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最热点

发布: 3:09pm 04/12/2021

知知港

乡间野林

彳亍而行

探索

知知港

乡间野林

彳亍而行

探索

鄉間野林彳亍而行 探索知知港鮮為人知的風貌

报道/摄影:黄翠娴、吴兆慧、丘明艳

4日訊)在知知港鄉間野林歷經百年風霜的客家小鎮鮮為人知的風貌!

ADVERTISEMENT

擁有百年曆史的知知港(Titi),隨著近年來生態旅遊的興起,從名不經傳到深受不少遊客喜愛,這個以客家人居多的華人小城鎮散發著濃厚的客家文化,當地人張口就是流利的客家話,讓許多相同籍貫的遊客倍感親切,甚至抱著“回鄉”的心態到訪知知港,尋找客家文化的“根”。

知知港坐落在日叻務區,開埠歷史可追溯至1838年,小城鎮見證了當地近兩個世紀的歷史興衰,從開埠早期的繁華昌盛逐漸走向沒落,更曾熬過日治侵華的艱難時刻。在1942年3月8日,與知知港毗鄰的餘郎朗村遭日軍屠村,1474名村民一夜之間成了殘酷的刀下亡魂,隨著知知港成為旅遊區而名聲大噪後,才逐漸向遊客揭開這樁腥風血雨的真實歷史慘案。

如今雖時過境遷,歷經逾百年滄桑的知知港依舊屹立不倒,當年殘存的歷史遺物,斑駁的表面記載著令人難以忘懷的悲壯場面,更時刻警惕著後人戰爭的可怕。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擁有逾180年曆史的知知港,是一個以客家人居多的華人小鎮,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

說起日叻務,大部分華裔遊客的最初印象興許只停留在知知港,其實日叻務的地理位置雖非四通八達,卻因四周被森林環抱而佔據了自然生態的優勢,近年來吸引很多熱衷於攀山涉水遊客到訪,見證來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真納州議員服務中心的倡導下,促成這次以旅遊為主題的採訪活動,通過親身體驗來探索日叻務山水之美,發掘更多鮮為人知的美景。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高達300公尺的瀑布垂直而下,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

其中日叻務區最著名的生態旅遊景點,除了擁有“瀑布之最”稱號的多伊瀑布(Jeram Toi)外,位於蜆塘尾(Taman Negeri Kenaboi)森林保護區,有一座鮮為人知卻是“全森之最”的瀑布景區,它就是高達300公尺的拉達吉江(Lata Kijang)瀑布,來到森林保護區門口向當局繳付了“入場費”後,就能徒步行走約1小時的距離抵達瀑布區。

要進入瀑布區,必須穿越“M”字形的崎嶇道路,大約5公里的羊腸小道對熱衷行山者而言,可謂駕輕就熟,但對於平日缺乏運動量的遊客,還是需要費一番思想掙扎,儘管道路崎嶇,但沿途風景令人為之振奮,尤其忽遠忽近的潺潺水聲,更是一種推使人們前進的動力。

經過一番“匍匐前行”後,終於來到令人振奮的時刻,引入眼簾的是全森最高的瀑布景點,河水垂直飛流直下拍打著岸邊岩石,發出的澎湃旋律,還有賞心悅目的大自然景色,瞬間將全身的疲憊感一掃而光。

除了拉達吉江瀑布區,蜆塘尾森林保護區還有更多大自然傑作等待發掘,該區還有“大鬼山”(Gunung Hantu Besar)及“小鬼山”(Gunung Hantu Kecil)也是備受登山客青睞的主要登山路線,登上“大鬼山”峰頂一覽眾山的無邊遼闊,適合愛好露營、攝影發燒友,不過要登上山峰,會是考驗遊客的勞力、體力及耐力。

結束了舟車勞動的“洗滌心靈”瀑布之行,想要好好慰勞一整天的體能消耗,不妨回到“客家之鄉”的知知港,尋找客家美食之路。

作為採訪記者,雖然無數次到訪知知港,但這是首次以“遊客”身份感受知知港的客家文化,轉換為遊客的心境看到這個客家文化之鄉,有意想不到的體驗,擺在桌上看似最平常的家常菜,原來都是源自客家文化。

