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花城观点

发布: 3:07pm 01/04/2023

华团

华团

彭欣怡 | 華團組織的思想興革去哪兒了?

“中文報章和華團唇齒相依,因為都是在為華社發聲,為華社爭取權益。”這句話我忘了在哪裡聽過,但讓我印象很深刻。作為一名記者,而且還是中文報的記者,每當政治或社會上出現了與華社息息相關的課題時,華團的領導層免不了是我們的採訪對象,因為他們來自華團,華團領袖自然也是由華社所選出來的人物,他們的說話有公信力,可以作為一項參考。

不管報紙還是華團領袖的責任,不能只有籌不完的款以及推廣文化活動,對於時事也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及勇於發表意見。很可惜,近年來華團領袖的“魄力”好像越來越弱,甚至對於一些時事課題,尤其是關乎全民的財政預算案,我記得在採訪某幾位華團領袖時,有些人給我的回答是“我沒有追蹤、沒有跟進,不需要採訪啦。”其中一位,還是在一個算得上德高望重的地位。

ADVERTISEMENT

作為一名領袖,不需要能言善道,更不需要詭計多端,但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在看待國家大事、社會文化或細微如地方上的基本建設,都應該要有自己或團隊的看法,但連這基本的都做不到,只是自顧自的圍繞在本身的團體活動中,會館的存在意義會漸漸失去,又談何革新呢?大家都說,華社、華教一步一腳印走到今天,從來都是靠大家爭取回來,但是走到今天,那種疲態和老化令人心酸。

當然,有主見並不代表能做出狂妄的言行舉止,魄力也不是展現在內鬥上,內耗資源和平臺。一個組織或團體不是為一個人而生,但可能會因為一兩個人而名聲盡毀。當我們在糾結是不是時代的進步,讓年輕人看不到會館的付出和意義,青黃不接的現象不是一朝一夕造成,華團或組織應該要檢討,到底是宣傳系統方面還是形象方面,無法吸引,甚至讓年輕人排斥加入呢?

相信華總總會長丹斯里吳添泉之前點出華團組織的弊病已經很清楚,多山頭主義、吃力不討好、霸位不做事、遲到不守時、拍照站前面、出錢去後面。華團組織推動的思想興革運動,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

華團、社團為華社和華教的付出是不容置疑的,但不知是整個社會生態改變,導致如今的華團組織像是各做各的,絲毫看不見團結。無法吸引年輕人加入華團,壯大組織,不能只一味把原因歸咎於外在因素,而應先審視內部到底缺失了什麼。

在位的,做該做的事,說應說的話,在大是大非前別提風花雪月。退位的,放手讓後輩去改革,適當的提點,不要對前事還念念不忘,執著不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