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日訊)“叮叮叮…”一名老伯在老鐵馬上的鋅盆上叮叮噹噹敲打,將灑滿芝麻的糖果敲打成小型塊狀,這便是芙蓉人再熟悉不過的童年味道——叮叮糖。
ADVERTISEMENT
叮叮糖承載著許多芙蓉人的童年記憶,只要聽到熟悉的“叮叮叮”響聲,便會立即尋找老鐵馬的蹤影,嘴饞時,更會忍不住“誘惑”上前購買一份,看著老伯伯將糖果敲打成塊狀再裝進紙袋裡,才心滿意足地帶著糖果離開。
芙蓉鄭記叮叮糖東主鄭藝光(45歲)擁有製作及售賣叮叮糖約17年經驗,他是“子繼父業”,從小便協助父親鄭金華預備製糖材料,早期也會陪伴父親沿街售賣叮叮糖,讓他在耳濡目染下,漸漸跟隨父親的腳步,踏上製作及售賣叮叮糖的道路。
走入芙蓉縣一間排屋的住家前院,便是鄭藝光製作叮叮糖的工作場所,隨著時代變遷,許多物品的製作方式都逐漸改變,但鄭藝光卻堅持在家制作,讓“住家式”叮叮糖保留了其獨特、傳統的製作方式與味道。
叮叮糖共分成原味及薄荷味,據悉,它也稱為“貴妃糖”,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喜愛的糖果,隨後漸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這個小孩及大人都愛的傳統叮叮糖是由麥芽糖、白糖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雖然簡單,預備過程也並不複雜,但實則非常考驗功夫,除了需掌握好分量、火候等,拉糖的動作需要重複數十次,讓糖從原本的棕褐色變成乳白色後,才算完成。
鄭藝光指出,他與弟兄姐妹自小便常常陪伴父親外出售賣叮叮糖,直到高中時期仍會協助父親經營叮叮糖生意,一直到上大學進修,並離開學院後,才外出打工。
他說,原先並沒有打算繼續父業,而是在離開校園後,選擇自己“打拼”多年,嘗試多種不同的行業,直到2005年,他才在親友的鼓勵下,開始考慮“繼承”父業。
“當時,許多年長輩提醒我,這個行業已逐漸沒落,若不接手,它便會失傳。因此在考慮一段時間後,我向父親認真學習製作叮叮糖的技巧,也購買了人生首輛貨車載送叮叮糖到外售賣。”
鄭藝光分享,雖然已有多年製作叮叮糖的經驗,但其實至今他也會出現“失策”的時候,導致糖果口感、味道欠佳,畢竟除了需掌握好製作“功夫”,天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他說,大熱天是製作叮叮糖的最好時機,因在乾燥、炎熱的氣候下,便能做出硬度適中、顏色較淺白的叮叮糖,若不幸碰上雨天,糖會因接觸水分受潮,將影響糖的硬度,因此他會避免在陰天或雨天時製作叮叮糖。
“忍著炎熱的天氣,不斷重複拉重約7公斤的麥芽糖,其實非常考驗功夫及毅力,對我來說也是種體力活。”
他指出,拉糖是是為了確保空氣能進入到糖果中,待糖硬化後,咬起來的口感也不會硬邦邦。
從烹煮白糖、麥芽糖的過程,製作一日售賣的分量需要約兩個小時,而拉好的糖果需放置至隔天,硬化的程度剛好後,再撒上芝麻,便可載出外售賣。
鄭藝光說,堅持守住這份傳統的行業並不容易,但讓他感動的是,售賣過程中,許多長者會興奮地告訴他,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吃叮叮糖,甚至在帶著孫子來購買時,也會不斷地“介紹”叮叮糖,似乎比他更瞭解糖果的由來。
“我漸漸發現,我售賣的不只是一種類型的糖果,而是許多人記憶中的味道,也讓我領悟了這份工作的價值,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他說,製作叮叮糖的技巧是由其售賣叮叮糖超過半世紀的父親傳授下來,許多人在購買時,也會詢問父親的安康,讓他意識到父親這些年來,已經成了在芙蓉市內無人不曉的人物。
雖然保留了叮叮糖獨特的傳統口味,但鄭藝光為了迎合時代的改變,也為其加入了新元素,以全新包裝裝入塊狀糖果,除了能更好地保存糖果的新鮮之外,也讓人對“鄭記叮叮糖”留下印象。
不但如此,他也設立臉書專頁進行推廣與宣傳,定期到外州及外縣售賣叮叮糖,讓更多人能品嚐這個獨特的糖果。
“雖然大家以後可能不會再看到推著老鐵馬售賣叮叮糖的情景,但我會努力守住叮叮糖獨特的味道,讓更多人得以品嚐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