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9:19pm 14/07/2023

海鲜

渔业

海鲜

渔业

海水污染 渔获减 过度执法…… 渔民讨海路艰辛

报道:丘明艳 摄影:李祝福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瓜拉芦骨拥有逾百合法渔民,也是森州最多渔民聚集区。

(芦骨13日讯)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鲜活的要变成餐桌上的佳肴,其背后却是渔民数不尽的辛酸。每天需靠天气“赏饭吃”的渔民,天未亮就要摸黑出海捕鱼,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迅速发展、海水污染,导致捕鱼业出路越来越渺茫。

ADVERTISEMENT

森州共有400名拥有合法准证的渔民,其中坐落在瓜拉芦骨新村的渔民码头,拥有逾百渔民在当地海域捕鱼谋生,这也是森州境内拥有最多渔民的集中区。

他们除了面对大自然气候考验外,还面对各种外来因素,包括海洋污染、工业污染、货船横行,甚至还要遭受执法人员的过度执法与刁难,以致渔民收入雪上加霜。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苏亚华
苏亚华:如今渔获减少10倍

在当地从事超过40年捕鱼业的渔民苏亚华受访时坦言,波德申海域年前因海上输油厂落成后,而设置捕鱼禁区,而沿海的发电厂又常年排放高温污水入海,让渔民除了在捕鱼区域方面受到限制外,也因海洋受到工业污染,导致渔产锐减。

“相较于30年前高峰期的鱼获,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渔获足足减少10倍,以前渔民即使没有渔网,也能随意捞起一堆渔获,单靠捉螃蟹也能养活一家人,现在出海一天就只有极少量渔获,有时候甚至只‘捕到’一堆垃圾。”

他直言,虽然如今渔产价格比30年前贵了足足10倍,但因渔获也同样减少了10倍,依然难以养家糊口。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图中可见,渔民花费功夫打捞上来的鱼笼,除了数不尽的塑料瓶外,就只有一条鱼。(渔民提供)
污水排放致渔产几消耗殆尽

也曾担任过瓜拉芦骨新村村长的苏亚华指出,早在多年前,当地沿海因为兴建发电厂,当时候为了补偿渔民损失,也曾赔偿各别渔民约1万9000令吉,然而一次性的赔偿却换来永久性的海洋生态污染,让渔民与整个海洋生态遭受毁灭性打击,这也是令人始料未及的后果。

他说,当地渔民不久前收到“风声”,指州政府与发展商有意在沿海一带展开占地4670公顷的填海发展计划,让渔民对早已岌岌可危的捕鱼业感到彷徨。

“现在渔民可以捕鱼的海域已少之又少,而这些区域又因为工业污水排放,导致渔产几乎消耗殆尽,整个海洋生态也面临瓦解,再这样下去,恐怕10年后,整个马六甲海峡连一条鱼都不剩,届时有钱也买不到鱼。”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随着工业发展迅速,加剧海洋污染情况,导致渔产锐减,渔民备受严峻考验。(档案照)
盼工业发展渔民生计平衡发展

他说,为了传达渔民的心声,他在最近召集了多名渔民,与芦骨原任州议员兼森行政议员朱建华进行对话会,反映业者目前所面对的困境与问题,希望能引起州政府重视,在工业发展与保障渔民生计之间平衡发展。

“我们需要维护海洋环境与生态,才能确保海产可持续性衍生,让各种鱼类正常繁衍,将海洋环境影响减至最低。”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朱建华
朱建华:渔民回航遭刻意拦截

朱建华指出,在对话会中,有不少渔民反映目前业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除了不可控的气候因素外,还有更多来自人为因素,包括了沿岸两家发电厂向大海排放污水导致海水污染、捕鱼区域受限制外,也包括了渔民受到执法单位的过度执法,甚至刻意刁难行为。

他说,渔民除了只能在限制区域捕鱼外,他们经常受到森甲海事执法机构部分执法官员的过度执法行为,例如趁着渔民开船回岸或收网时,会刻意拦截渔船进行检查。

“渔民必须在海水退潮前赶回码头,却在返程时被执法人员刁难,要求停船截查,导致渔船最终被迫搁浅数十小时,待涨潮时才能重新返岸。”

此外,也有官员过度执法的现象,曾有渔船因载着备用引擎,被官员以“使用超出2000cc马力引擎”为由对付。

“尽管当时候者再三解释,仅使用1500cc马力引擎,但因为船上载着备用引擎而抵触条例。”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瓜拉芦骨渔民码头河床升高,导致河口向内靠拢,航行出入口也变窄。
渔民纷萌转行念头

朱建华坦言,渔民在捕鱼行业中遭遇严峻挑战,促使业者在疫情后,时至今日仍无法复原,甚至部分业者早已心灰意冷,萌生转行念头,却奈何苦无出路。

同时,针对上述填海计划,朱建华回应,确实有发展商向州政府提呈计划书,惟这仍处于雏形概念,能否成型仍是未知数。

“即便州政府亮起绿灯,仍需要经过重重的环境评估、审核,包括从海洋生态、红树林、环境保护、当地业者、居民等各个层面都会纳入考量,整个过程非常漫长,而且也不一定会通过。”

此外,朱建华也将针对有关沿岸排放污水导致海洋污染的情况,要求当局展开实地勘察,并连同两间发电厂代表进行对话会。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朱先生(51岁)
朱先生(51岁):海水污染 一条鱼都没有

众所周知,波德申海域是货船川行路线,但近年来,随着海上工业发展,越来越多货船贪图便利而偏离了规定航海线,只要一穿越捕鱼区,所有的渔网都被划破。为了避开渔船被货船撞翻,如今只能航行1小时到其他捕鱼区,但这里因污水排放而严重污染,几乎一条鱼都没有了,偶尔返程遇到大风或退潮搁浅,情况更加糟糕。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王先生(80余岁)
王先生(80余岁):曾一整天仅捕获垃圾

我从1967年就从事捕鱼业至今,回顾30年前的渔产盛期,每次都装满数十桶鱼获,但现在捕鱼业是越来越难,太多外在因素,试过一整天收获是海上漂浮的垃圾,若是有收获半桶鱼,已是非常幸运的了,这里大部分渔民已是第二代,但相信未来从事渔业人士会越来越少。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各种被货船划破的渔网,无法再修补,只能当垃圾般丢弃在码头一处。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渔民投下鱼笼,最终却只捕捞到一堆“洋垃圾”。(渔民提供)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波德申渔产急剧下降,导致渔民难以维持生计。(档案照)
NS主文/从鲜活渔产到餐桌佳肴,渔民背后辛酸有谁知
渔民在捕鱼区一旦遇上偏离航线的货船,为求保命只能采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档案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