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2日訊)全球遭受疫情衝擊,加上運輸費及肥料水漲船高,進口及本地水果也掀起“漲價潮”,漲幅有約30%。
據瞭解,由於疫情籠罩世界各地,導致市場出現連鎖反應,各行各業因生產成本高企,而紛紛採取漲價的措施,其中水果也不例外,而這回無論是本地或外國的水果,都有所調漲。
ADVERTISEMENT
在進口水果方面,因為貨櫃船運費有漲無降,其他各種不穩定因素,以致價格頻頻有變動,水果商也只能依據來貨成本價做出調整。
至於本地水果業,除了也面對運費節節上升,也因進口肥料、雨量增多等因素,以致漲幅驚人,其中西瓜和蜜瓜受影響程度最明顯,不僅數量短缺,每公斤還調漲至少30仙。

《花城》社區報走訪市場時發現,雖然有多種因素導致各類水果漲價,不過供應還算充裕,而幾乎每家水果店都已經調漲售價。
商家指出,水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也能補充營養元素,所以即便水果業大吹漲風,但生意還是能維持,不致受到嚴重衝擊。
商家說,水果價格不斷上揚的情況,是在進入國家復甦計劃第四階段後才出現,而且民眾的消費力也明顯變弱,在買水果時,不再如以往大量購買,反而儘可能節省開銷。
商家也說,漲價固然是對生意量有影響,但商家也必須生存,在整個大趨勢下,漲價是必然的現象,不過至今顧客都可以理解。

勝發土產貿易員工鍾佳恩指出,無論是外國進口或本地水果,都在各種因素下,面對漲價和減產的問題。
她說,在眾多水果中,西瓜和蜜瓜的漲幅最驚人,西瓜從每公斤3令吉50仙,漲至4令吉50仙,而蜜瓜則因為天氣影響,產量大幅下降,由於有缺貨的跡象,價格也隨之變高。
“水果大人小孩都愛吃,而且多吃也有益健康,所以生意還是可以維持,雖然不斷漲價,但不影響顧客的購買慾。”
她說,目前為止,來自外國的蘋果和橙還未漲價,不過各種不穩定的因素,也無法保證不漲價的情況可以維持到何時,價格將根據成本價而定。

邁富生果商東主王偉健指出,因為貨櫃船運費節節上升,加上馬幣貶值,使到本地和進口水果都漲價。
他說,進口水果無一倖免,所有進口水果都有微調,而產自本地的西瓜,因為雨量增加致減產,所以每公斤漲了20仙,而漲幅是在兩週前開始出現。
“近來的漲價情況,我認為運輸是主因之一,因為許多入境大馬的貨櫃船受影響,所以漲價是必然現象。”
他指出,水果價格向來不斷浮動,價格時高時低,商家的定價是跟著市場走動,生意顯然是由影響,因為當物價貴了,民眾消費力必定變弱。

偉成生果店東主葉嘉偉指出,水果價格早在全國實施行管令3.0時,已經出現漲價的情況,受影響的有本地和進口水果,漲幅有30%。
他認為,馬幣貶值佔了很大的因素,這是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在價格調漲後,也導致市場變得慢熱,顧客購買量也明顯減少,少了以前熱烈購買的情況。
“本地水果是在這個月開始出現大調漲,而且還有缺貨的現象,相信是肥料漲價和雨季所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