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口26日訊)“48年前賣涼茶和米粉那段日子,是在森州阿逸依淡糖廠剛動工建築的工地上,如今糖廠也倒閉了多年,因此那段歲月不但值得回味,還有一段歷史價值。”
摩托一抵 工人便爭購
馬口高州會館署理會長廖昌頓(70歲)回憶那段歲月,至今記憶猶新,更難忘的是,他用摩托車把100多包涼茶,放進兩個扁型膠桶,和一大籃的炒米粉載進糖廠工地賣,摩托車一到,工人便跑過來爭購的場景,令人難忘。
ADVERTISEMENT
他說,雖然一包涼茶只賣10仙,一包炒米粉才20仙,但是在當年,有點生意做算不錯了,何況在短短一個多小時便賣完,帶著三、四十令吉回家,是何等興奮的事。
“那時是在1974年,知道有一間糖廠即將(在目前的斯汀依列土展區)建立,工程如火如荼進行,當時靈機一動,想到工人大熱天工作,涼茶一定暢銷,便決定賣涼茶和經濟米粉。”
他說,糖廠的規模很大,種的甘蔗品種來自印度,糖份很高,專門供糖廠生產白糖用的,當年糖廠由印度的一個財團與森州政府聯營,詎料糖廠在1975年投入生產白糖不久,卻在1978年大選過後宣告倒閉,令人始料未及。
糖廠經營4年倒閉
廖昌頓在糖廠賣涼茶時,工廠還未建竣,工地很多工人,而賣涼茶的只有他一人,生意一枝獨秀,涼茶和米粉很快便賣完,可是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很快的,賣茶水的小販越來越多,而糖廠的工程又接近完工,工人漸少,此消彼長,生意一落千丈,做了4個月後便結束生意,回阿逸依淡新村家園。
他說,當時工作少,很難找工,之後便到外地工作,不久便聽說糖廠面臨倒閉的消息。
廖昌頓說,當時姐姐每天幫忙他煲涼茶,將涼茶分成小袋,放進兩個裝有冰塊的扁型膠桶,再在後座放個大籃子盛米粉,就踏上做生意之路。
上午9時30分他就出門,從阿逸依淡園丘的黃泥路向糖廠邁進,抵達目的地約10時,剛好是喝茶時間,他的摩托車一到,工人聞聲紛紛趨前來光顧。
糖廠建在森州是一件盛事,連帶阿逸依淡也被糖廠帶紅,當時有不少人組團進廠參觀,團員還獲得廠方贈送一包白糖做記念,但誰也沒想到才產糖短短4年,便因連年虧損而倒閉。
砍蔗成最熱門工作
雖然糖廠生產白糖不到5年便倒閉,但糖廠畢竟是一間由跨國公司與州政府聯營的大工廠,雖然歷史短暫,卻讓不少曾經在那兒工作過的人留下難忘的回憶。
廖昌頓回憶,一進入蔗園範圍,一望無際的蔗海就迎面而來,面積超過一萬畝,砍蔗是當時最熱門的工作,許多來自馬口、榕吉和阿逸依淡新村的居民紛紛投入蔗園,是當年人們的集體回憶。
也有很多人買羅裡改裝成載蔗羅裡,到甘蔗園載甘蔗進廠,每噸可賺6令吉,因蔗園太遼闊,廠方讓人承包蔗園砍蔗,以噸論價,工人砍一噸也是6令吉。
蔗園沒有樹蔭,工人必須長衣長褲戴帽全副武裝上場,免被曬傷,砍蔗前一天必先放火燒蔗園,把甘蔗葉燒掉,翌日才能砍蔗。
火燒甘蔗園場面壯觀
火燒甘蔗園的場面很壯觀,熊熊烈火沿著蔗行一路燒過去,這時,許多躲藏在蔗行裡的動物四處逃散。
燒過的蔗園菸灰滿地,工人進行砍蔗時,菸灰飛揚,砍完甘蔗後,每個人面面相覬,不禁大笑,因為個個都變成了“黑麵神”。
廖昌頓說,糖廠倒閉後改為警察訓練中心,大片蔗園賣給聯邦土地局翻種油棕樹,目前是斯汀依列土展區,東北部則被一家合作社集資購下,就是目前的吉歌園。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