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日讯)“叮叮叮…”一名老伯在老铁马上的锌盆上叮叮当当敲打,将洒满芝麻的糖果敲打成小型块状,这便是芙蓉人再熟悉不过的童年味道——叮叮糖。
ADVERTISEMENT
叮叮糖承载着许多芙蓉人的童年记忆,只要听到熟悉的“叮叮叮”响声,便会立即寻找老铁马的踪影,嘴馋时,更会忍不住“诱惑”上前购买一份,看着老伯伯将糖果敲打成块状再装进纸袋里,才心满意足地带着糖果离开。
芙蓉郑记叮叮糖东主郑艺光(45岁)拥有制作及售卖叮叮糖约17年经验,他是“子继父业”,从小便协助父亲郑金华预备制糖材料,早期也会陪伴父亲沿街售卖叮叮糖,让他在耳濡目染下,渐渐跟随父亲的脚步,踏上制作及售卖叮叮糖的道路。
走入芙蓉县一间排屋的住家前院,便是郑艺光制作叮叮糖的工作场所,随着时代变迁,许多物品的制作方式都逐渐改变,但郑艺光却坚持在家制作,让“住家式”叮叮糖保留了其独特、传统的制作方式与味道。
叮叮糖共分成原味及薄荷味,据悉,它也称为“贵妃糖”,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喜爱的糖果,随后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这个小孩及大人都爱的传统叮叮糖是由麦芽糖、白糖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虽然简单,预备过程也并不复杂,但实则非常考验功夫,除了需掌握好分量、火候等,拉糖的动作需要重复数十次,让糖从原本的棕褐色变成乳白色后,才算完成。
郑艺光指出,他与弟兄姐妹自小便常常陪伴父亲外出售卖叮叮糖,直到高中时期仍会协助父亲经营叮叮糖生意,一直到上大学进修,并离开学院后,才外出打工。
他说,原先并没有打算继续父业,而是在离开校园后,选择自己“打拼”多年,尝试多种不同的行业,直到2005年,他才在亲友的鼓励下,开始考虑“继承”父业。
“当时,许多年长辈提醒我,这个行业已逐渐没落,若不接手,它便会失传。因此在考虑一段时间后,我向父亲认真学习制作叮叮糖的技巧,也购买了人生首辆货车载送叮叮糖到外售卖。”
郑艺光分享,虽然已有多年制作叮叮糖的经验,但其实至今他也会出现“失策”的时候,导致糖果口感、味道欠佳,毕竟除了需掌握好制作“功夫”,天气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他说,大热天是制作叮叮糖的最好时机,因在干燥、炎热的气候下,便能做出硬度适中、颜色较浅白的叮叮糖,若不幸碰上雨天,糖会因接触水分受潮,将影响糖的硬度,因此他会避免在阴天或雨天时制作叮叮糖。
“忍着炎热的天气,不断重复拉重约7公斤的麦芽糖,其实非常考验功夫及毅力,对我来说也是种体力活。”
他指出,拉糖是是为了确保空气能进入到糖果中,待糖硬化后,咬起来的口感也不会硬邦邦。
从烹煮白糖、麦芽糖的过程,制作一日售卖的分量需要约两个小时,而拉好的糖果需放置至隔天,硬化的程度刚好后,再撒上芝麻,便可载出外售卖。
郑艺光说,坚持守住这份传统的行业并不容易,但让他感动的是,售卖过程中,许多长者会兴奋地告诉他,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吃叮叮糖,甚至在带着孙子来购买时,也会不断地“介绍”叮叮糖,似乎比他更了解糖果的由来。
“我渐渐发现,我售卖的不只是一种类型的糖果,而是许多人记忆中的味道,也让我领悟了这份工作的价值,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他说,制作叮叮糖的技巧是由其售卖叮叮糖超过半世纪的父亲传授下来,许多人在购买时,也会询问父亲的安康,让他意识到父亲这些年来,已经成了在芙蓉市内无人不晓的人物。
虽然保留了叮叮糖独特的传统口味,但郑艺光为了迎合时代的改变,也为其加入了新元素,以全新包装装入块状糖果,除了能更好地保存糖果的新鲜之外,也让人对“郑记叮叮糖”留下印象。
不但如此,他也设立脸书专页进行推广与宣传,定期到外州及外县售卖叮叮糖,让更多人能品尝这个独特的糖果。
“虽然大家以后可能不会再看到推着老铁马售卖叮叮糖的情景,但我会努力守住叮叮糖独特的味道,让更多人得以品尝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