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3日訊)從無師自通到成為比賽常勝軍,花燈製作達人十多年來不停挑戰自我,精益求精。
來自芙蓉的蔡秀泉(43歲)是一名夜市豆花豆漿小販,也是一位花燈製作達人,自16年前首次參加花燈製作比賽、一舉贏得冠軍後,從此成為相關賽事的常客。
ADVERTISEMENT
他分享,小時候經常隨長輩到廟宇去,無論是建築物、用品或擺設的設計、造型、雕刻、花紋等,總是深深地吸引他的目光,令他看得著迷。
“我也喜歡與中華文化相關的元素,尤其是中秋節燈籠,從小到大過節,一定要有傳統的玻璃紙燈籠。中學時期放學經過紙紮店,覺得這門工藝很有趣,在店外靜靜地看。”
由於紙紮師傅不隨意傳授技能,他在觀察“偷師”後,回家自行嘗試動手,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一套。
踏出社會後,他參與廟宇活動,協助製作紙製祭品。2006年,他靈機一動,將祭品設計改為燈籠造型,並以紙皮為主製作了首個花燈去參賽。
“第一次參賽,我沒想過自己會獲大獎,尤其是看到其他花燈作品很精緻,甚至會動,心想自己沒什麼希望吧,獲知贏得冠軍時真的很意外,也因此有了推動力。”
自此,只要有花燈製作比賽,蔡秀泉都會挑戰自己,除了冠病疫情爆發期間沒有賽事外,十多年來他不曾錯過參賽,每年至少會製作一兩個花燈。
過去,他製作的作品造型多變,無論是燈籠、船隻、塔狀、人物、動物、植物等,都難不倒他,曾做過高約9尺的花燈,也做過可以播放音樂的花燈。
“我是在太太的幫忙下完成作品,構思好造型後,我負責製作框架、塑形、拼接、安裝零件等;太太擅長精細的手工,裝飾點綴就交給她,她很講究細節,即使是動物的眼睛也不馬虎。”
他說,自己沒有畫圖的習慣,構思花燈造型後,就跟著想像畫面動手製作,太太也會適時提供意見,助他改進。
採用的材料方面,起初他使用玻璃紙、蛋盒、紙皮等,後來懂得運用布、竹枝、鐵線等,讓模型更為生動吸引,尤其是以布取代玻璃紙,透出的光線比較好看,而且耐用。
“近年,我也會在作品注入走馬燈元素,它原本是通過燭火的熱力產生氣流使其轉動,不過基於安全和持久性考量,現今人們都會以發動機取代蠟燭。”
蔡秀泉指出,花燈製作比賽通常落在中秋節前,而他會從中元節開始籌備,全情投入的時候,試過一整天都在埋頭製作,忘了時間。
“自制花燈參賽,最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莫過於贏得大獎,對我而言,得獎是在付出時間、精力和心思後的一種肯定,也是鼓勵我不斷求進的動力。”
開始製作花燈後,他經常留意相關資訊,有時在互聯網上看到造型漂亮的燈籠,也會嘗試自制。
今年,他會參加第37屆全國華人文化節之全國花燈製作比賽,繼續自我挑戰。
由華總主催、森美蘭中華大會堂主辦、IJM Land榮譽贊助的第37屆全國華人文化節之全國花燈製作比賽已開放報名,獎金總值超過1萬令吉,冠軍獎金高達2000令吉。
比賽主任黎金香指出,作品可以第37屆全國華人文化節主題“天工開物,文化古今”或副題“紮根·傳承·開創·永續”為創作題材。
“天工開物比喻一種精神,而文化古今比喻一種胸懷,華裔先賢南來,發展至今形成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知識、習俗、藝術等,參賽者可選擇任何一種相關元素。”
同時,大會希望達到文化紮根、傳承、開創與永續的目標,可以在年輕人的心中,種下文化的種子。
“題材涵蓋從古至今的中華文化,可以任何形式或意象呈現,需附上作品簡介。作品的高度不鼓勵超過三尺,形狀不拘,美觀與實用兼備,可供懸掛或提攜。”
除了冠、亞、季軍、第四名和10份優勝獎外,大會同時設有最“贊”人氣獎,在臉書上累計最多“贊(like)”及“分享(share)”的作品,將贏得500令吉獎金。
有意報名參賽者,可於8月12日(週五)下午5時前,到森華堂秘書處索取表格,或聯絡黎金香012-612 1139。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