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骨7日訊)波德申中華中學走入社區推廣人文之美,為蘆骨石逢春村打造歷史壁畫,共同探索蘆骨發跡史。
蘆骨石逢春村坐落在蘆骨大街,也是蘆骨必經之路,上述木屋區雖只有約30戶,但作為當地歷史悠久的民宅區之一,可謂見證了蘆骨數十年來興衰。波德申中華中學受邀前往石逢春村,促進社區人文之餘,也冀通過美化環境,打造歷史壁畫。
ADVERTISEMENT
張永慶:通過美化注入歷史元素
校長張永慶指出,校方是收到石逢春村地主石清然的邀請,連同波中美術班導師前往該村進行歷史探討,雙方均希望能夠通過美化注入蘆骨歷史元素,不僅讓當地人更瞭解蘆骨發展史,甚至能打造當地全新的“打卡”景點。
“華族先賢南下拓荒的代表性人物甲必丹葉亞來,也曾在19世紀活躍於蘆骨區,足以證明蘆骨是一個充滿華人歷史的地方,而石清然欲為蘆骨注入歷史文化的概念,也和波中推動的文史館的理念不謀而合。”
張永慶認為,波中提倡教育結合社區服務理念,通過融入社區發展,讓師生與地方連接情感共鳴。
“無名英雄”故事值得被流傳
他說,石逢春村歷史悠久,更曾在立百病毒爆發時,已故石逢春開放村落收留逃離家園的豬農,體現了患難共存的精神,而類似的“無名英雄”故事,也值得被流傳。
“雖然壁畫構圖尚未有定論,但將石逢春的地方歷史事蹟與蘆骨發展史結合作為壁畫藍圖,相信能引起很多蘆骨人的共鳴。”
石清然:石逢春村保留原始風貌
地主石清然受訪時透露,石逢春村屬於已故父親石逢春擁有,雖則父親年前逝世後,便由自己繼承管理。
她憶述起石逢春村的由來,該村迄今已有50多年曆史,在開發成為木屋區之前,原址屬於一片爛泥地,村落後方早年則是養豬區,經營洋貨的父親生意失敗後開發了木屋區,初期只有10間木屋,如今共有36個木屋單位。
“這裡仍保留了當年的原始風貌,唯獨村旁的小河如今成了排水溝,以前還是孩子下河捉魚的天堂。”
作為土生土長的蘆骨人,石清然期望通過環境美化,讓本地人更瞭解蘆骨發展史之外,也吸引到訪波德申的遊客,也能在蘆骨“順道一遊”,為推動蘆骨環境與旅遊略盡綿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