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华人文化节举办了37年,今年来到疫情后的时代,森华堂取《天工开物》科技古籍概念为今用,会长黄俊棠呼吁善用科技网络做文化“扎根、传承、开创、永续”,令人期待线上线下文化节,发挥实体与网络结合的威力。
随著时空环境的变迁,现代高楼、都市化,让我们忘记往昔文化节庆的欢乐气氛,富有文化底蕴的传统美食,透过实体与线上双轨,重现在我们眼前。
ADVERTISEMENT
昔日人情纯美的样貌,透过文化节多元形式,让更多当地民众了解与欣赏华人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目前筹委会规划在八月份举办的《马来西亚地方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民办文物馆工作坊》是令人期待的,其志向高远,要掌握“华人历史话语权”,凭据历史文物发声,让国内外的学者知道,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不可忽略,是马来西亚多元特色的组成部分,可谓回归文化节初心。文化节将举办水淮的国际研讨会,将可汇集国内外学者参与,是文化节专业力与质的提升和突破。
除了未来的线上国际研讨会,在六月份举办的《森临其境》短视频线上讲座和短视频比赛,是为线上文化推广、开创,从取名称到短视频内涵,充满了文化创意。
已经举办了的老港的火炬行,没有设计成直播,是有点可惜;而9月16日开始的老街的导览活动,还是可以想想,如何让人可以在线上参与?
我设想,由吴胜雄所主持的916文化大汇演,要做到LIVE同步直播,并非难事,同时征求至少50个有影响力的联播机构,50个自愿参与的联播单位,让同一时间有3万海内外人士在线上观赏,事后三天的观看流量直升,在线上可以扩大文化节参与者的量,这不是一个梦,善用网络传播,做量的突破。(波中在2020年疫情期间做战胜冠病讲座联播,累积观看流量达100万,单场联播人数为3万)
文化创意人小曼(陈再潘)受邀为波中线上讲述《24节令鼓的传奇》的时候,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何举办全国独中生文化节?”
用到鼓的表演性社团有华乐、醒狮、管乐、24节令鼓等,这些社团就在身边,马上可以串联,疫情后是合作的时代,不需要再跑回个别社团在舞台上演独角戏,再这么走下去,能带来的最高成就,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可尝试跨社团,组合成不同的表演风貌,带来新鲜的气息。
华人文化节的绵密组织力,演出和线上联播若能通力合作,举办实体与线上多场场反映华人传统技艺、艺术和文化的表演、展览和活动,将有力推广其华人传统活动和创意的多样性,展现文化的生命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