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24日訊)亞沙路仙四師爺千古廟已經有166年的歷史之久,但是廟方一直都沒有暫停過發展計劃,未來這座古廟不只是預計會在今年6月迎來全新打造的女媧娘娘石像,日後還會裝修,把廟所的廚房變成雙層建築,樓上為會議廳及歷史資料與文物儲藏處,樓下則是廚房和小小的宴客廳。
不僅如此,為了讓這座古廟能有更多的元素,廟方甚至計劃要在停車場前方的小山坡,增設一些小店面,讓有意經營小生意賣紀念品、首飾或飲料咖啡等的商家前去租用。
ADVERTISEMENT
這座古廟即將隨著時光進行的蛻變,非常讓人期待。

黃振菖:延續客家傳統
主席黃振菖受訪時指出,雖然是一座古廟,但廟理事還是得多花心思去美化和增添其魅力才行。
至於之前宣佈的增設女媧石像,他說,理事會是在去年杪的最後一次會議上敲定了定製女媧像的計劃,並在今年農曆新年前的一個月前正式向中國廠商下單定製一尊高達12呎的女媧娘娘石像。
“因為遇上春節的關係,所以工廠那邊也是現在才開始正式動工製作這尊像,但是預計會在6月就完成,並送到我們的廟。”
他指出,森州本來只有一座女媧娘娘廟,但是有關的女媧廟後來經歷了一場火劫,地主決定收回有關的地段,儘管女媧廟還在但已經不再公開給民眾前去膜拜。
他說,亞沙本身就基於歷史淵源而富有客家文化,這裡有很多客家人,而這座仙四師爺廟早在幾十年前就會在年二十“補天穿”,儘管一直以來都沒有給女媧娘娘設殿,但這項儀式在先輩的年代就一直流傳。
“以前也是在廟前對著天空拜的,就像我們現在慶祝的方式一樣,沒有神像也沒有神座。補天穿這個環節對客家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我們的習俗,也有著祈求風調雨順和豐收的意義。”

可進行補天穿祭典
他解釋,這次通過中國師傅鑄造女媧娘娘像,主要並非放入殿內膜拜,而是設在廟前,作為紀念,那么日後在廟前拋年糕補天穿,也正好可以在女媧娘娘的石像旁進行。
“這座女媧娘娘像高12呎,我們是希望她能成為一個標誌,讓世人看見了便會記得補天穿習俗和女媧補天的典故。”
黃振菖直言,這些古老的文化要是沒有通過一些方式去留存和傳承,日子久了恐怕也會被遺忘,特別是如今森州的廟宇,似乎也只剩下仙四師爺廟會在年二十的天穿日做祭祀儀式。
“這座石像的概念大概就如我們鑄造的那座送子觀音一樣,設在戶外,也可以成為遊客打卡的地點。”
他說,這座女媧像的計劃,其實早在冠病疫情來襲之前就開始和理事討論,只是冷不防的被行管令影響,便擱置一旁,直到現在正式開放了,理事們又繼續推進這項計劃。
“我們的廟一直以來,每年都會有一些發展計劃,畢竟廟裡缺少什么就應該要填補,我們的善信很多,他們捐的香油錢也要善用,讓這座廟變得更好。”
籌款目標10萬
他提到,這次的籌款目標是10萬令吉,而目前已經籌到了9萬餘令吉。
“定製的女媧石像要8萬令吉,這個價錢包括了我們要為這座石像鑄造的底座。底座加上女媧像,整體可達16呎之高。做了底座還要做圍欄保護這個神像,避免遭到破壞,加上我們要做一些美化工作,這些都是另一筆花費,所以才會要籌10萬令吉。”
他很高興,很多善信知道了女媧像的計劃後都很主動的聯繫和捐款,加上如今通訊方便,捐款也能線上解決,讓整個過程方便許多。

翻新廚房 建雙層建築
黃振菖指出,除了令人期待的女媧石像,接下來理事會也計劃要裝修廟的廚房,畢竟廚房已經很舊了,是時候要翻新。
“我們的計劃是給廚房建一座雙層建築,那么樓上就做會議室還有儲藏廟的歷史文物的地方,樓下則是廚房和一個小型的宴會禮堂。”
他說,這個兩層樓建築預料為40呎乘以80呎的大小,樓下的20呎為廚房,60呎為小宴客廳,日後要辦活動,那裡也可以筵開十多二十席。
“這座廟宇畢竟有166年的歷史,那么有關廟的資料和一些文物其實我們都一直收著,但現在沒有一個合適的地方收藏,所以我們才會想到2樓可以用作打造儲藏這些歷史文件和物品的地方。”

有意增設“小店”出租
另外,黃振菖說,目前廟主殿旁的停車場,前方位於左側的斜坡閒置,種了一些柏樹但還是常要做雜草的清理和維護,為了善用這個地方,理事會也有意在該處增設一些小隔間,作為“小店”,讓一些想要在該處售賣飲料咖啡、紀念品、手作或首飾的人租用。
“當然這些都還只是計劃的階段,畢竟我們要推動計劃也需要資金,就一步步的去落實,我們不急,一點一點的去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