位非常重要且具有历史性,由独立中学被逼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时,曾代表董总却不谙华文的振中董事叶茂达,率先公开宣布接受政府的献意,将振中改制。
我当时正处在“独中”与“改制”之交,曾与同学走上街头反对改制,结果被警方驱散,第二天只好乖乖的把独中校服换回国民型校服,一夜之间判若两人;而课文也在一夜之间全部换上新装,除保留华文科外,余者皆是英文或国文。
我天资本愚钝,无法适应,勉强毕业,成绩单虽“满江红”,但我珍惜它,把它保留至今,让我时刻勿忘所谓“改制”之害。
振华独中改制即成事实,而我在离校后的漫长岁月中,也很关注母校的发展,确保一根华文幼苗在国民型中学继续存在,虽然事情非关注华教发展者所愿,但只好接受现实,并期望未来会出现一个更理想的结果。
所以,当振中发起筹建二校时,获得森州各界的支持,因为大家都知道振中是国民型华文中学,子女有进一步接受华文教育的机会,造成该校每年报读的学生人数超额,在这种情形下,校方决定申请建立分校以容纳更多学生。
老实说,振中设分校之建议,获得马华极大的反应,由征地而至筹款数目庞大的建校基金,没有该政党的协助将无法完成,这一点是不能否定马华的功绩。
学校竣工后,学生也获分配进入分校就读,不料至今竟传出振中二校原来是一所“国民中学”,并非与总校一样是国民型中学,试问对那些积极帮助该分校建立起来的政党、热爱华教人士或公众,情何以堪?
照理,仅拥有华文一科的所谓国民型中学,竟然被马来西亚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概称为“华文中学”,并简称为“华中”,是否适宜?这也是个具争论性的问题。
如今振华二校倘若被证实是一所国民中学而非国民型中学,上述发展理事会也将列为华文中学,肯定会引起更多争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