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6日訊)安老院等關懷中心工人難請,加上相關部門欠缺彈性處理問題,導致關懷中心長期缺乏人手的解決方案一直停滯不前,業者們再次呼籲開放聘請外籍工人以及提供資源給社會福利機構。
據瞭解,安老院從2013年開始只能允許護工的準證,但是不能申請新準證,形成一旦安老院有外籍護工離職,就不能申請新的外籍員工。雖說需要培訓本地專業護工,惟照顧老人家的工作並非易事,基本上都不能長期執行任務。
ADVERTISEMENT
為了解決人手長期短缺的問題,去年由美嘉威安老院院長劉西堂為首的“森州關懷中心聯合會”隨之成立,然而針對安老院等關懷中心的政策涉及政府多個部門,包括人力資源部、福利部、衛生部等,即便一直不斷努力,但政府一直無動於衷。
劉西堂向《花城》社區報坦言,安老院人手缺乏的問題目前處於“無頭緒”的狀態,之前雖然曾嘗試和人力資源局總監、福利局總監等討論,卻基於政策屬於聯邦部門,所以聯合會也加入馬來西亞居家護理安老協會(AgeCope)以瞭解更多。
“總會也會見了相關部門部長,表示會帶進內閣討論,但是已經好幾個月了,依然沒有相關的消息。”
人力資源部不久前開放4個領域限聘外勞,包括理髮店、金鋪和紡織業,但卻沒有涵蓋福利領域。
劉西堂指出,安老院是在福利領域方面,所以依然沒有得到任何的政策放寬對待,甚至仍面對很多的限制。
他說,當政府促請民間的福利機構進行護工培訓的同時,除了沒有任何的資源外,也沒有考慮一旦成功培訓護工,護工也會以專業資格在外謀取更好福利的工作,民間的福利機構仍會繼續面臨人手問題。
也是美嘉威安老院的他也指出,安老院的營運是由福利局審核評估,一般上不允許接受生病的老人家,導致一些安老院的執照被拒絕更新,倘若無法繼續營運,院內的弱老的去處和照顧也成了一大問題。
目前,全森並沒有一所收留病老的專業護理中心,因此美嘉威安老院將與仁慈養老院(Mercy)合作,開設一家專業護理中心,以安頓和照顧病弱的長者,也讓長者的孩子們可以安心打拼。
劉西堂透露,目前這項計劃仍在籌劃中,但是地點已經確定,需要待相關部門批准圖冊以及向衛生部申請準證等,無論如何,這是一項必須隨著邁入先進國的腳步的改革,以更效益的方式減少弱老的社會問題。
另一方面,仁慈養老院(Mercy)院長陳華強受詢時說,安老院面對工人不足的問題已不是一兩天的事,然而政府方面卻一直無動於衷。
他認為,政府只要開放讓福利領域也可以申請外勞便可以解決人手的問題,畢竟本地人沒有多少能忍受這行業。
“在安老院當護工主要工作就是照顧他們三餐和活動之外,也需要照顧他們的清潔,包括洗澡以及清理排洩,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工作,而且還得是24小時。之前曾有短暫的外籍護工,但是之後他們再也不敢回到安老院工作,表現非常抗拒。”
他說,問題源自於政府需要及時解決這問題,開放讓安老院聘請外籍護工,優先解決人手的問題外,也勿對安老院太過為難。
他指出,目前安老院裡有135名長者,護士有24至27位,包括兼職,而護工則有接近10個,但是按比例計算,情況還是比較吃力,甚至院裡還有一名70歲的護工仍在工作,這是逼不得已的情況,因為要聘請護工實在太難。
針對安老院不能照顧有病痛的長者,陳華強說,目前森州的確沒有一所護理中心,而且有關當局無法彈性去處理和看待安老院的需要和處境,因此才計劃與美嘉威安老院合作開設,以便接受有病痛的長者。
他指出,目前安老院的收費都是為了支撐營運開銷,但若是一般的專業護理中心,目前的市價最低也需要5000令吉,因為採取24小時輪班制,以1名護士照顧4病患的比例營運。
“不過,因為採取輪班制,所以比例上需要3個半的護士照顧4個病人,這幾乎是一比一,而且有關的費用只是護理工作,並不包括其他事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