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21日讯)“仗笔渡千里,不负古晋行”。
仁保书艺协会月初拜会砂拉越古晋中华书画研究会取得丰硕成果,一如书艺协会主席谢俊南在两会交流会上即席挥毫,以上述词句送给该会形容般的情怀。
ADVERTISEMENT
谢氏说,古晋中华书画研究会有30年历史,拜访过该会的有来自中国和印尼的书法团体,在当地很著名,除了发扬中华文化,也开班教授书画,目前学生有三、四十人。
他说,该会此行获得本报东马区副执行编辑何莉萍的推介,才得以与研究会接洽,并受到热诚的接待,在场的有会长沈捷平、副会长李联东、秘书田荣善、副秘书蔡明卫、财政李汉标、副财政杨雪兰、艺术主任蔡晋利、鉴赏主任黄汉华及吴锈珠迎迓。
他说,古晋中华书画研究会成员的书画造诣都很高,沈捷平擅长画画,是班上的画作导师,而书法则由蔡晋利和黄汉华负责教授。
沈捷平:每年集合成员作品办展卖会
沈捷平说,该会几乎每年都会集合研究会成员的书画举行展卖会,而这次书艺协会到访,刚巧遇到展卖会,一行人得以观赏数以百计高水准的作品。
展卖会是在三马拉汉省的一个商场举行,主力作品除了上述3人,还有该会秘书田荣喜,和顾问蔡振强的力作,在展销一个月期间,吸引许多书画爱好者浏览。
他指出,蔡振强是古晋峪霖艺术馆的馆主,也是一名艺术家和收藏家,在他5层楼的馆中,其中4层收藏了许多珍贵古董和书画,其中包括他本人的作品,艺术馆平时没有开放,只有接待外客才让访客参观。
蔡振强在接待书艺协会成员时,播放了一段片长20分钟,由他拍摄的砂州深山原住民生活实体纪录影片,让在场者大开眼界。
蔡羽:叻沙配树皮茶 古晋特色
古晋出名叻沙和哥罗面,不同的地点味道不同,比如老街的叻沙和酒店自由餐叻沙就有很大的分别,前者味道浓郁,有人说,来到古晋不吃叻沙,等于没到过古晋。
老街导游蔡羽说,古晋叻沙配料有20多种,少椰浆而保存传统香味,叻沙米粉比较多人吃,吃叻沙的人都有一杯树皮茶佐餐。
树皮茶是用砂州一种树皮制作,将树皮剥下晒乾泡茶,味淡,有点像唐茶,很有特色。
至于哥罗面,其实是乾面拌肉碎,不用碟子而用碗盛装,虽然与本地的乾捞面谐音,但两者完全不同,哥罗面不像乾捞面伴有一碗清汤配云吞或水饺,纯粹是一碗乾捞面,而且没有本地乾捞面上加几块叉烧和黑晒油,缺少一股特有的香味,但是,哥罗面在古晋很出名。
原住民小规模种胡椒
砂拉越的特产胡椒,无论是黑或白胡椒,粉状或粒状,它的香辣都那么的浓郁,是游人必买的香料。
但是当地却看不到有任何的胡椒园,据当地人说,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转型,土地的转让,和人口的外流带来的变化,所以现在很多胡椒都由原住民种植,且规模不大,才造成这种情况。
从古晋华族历史文物馆的资料显示,客家人是古晋最早种植业的先躯,开辟胡椒园,把胡椒提升为特产,客家人做出不小的贡献。
古晋华人注重历史文化
古晋人的生活节奏没西马快,有人说它比西马落后20年,目测观察,古晋没西马城市活络,建筑也颇为陈旧,但人文气息旺盛,华族注重历史文化,并设立一个华族历史文物馆记录先贤的拓荒历程。
华族也保留一排老街,街道的建筑物古朴,多数是用木板建造,像60年代的街景,老店卖的东西,很多都是古董,也是游客必到之处。
此外,石隆门的碧湖、古晋开埠功臣刘善邦英雄纪念碑、黄金桥等的景色幽美有特色,刚好遇到庆祝古晋节,夜晚灯光璀璨,巨型舞台表演民族歌舞,并有300档饮食摊位把热闹推上高峰。
此次随行的有副主席温鉴夫妇、副秘书杨梅芳、理事沈木生夫妇、申金民、杨彩芳、李春兰和杨秀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