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武來岸和文丁一帶是個產錫米的地方,全盛時期,根據J.M Gullick的著作:《A history of Negeri Sembilan 142頁》,華裔人口就有3000人。錫礦場需要許多勞工,我的祖父就在那個時候,從中國梅縣來到這裡找生活。
石哪督廟後山的一大片土地,名為Kampung Kapal的,就是採錫的地方,俗稱“鐵船”的砂泵採錫公司在曾在這裡運作。
ADVERTISEMENT
當時候的武來岸可熱鬧了,街上除了餐館和賓館外,還有煙館和勞工喝酒尋歡的地方。只可惜好景不長,當錫米採完後,錫礦工人也隨著離開,剩下部分則留在當地割樹膠和務農,其中包括我的祖父母。
當時,所有居民除了少數開店的人外,都散居在各自的膠園裡,分佈在老港、新港、協利港、林新港和山蕃港等地區。老港是指石哪督廟的所在處、新港則是指武來岸往十八啤和芙蓉方向,而協利港則是靠近茅草山地區。我祖父住在老港區,離街上約3公里路。
這些新客都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他們視這裡為臨時落腳地,希望有朝一日,落葉歸根,把辛苦掙到的錢帶回老家。縱然不能衣錦還鄉,但起碼能過著比較安穩的日子。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大平洋戰爭和日本南侵切斷了歸鄉之路,我的祖父母因此滯留在此,這裡也成了我們永久的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