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跟母親去橡膠園割膠,會負責把膠杯裡的膠塊拔出收集到桶裡等她載去賣。
過程好像很簡單,但除了累還要扛得住膠塊的那股味道。
ADVERTISEMENT
你聞過膠塊的味道嗎?
乳膠滴出的時候會帶有微香,但凝固之後,會變成臭味,放越久就越臭,而且這股味道還會留在觸碰過的手上和衣服上,不管怎麼洗,都還會“留香”許久。
記得那時的自己因手上有臭膠塊留下的味道,導致心靈上帶了一些自卑。有時在想,媽媽不割膠去做別的會不會比較好。
想像給自己保留了一點空間,但現實呼出的巴掌總是特別大。
媽媽去夜市幫忙賣糕點或去給別人家打掃,都是苦差,跟她一起去幹活的我,當然也沒有所謂的覺得哪裡比較好。
特別是待在人群或到別人的家裡打掃,都不會比躲在橡膠園裡來得自在。
中學時期,母親會在賣了膠塊後騎著她的摩托車直接去學校載我回家,有時看到同學極為嫌棄的擰著鼻子閃開,內心會覺得難受。
可是後來,中六畢業等成績和等著上大學的那段期間,開始拿起那把割膠刀學會往樹皮上滑的時候,我忽然發現,這份差事還挺療愈的。
特別是樹皮被割掉後,乳白色帶著一點植物香氣的乳膠從乾淨的樹皮上一顆一顆的冒出,然後串成“小河”順著割出的“刀路”流向膠舌(也稱鴨舌),再滴到膠杯裡,那過程讓我覺得實在有趣。
我媽總說我平時做事很快但割膠的速度就是慢,比起中四就會割膠的哥哥那速度,實在是差太遠。
然而,媽媽不知道的是,我割膠會那麼慢,是因為我喜歡看膠汁像水珠那樣從樹皮滲出再流到膠杯的過程,幾乎是每棵樹我都會這麼的站著看一會,能不慢才怪。
膠園裡蚊子很多,還有膠塊臭味摻雜著一些花草和泥土散發出的古怪味道。
偶爾還會有猴子在樹上拿樹枝或橡膠果丟下來挑釁,甚至還會被忽然出現的藍色或黑色的蛇嚇一跳。
一棵棵的橡膠樹林立著,有點凌亂但亂中有序,有些老樹倒了,折斷的樹幹裡可見許多白蟻和它們打造的隧道。
這個地方就是膠工討生活、養兒育女的地方。
我以前總覺得不是每個膠工都像媽媽一樣,有那樣的能耐可以憑著自己在這膠園裡打滾的日子,拉拔起3個孩子。
好友總跟我說,我們這一家的故事有“雞湯”,因為單親的割膠媽媽,養出3個大學生的這個故事,感覺很勵志。
何況我媽沒有自己的橡膠園,她割膠所得,必須和園主分一半。而那時候的膠價偏低,最低的時候每公斤只賣55仙,即便一天可以收集到100公斤的膠塊,也就攢了55令吉而已,分一半就剩下27令吉50仙。
所以如果沒有極大的信念和信心,我們或許也不知會迷路在哪裡。
我媽總是跟我說,家裡缺錢的只能靠教育改變命運。在我的成長過程裡,媽媽談及我們念大學,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像肚子餓了會去吃飯那般的自然。
最近因為工作關係,和2名朋友聊起家裡和過去,才發現雖然我們的年代不同,但原來我們的家庭背景裡都有一位割膠的媽媽,而這些媽媽對於教育這件事,都是那麼的執著而堅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