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是馬來西亞特有的遺產,新村的出現乃是當時英國殖民政府在二戰過後,為了杜絕共產黨游擊戰,進而把華人聚集起來方便管理。所以新村發展至今,都是以華人為首,大選時也成了華人票的大票倉,乃是兵家必爭之地,朝野政黨在宣言裡都極力比拼,誓要分下這塊蛋糕。
既然新村成型了,那就得有人管理,村委會也應運而生,村委會的主席就是俗稱的村長。一直以來,村委會全名稱為新村社區管理理事會(Majlis Pengurusan Komuniti Kampung, MPKK),村委會基本上就是負責新村裡的大小事務,包括從聯邦政府及州政府下方的新村撥款,並決定新村發展的方向及工程。直到2008年308政治海嘯導致雪霹檳三州變天,聯邦政府再成立多了一個村委會稱為新村發展與安全理事會(Jawatankuasa Pembangunan dan Keselamatan Kampung, JKKK)。
ADVERTISEMENT
其實森州得天獨厚,有著全馬來西亞第一個新村──亞沙新村,可謂是森美蘭華社的一個文化遺產。亞沙新村大約擁有3299名選民,妥妥的一個華人大票倉,就因為這樣一個特質,亞沙新村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上個星期,當地州議員廣邀村內的12個非政府組織,學校校友會和董事部及村委會以出席一項討論美化新村以及提升工程的討論會,並在會後成立了一個“新村美化及提升理事會”。
這個舉動其實有點匪夷所思,美化新村及提升工程其實向來都是村委會的份內事,既然有了一個村委會,在沒有得到村委會諮詢的情況之下,再貿然成立多一個理事會,更顯得此舉是畫蛇添足,而不是錦上添花。
我相信州議員若要美化新村,村委會一定是無任歡迎,州議員和村委會只需討論和作出協調即可,之後再接洽其他有意幫忙的非政府組織,以志願者的身份從旁協助,這無疑是一個更好的方案。
被邀請的12個非政府組織包括了馬華小學董事部、校友會、家教協會、居民協會、亞沙盂蘭協會、亞沙泗公聯誼會、亞沙金蘭福利協會、亞沙新村工商俱樂部、亞沙新村三川口福利協會、亞沙新村文武壇、亞沙新村雀場工會,這些非政府組織被邀請其實也是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
撇除這些在亞沙新村內的非政府組織是否有尊重亞沙新村村委會的存在的因素之外,這些非政府組織章程裡邊的成立目的不知道是否有把美化新村、發展新村視為己任?學校三機構更是越線了,從搞教育變成搞新村發展。
撥款的申請還有一系列的批准都需時冗長,在州議會還有不到一個月既屆滿解散的情況底下,成立一個美化與發展理事會能夠起到什麼效果?非政府組織顧問受訪時說了“為新村利益不搞政治”,但是身在政治的漩渦邊緣,搞不好你就是政治的工具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