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6日訊)市場逐漸開放,慈善團體接獲的求助案例不減反增,有些甚至是申訴“找不到工”的年輕求助者,而慈善團體也做足功課,不符合資格的求助者一概拒絕。
受訪的慈善團體負責人指出,自疫情爆發後,有許多人向他們求助,而在面臨善款減少時,他們也積極籌款,甚至許多會員自掏腰包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未曾想過人的貪婪之心卻最讓他們心寒。
ADVERTISEMENT
確認符資格才納入名單
他們說,他們在接獲求助個案時,會先要求對方給予充足的個人資料,隨後再安排進行家訪,只有在確認對方符合資格,並真正需要援助,他們才會將對方納入援助名單內。
“疫情期間的求助個案確實有增加,而近期出現緩和後,我們仍陸續接獲許多人求助,但在經過濾後,真正符合資格的並不多,有者甚至在知曉我們會先進行家訪後,便立即回拒了我們的要求。”
他們指出,有的求助者年紀輕輕,以找不到工作為由向他們求助,行管令期間他們仍能理解,對於這類型的個案也會給予援助,但近期市場已開放,許多行業也正在聘請員工,卻仍有類似的求助案例,因此他們堅決拒絕,並介紹求助者適合的工作。
“雖然對一些人來說這做法似乎不通情達理,但我們若是縱容這類型的求助者,除了對社會毫無貢獻,也剝奪了真正有需要幫助的人的機會。”
其中有的負責人指,在拒接提供援助後,不斷遭到被拒者騷擾,甚至傳短訊“轟炸”信箱,質問慈善團體為何不給予援助,讓他們在應對這類事件時,感到身心疲憊。
陳雲欗:先家訪確保需援助
森美蘭同善福利協會主席陳雲欗說,該會每月為超過10戶家庭提供援助金、80戶家庭提供物資,而疫情爆發至今,他們已接受了十多戶新加入的受惠家庭,為這些家庭提供適當援助。
她說,至今為止,他們每月仍會接獲6至7戶家庭申請援助,而在經過深入調查、家訪後,通知只會批准一兩戶符合資格的家庭,確保他們是真正需要幫助。
“我們會事先進行家訪,若是發現對方是有能力工作的人、或是家庭成員入息穩定,我們便不會通過申請,而其中有的申請者在知道我們會先進行家訪後,表示‘算了’,寧可失去獲得援助的機會也不願讓我們瞭解他們的家庭狀況。”
她指出,該會的善款來自國內各地,捐贈者是因為信任他們才會捐款,讓該會得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因此必須確保款項用於幫助有需要的人是他們的責任。
她說,疫情爆發後,籌款確實受影響,但市場開放後,近期獲得許多善心人士樂捐,該會在經過討論後,決定用於幫貧困的長者發繳付租金、購買藥物、醫藥費及交通費等。
劉美妘:拒援助有工作能力者
森美蘭愛心團隊署理主席劉美妘指出,其團隊目前為約180戶家庭提供物資援助,與以往相比,善款確實有減少,會員也會自掏腰包捐款,而為了確保款項用於正確用途,他們每半年會進行一次家訪,若是資助家庭不再需要援助,便會將機會讓給他人。
她說,他們主要為貧困家庭、孤老、病重者等提供援助,雖然近期也有年輕人向他們要求物資,但在確保對方是有工作能力後,便會拒絕提供援助。
“近期物價暴漲,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負擔,我們必須確保所有善款是用於真正有需要的人,因此碰上向我們不斷申訴找不到工,希望得到援助的年輕人,我們會斷然拒絕。”
她指出,近期他們也恢復了探望病患、長者的活動,在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並限制人數的情況下,除了讓對方在情緒上得以抒發,也會移交乾糧及物資。
羅玉媄:做慈善不是養“懶人”
恩心慈善機構創辦人羅玉媄指出,政府放寬限制後,他們在派發物資時無需再處理各種文件、經過繁瑣的程序作出申請,對他們來說確實較為方便,而他們向來專注於資助物資與食物予有需要的人士,市場開放後,該機構幫助的人確實減少了。
“疫情期間我們確實會為失去工作的人提供援助,但市場開放後,我們會鼓勵有工作能力的人外出工作,並提供一個月的‘緩和期’繼續派發物資予他們,隨後便會終止援助,讓他們不再依賴我們所提供的援助過活。”
她指出,做慈善並不是養“懶人”,他們會進行深入調查,確保求助者真正需要幫助後,才給予援助,而如今他們也專注為長者、戒毒所、原住民村莊、難民營、貧民組屋等的人提供幫助,對於有工作能力的人,則堅決拒絕提供援助。
“我們曾因為拒絕再提供援助而遭到騷擾信息,即使是告知對方將會報警處理,我們仍會在午夜時分接獲對方信息騷擾,最終我們唯有狠下心將對方‘封鎖’,問題才得以解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