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停在交通燈前,一位青年迎面而來,並向我做了一個“要錢”的手勢,我知道他是一名討乞者,於是將手搖了搖,表示拒絕。
先不管他是來自哪個族群,重點是那青年估計也不過是20餘歲。雖衣衫襤褸,但四肢健全,也非精神病患者。
ADVERTISEMENT
等待當兒,我腦袋浮現一連串的疑惑:難道討乞是世上最容易“賺”錢的管道?難道這青年要這樣生活一輩子嗎?這青年對人生沒有追求、沒有夢想、沒有使命感嗎?
我認為,人活在世上不一定要豐功偉績,或大富大貴、名成利就,成為人生贏家,站在經濟層的尖端;但人要有最基本的使命,這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使命感這詞,也不是什麼人仁志士才能配得使用,更不是嘴上說說,勵志文裡面鼓吹的價值觀。使命感,是一種我們對人生的認知,內在的核心動力。
一個人若對使命感有足夠的認識,就不會選擇行屍走肉的人生;若對自己的使命感認識透徹,就會有清晰目標、態度積極上進,願意擔當自己的責任。
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別,卻又源於責任感。怎麼說呢?有責任感的人,會將事情做好;有使命感的人則多了一份歸宿感,認為這是一份“天命”,且對這事非自己動手去做不可,同時當事情完成後能感受強烈的精神滿足。
像在職場上,披上白袍的醫生,不一定有使命感,這或許是他的一份職業角色,但有使命感的醫生,不僅對醫術有極高的要求,更看重醫德,充滿熱情,同時也比他人做得更出色、更高效及更到位。
在學習方面,若有使命感的學生,也相對來得更主動,認識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過程更自覺。
而生活中,有的人認為活得像“鹹魚”其實也沒怎樣,但是有使命感的人,絕對會對自己有擔當,不甘於做“鹹魚”;肯定活得比他人精緻,享受人生中的大小事,且積極追求向上的生活。
新一代很喜歡將“躺平”掛嘴邊,而“躺平族”的誕生是向成功主義與功利主義的社會說不,這無疑是一種自我意識覺醒的現象。然而,打著“躺平”的旗號而不積極進取,隨之而來的是衰退和消極。
使命感是真實的個人體驗,推動前進的精神力量。而一個人若在任何事上有使命感,自然地,知識、智慧與才幹就會相應,內心的喜悅也因取得成就而感到滿足。
說回這位青年,他持著求生意志,因此才會選擇以最“輕鬆”的方式來維生。不過,人活著不僅僅為了填飽肚子,還有自己被賦予的使命。
在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而使命也一樣,人人不同。人生旅途實在短暫,無論你目前處於哪個階段,內心有哪一件事是你充滿感動要去履行,或是帶有“非你不可”的感受,那就是你的使命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