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谢祝南提供
(马口17日讯)会馆进行装修无意中在旧相框中找到一份71年前的旧报,如今被视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让人一窥当年的国际局势和马新社会的发展缩影。
ADVERTISEMENT
马口广西会馆会长刘英海说,该会最近装修会馆,在一些旧相框架中看到有些发黄的托底旧报,里面竟然隐藏着1952年的旧报,它重见天日后,今天成为了历史文献。
他说,从这些相框找到的旧报,显示当年的马口广西会馆已相当活跃,这些垫底旧报今天重见天日已是71年,抚今追昔,今天的国际局势和马新社会发展上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英海:以国际新闻为主
刘英海说,从当年9月6日的旧报纸以南北韩战争事件作封面头条新闻报道,显示这场战争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而第二版的新闻仍以国际新闻为主,下来的版名是中外版,重点是报道中港台的动态新闻。
他说,由于当年社会淳朴,地方活动或突发事件少,因此报上的地方新闻比较少见,反而是经济版上看到橡胶、锡米和土产交易的新闻占了很大的篇幅。
窥探71年前经济动态
他说,从报纸的广告上也窥探到71年前市场上的经济动态,其中有戏院新张、报纸成立周年、新婚恭贺、金庄新张、包治久婚无孕,和久咳不止药物等广告,可以略窥社会发展面貌。
刘氏说,今天的报纸,就是明日的历史记录,而且旧报纸也像陈年老酒那样,越久越够味。
当时马口处紧急状态
吴志芬:生活简朴艰辛
马口华社元老吴志芬(85岁)说,1952年的马口社会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可以用简朴艰辛来形容。当时仍处于紧急法令,英政府在1951年把散居在马口周边的居民集中在目前的巴都峇加、朱区和甘榜英达,以篱笆围起管制。
当年吴志芬只有13岁,他指出,当年的居民,除了马口大街,大部分都是工人,包括割胶、种菜养猪、养鱼、种椰树和水果等谋生;而大街的生意主要是杂货店、鸡肉档、牛肉档、鱼档和猪肉档,都是在目前大街合丰栈茶店旁的公市摆卖。
第一代商贾多是启小创办人
吴氏也是马口华团联合会前主席、马口启文中学前教师,他说,当年马口商界第一代人士很多是启文小学的创办人,包括叶根、伍年、颜晋祜、符树源、朱其富、朱群英、谢铨、林名贤及林诒磋等都是华社的佼佼者,出钱出力贡献社会。
当年马口大街的64间商店生意,都符合居民所需,货品非常齐全,单单大街,第一代的商贾就占了马口商界70%,到了第二代开始式微,第三代几乎没有代表人物了。
拥车族属社会名流
他说,50年代的马口社会很淳朴,有一辆脚踏车已算高等阶级,拥车族属于社会名流,当年整个马口不到10辆车,而他父亲是其中一名拥车人。
他父亲的车子款式是英国制造的奥斯汀7,车牌N529,是用搅火棒塞进车子前面的引擎洞孔,用力搅动引擎才能跑动,属于特别阶级,身分特殊,人凭车贵,市民见到车就知道车主是谁。
1952年,吴志芬还是一名初中生,当年马口只有一所启文小学,没有中学,要升中学只能到庇劳中华中学、芙中、马六甲培风、吉隆坡尊孔或韩江深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