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亮 | 繼續避病毒的鋒芒



疫情比起一年前,有好轉嗎?或者說疫情比起剛剛在中國爆發時,已經有好轉嗎?其實,非但沒有好轉,還嚴重了不知道多少倍。
ADVERTISEMENT
高喊與病毒共存的口號,其實也就是人類已經無計可施了,因此希望能夠在生活及病毒中找一個平衡點。口號的呼叫,某個程度上也是為人類不確定的未來,壯壯膽。
然而,與病毒共存的方法是否可以行得通,真的不知道。病毒是否願意與我們共存,這也是未知之數,就只能見步行步,這是全世界政府都已經接受的現實。
在這場與病毒的戰役中,渺小的人類已經做了一切可以做的,隔離、封城、疫苗計劃等,這些都幾乎傾盡人類所擁有的醫療資源,然而在抗疫路上卻看不到盡頭。
這並不是過度悲觀,要消滅病毒是一種奢望這句話,已經從很多權威性的醫學界人士口中說出。
無法消滅冠病是一種現實。大家都只能期盼,病毒會在人類無法預知的方式,突然減弱或消失,那麼才有可能恢復以往的生活習慣。至於所謂的“特效藥”,我覺得則別存在太多幻想。
與其他政府一樣,馬來西亞政府也在接種疫苗計劃後,逐步開放所有的活動,包括允許民眾跨州、出國旅遊等等。只保存了最低程度上的防疫措施,如公共場合戴口罩等,至於其他的事情,就交給大家自己的評估、命運去安排。
有人說,政府貿然開放是不負責任,其實,還可以怎樣?疫苗計劃就是目前唯一可以做的。持續的封鎖政策也證明了無法消滅病毒,那就只有開放唄!
大馬政府在疫苗計劃尾聲時,把責任交給人民自己本身,是最無奈之舉,也是唯一可行的。如果有哪一位政治人物可以站出來說三道四,那僅僅是政治表演,如果有解決問題的方案,他早就成為了救世主。
或許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擺脫冠病的威脅。但是,絕對不會是目前。
我們不知道未來是否能夠與病毒共存,或者會被病毒消滅。但是也只能為自己、為人類爭取多一點時間,儘量避開病毒的鋒芒。
希望我們都能夠等到恢復正常生活習慣的那一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