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9日訊)你有光顧過傳統打鐵店嗎?想起打鐵店,那規律的“碰碰鏘鏘”敲擊聲響,是否再次浮現腦海?
30多年前,當時的馬釐街(現稱甲必丹譚揚路)仍有一間芙蓉碩果僅存的傳統打鐵店——新泉利鐵店。這間祖傳三代的老字號當時經營了至少80年。
ADVERTISEMENT
店鋪除了設有引人注目的火爐和水缸外,隨處可見錘子、鉗子、鐵枝、鐵板等打鐵工具,另有一個老舊木架,掛滿制好的鐵器成品,有各式刀具、斧頭、鑿子等等。
選擇結業不讓孩子繼承
當時40餘歲的楊發泉繼承了店鋪,並具備約30年的豐富經驗。然而,他曾說不會讓孩子繼承這門生意,因此一旦他告老退休或轉行,新泉利鐵店將正式結業。
楊發泉從少年時期開始跟隨伯父學習打鐵技藝,數十年都與鐵器為伍,在火爐和水缸旁揮舞鐵錘度過,也因此練就一副壯碩體格。
據知,打鐵技藝已有數千年曆史,首先將一根燒得通紅的鐵枝以鐵錘鑄打成型,再置入火爐燒紅,接著浸入水中數秒鐘。
打鐵最講究“鍊鋼”
當年楊發泉曾分享,打鐵最講究功夫的部分在於“鍊鋼”,也就是把已鑄打成型的鐵品燒紅和浸水的過程,經過鍊鋼步驟的鐵器,將會更堅固耐用。
鍊鋼的過程中,燒紅和浸水的時間因不同鐵器而異,需隨著原料種類作出調整,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而這一切須經過長年累月的操練來累積經驗。
原來,若是燒過火,就會將鐵器煉得太硬,使其與更堅硬的物體碰擊時,恐會整片崩斷;但若是燒得不足,鐵器又會因不夠硬而容易彎曲,一切講求剛剛好。
鍊鋼浸水至少3年苦功才能精通
學藝的時候,光是鍊鋼浸水一環,至少需要下3年的苦功才能精通。當然,這還得看師傅是否願意將真功夫傾囊相授。
至於揮錘鑄打,雖說全靠手腕發力,但下錘時力度輕重的掌握、鑄打的角度等技巧,也十分講究,同樣需要長時間磨練方能掌握。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五金店、超級市場等崛起,人們可輕易買到各類現成的鐵器,慢慢地沒再光顧傳統打鐵店,即使有,也以修磨用鈍的鐵器居多。
傳統打鐵店的生意受到衝擊,慢慢萎縮、收入大減,許多鐵匠紛紛轉行,加上年輕一輩無意涉足打鐵行業,大部分打鐵店只好結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