釀料、客家炸肉、算盤子等等,平日即便不在知知港都能品嚐到的菜餚,可見客家文化通過美食早已深入華人文化當中,逐漸成了家常之事,縱使不諳客家話,肯定也嘗過客家菜。

在知知港深受很多摩托車騎士喜愛的文藝茶餐室釀料,這間原是文具店改造而成的茶餐室,保留了“文藝”的書香名字,而東主蕭文燕也是道地知知港客家人。她說,客家釀料是大馬華人最普及化的菜餚,但肉餡中最必不可少的莫過於鹹魚,才稱得上是最正宗的傳統客家釀料。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延綿起伏的山景與廣闊的稻田相得映彰,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創造的美景。

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日叻務得天獨厚,擁有許多大自然景色之外,還有廣闊的稻田,這裡的稻田雖不足以供給森州境內或輸出境外,但在豐收時節,金黃色的稻田確實最佳的拍攝天堂。

位於新邦榴槤的甘榜雙溪毛糯的稻田佔地197公頃,共劃分為120個稻田。

事實上,這個從我國獨立以前就存在的稻田,在行管令以前只有特定的時間會開放,當稻米收成後,就舉辦活動讓遊客在未撒谷的稻田上劃舟,欣賞遠方的山脈及各種稻田自然生態。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來到知知港,怎能不到最著名的“旺來”壁畫打卡呢?

知知港鮮為人知的一面,知知港人有話要說:

●甘榜雙溪毛糯村長慕斯塔希

甘榜雙溪毛糯屬森州、彭亨及雪州的邊界,很多人不知道,這裡可以銜接到文冬、雲頂山腳或巴當加里,這裡也有傳統旅居,適合喜愛生態旅遊的遊客們,逢每年一月,當稻田長成時也是最美的時刻。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蕭文燕

●文藝茶餐室東主蕭文燕

知知港曾經有多非常鼎盛的年代,隨著年輕人逐漸離鄉背井到外地打拼,文藝文具店也因此轉型成為食肆。如今大部分居民都是年長者,近年還有年輕人終於迴歸家鄉創業,知知港在週末期間也旺了起來,小小的城鎮有著滿滿風土人情的旅遊景點。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羅斯瑪迪

●甘榜真納村長羅斯瑪迪

蜆塘尾森林保護區是一個非常有潛能的生態旅遊景點,奈何森林保護局卻沒有維護好當地的設施,以致道路損毀,甚至連汽車也無法駛入,讓很多不善運動的遊客止步。而且,當地公共廁所、休閒椅、涼亭、樓梯扶手都已經損壞,這些都讓遊客印象減分,保護區附近新建了很多露營區、急流活動等旅遊開發項目,若當局沒有采取維護措施,就失去了大自然饋贈的意義。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陳仁義(左)及陳仁華

●十號農場(榴槤園)園主陳仁義(左)及陳仁華(右)

日叻務除了客家菜遠近馳名,其實這裡所生產的榴槤也深受饕餮喜愛,不僅是貓山王,知知港的老樹、竹腳更是搶手品種,有些榴槤發燒友在季節前,就已經預定一整棵樹的果實,確保能夠吃到口感十足的榴槤。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劉富興

●知知海鮮飯店東主劉富興:

來到客家之鄉,絕對不能錯過最正宗的傳統客家菜,除了算盤子及客家炸肉,最經典的莫過於“狗仔鴨”,這道佳餚原始於中國,入冬後的人們研發這道菜以狗肉搭配姜來達到取暖作用,但隨著很多國家禁吃狗肉後,開始出現了“二次創作”,將狗肉改為鴨肉,故取名狗仔鴨。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潺潺流淌的河水清澈冰涼,是登山客解渴泉源。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3名本報芙蓉記者黃翠嫻(左起)、丘明豔及吳兆慧,在真納州議員服務中心的倡導下,一同探索日叻務山水之美,還發掘了更多鮮為人知的美景。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文藝茶餐室從文具店“轉換跑道”,成了深受遊客喜愛的道地客家美食茶室。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看似普通的釀茄子,只有加了鹹魚的肉餡,才算是正宗的客家釀料。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歷史悠久的上帝宮經過重新打造,成了具有特色的古廟後,也成了知知港旅遊景點之一。
供FB/乡间野林彳亍而行,探索知知港鲜为人知的风貌
隨著知知港逐漸成為深受遊客青睞的旅遊景點,不少農場也搭上了開發旅遊的列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