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前剛結束的馬華黨慶,魏總針對馬華目前的處境,做出了相當透徹的結論,即現在的馬華,既是政府,但又不是政府,儘管沒有官職在身,也不是內閣成員,但不代表沒有可以扮演的角色。
當中,魏總提到相當重要的論點是,馬華要不“無事可做”,要不就“找事來做”,兩個主動權和選擇權,始終掌握在馬華自己手中。
ADVERTISEMENT
隨著6州選舉不到半年即將舉行,議席分配的問題終究會擺上檯面討論及協商,對於馬華而言,如今的政治局勢,要爭取議席上陣,可謂是處於明顯的劣勢,尤其在森雪檳3州,馬華在過去兩屆大選,都是全軍覆沒。
日前,一名森馬華領袖也針對即將來臨的州選爭取議席上陣一事,發表了看法,該名領袖認為,若州選馬華不獲上陣機會,等於與NGO(非政府組織)無所差別,此言論一出後,坊間也傳出不同看法,議論紛紛。
對於森馬華過去幾年的表現,無需再多言,懂的人自然會懂,或許有人會批評,站著說話的人不腰疼,既然如此,大可尋找平民百姓,從人民口中聆聽對森馬華如今的看法,相信就能一清二楚。
馬華真的沒表現嗎?不能說完全沒有,至少這幾年在捉到一個課題後,還會找機會大肆發揮,然後就把它當作大功勞一件,把一件事情重複又再重複自我宣傳,但事實是,這些所謂的表現,人民感受不到,也並不在乎。
在所謂監督及制衡上,同樣也沒有讓媒體或人民深刻體會到,甚至有不少人民經常調侃,森州近十年都沒有反對黨,任何民生問題或投訴,只能向現任議員反映,如果議員不做工,就拍照放上網施壓,這樣更讓馬華在森州及人民心中,可有可無。
其實,馬華並非“無事可做”,反而是不願“找事來做”,從509年至今,除了有少數人願意犧牲出來走動務實服務外,更多的時候,多數人還是處於休眠狀態,更讓希盟處於“無敵”的狀態,做得好固然可喜,但做得不好,也不怕被挑戰。
而且,即便現在同屬於團結政府,馬華也不代表不能繼續發揮監督與制衡的角色,“一家人”不說二話也不應作為藉口,遇到事情,依然可以出來為人民發聲,但如果這都不願意做,何來要求一個上陣的機會。
如今的馬華,需要的並不是一個投機取巧的勝利方程式,反而是需要有人犧牲的勇氣,重新一步一腳印的耕耘來挽回人民的信心,當然,它不會是一個短期內就能看到的效果,但努力個10年或20年,終究會帶來比現在更好的效果。
遺憾的是,如今該黨內正好是缺少這類的人,此前魏總預測,最好的情況是各州讓出一兩個議席給馬華上陣,但以森州的表現,一旦局勢有變,難保原本贏下的議席,在讓出給馬華上陣的情況下,也有可能輸給敵對陣營,白白犧牲一個議席。
現在的馬華,在物資援助、天災重建方面下,志工團的幫助確實功不可沒,但對於一個政黨而言,也就僅此而已,馬華確實不應該淪為一個NGO,但事實是,自己卻把一個活生生的政黨,經營成了一個NGO。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