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4日訊)說到“生命的禮讚”,你會如何詮釋呢?
11月6日至12月26日,歡迎你到佛光山東禪寺佛光緣美術館參觀“生命的禮讚之三”西畫聯展,看看森州藝術愛好者如何呈現對生命的禮讚。
ADVERTISEMENT
畫展的開放時段為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每逢週一休館。
此次的聯展由藝術愛好者張潤良、符致慧、洪文娟及一班學生共同參與,活動原本落在8月份,唯因冠病疫情影響而展延至今。
屆時,現場將展出森州9名藝術愛好者超過40幅作品,作畫媒介不拘,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各異,令人期待。
其中三名參展的藝術愛好者率先透過本報分享部分作品和感想,讓讀者們先睹為快,並呼籲民眾踴躍到場參觀。
張潤良:原本辦個展
邀畫友和學生參與變聯展
為畫展命名的張潤良分享,之前他曾以相同主題辦了兩次個展,這次原本大會也要求他辦個展,不過,他想邀一班畫友和學生一起參與,於是變成了聯展。
屆時,他將展出大約10幅畫作,全是油畫。對於過去一直在創作“生命的禮讚”系列作品的他來說,生命很難得,也很容易失去。
“多年前生了一場大病,經歷了生死關頭,讓我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這兩年遇上冠病疫情,失去了兩名朋友,對生死的感受更深,藉由創作反映出來。”
他坦言,曾多次被問為何要畫“悲情”的題材,事實上,他的創作靈感來自生活閱歷。
張潤良的其中兩幅參展作品為布面油畫《虔誠》及木板油畫《星雲大師》。
他指出,《虔誠》是在疫情期間創作,畫的是人們到廟裡膜拜、擲茭的背影,靈感源自於有感人類在面對逆境時,往往會尋求信仰的力量,而曾經有過艱難時期的他認為,保持信念很重要。
至於《星雲大師》,則是他嘗試挑戰在木板上畫油畫的作品。他說,油畫來自西方,早期原是畫在板上,但因為木板會受到氣候轉變影響而產生變化,後來才變成畫在布面。
符致慧:很榮幸能參與此次聯展
對展出感到期待
受邀參展的符致慧分享,她喜歡寫生,擅長以鋼筆線條呈現作品,很榮幸能夠參與此次的聯展,對展出感到期待。
屆時,她會以5幅作品參展,分別為三幅寫生及兩幅創作,畫的都是花城景物,在森州芙蓉土生土長的她,以此表達對家鄉的情懷。
“我比較念舊,想用畫作留下芙蓉老街的景物,其中一幅參展作品以《曾經熱鬧的譚揚街》為題,是我從森美蘭海南會館頂樓看向甲必丹譚揚街的視角。”
另一幅作品《蜈蚣山腳下》,則是呈現芙蓉沉香蜈蚣山山腳下的木屋區一景。她說,當時參與寫生活動,畫友們畫的是天師宮,而她選擇“反其道而行”,畫下從廟宇望向山腳的視角。
“在新區崛起的同時,許多舊區仍然屹立不倒,我想,這也是一種生命的禮讚吧。”
審美是主觀的,對符致慧而言,平凡就是美,其中一幅參展作品以《週末的巴剎》為題,畫的是巴剎平凡的日常。
其餘兩幅參展作品,分別為呈現“米南加保”特色的《美麗的Ulu Bendul》,以及透過漁船靠岸傳達寓意的《平安歸來》。
鄭桂源:經老師不斷鼓勵
於是答應接受參展
藝術愛好者鄭桂源也是張潤良的油畫學生,他坦言,起初受邀參展時,因擔憂力不從心而拒絕,後來經過老師不斷鼓勵,加上有感機會難得,於是答應接受挑戰。
他分享,學習油畫的過程中,不但感受到老師追求藝術的熱忱,也看見老師的作品呈現出真善美及無限的生命力,很是欣賞。
“生命並非以長短論價值,有說生命只在於一呼一吸之間,我從身邊的藝術愛好者身上看到他們勇於追求心中嚮往、不虛度人生,我也希望自己的生命不留白。”
鄭桂源指出,自己比較喜歡老建築物,這次參展的5幅油畫作品,全是芙蓉百年宗教場所建築。
“我分別畫了亞沙仙四師爺千古廟、嘉密清真寺(Masjid Jamek)、天主教聖母往見堂、斯里巴拉譚達悠達巴尼(Sri Balathandayuthapani)興都廟及位於拉杭的華裔清真寺。”
藉著展現大馬豐富的多元文化,他希望以不同的角度詮釋自己對生命的禮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