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孩子們皆興高采烈揹著書包上學堂去了。
據報導,馬口有所華小今年有12名一年級新生,全是友族孩子。淡邊縣唯一的微型華小,即禮仁園華小迎來了“零”新生,全校僅剩5名印裔學生。這情況跟20年前的加拉賓華小頗相似。
ADVERTISEMENT
庇勞中華小學今年新生比去年少5人,芙蓉縣的培華新生今年比去年少8名、新城東華少17人、丘曬園少16人;只有三民增4人、拉務八里增3人。曾經傲視芙蓉山的啟華與中華今年只剩區區三、四百人(兩者曾經擁有約1500名以上學生),予人一種寒風瑟瑟之感。
全國華校近年來的學生人數也不見樂觀,幾乎逐年下降,特別是位於新村與園丘裡的華小。董總與教總諸翁與教育學者是時候坐下來認真的商討、研究及解決問題:如何增加華校新生人數、如何解救在市區萎縮得太快的華小、誰應負責繼續(如以往馬華所做)協助搬遷鄉區與園丘的微型華小、2018年前教育部所批准的(10+6)華小迄今的搬遷工程進展如何、華小生的輟學率有多高、華小師資從來就不曾填滿過、為何報考SPM華文科的學生比報考淡米爾文科的學生還少、統考現在怎樣了,由誰來承認?
環顧這幾年來華小所面對的這類“困境”,大多重複性的被提出、談談,最後又不了了之,學校各機構似乎比較傾向於向各級議員要撥款進行各種建設。
曾經有某校董事告訴我:“其他的學校要建(如禮堂),我們沒建,那我們很沒臉。”
就因為“怕沒臉”,以致今天多所市區華小出現了不少的“白象”,實屬浪費。
我國的教育政策與水平這20年來只有退步,那些20年教育藍圖都是空白承諾、一塌糊塗。華小空有堂皇校舍與科技設備,唯數學、科學及英語等科目水平早被鄰國拋於九霄雲外。
華教特別是華小長久以來所面對的困境與威脅不僅來自內部,也同時要面對外來的猛虎及豺狼。
數名華裔教授公開指責華小乃國民團結的絆腳石、華人很看不起友族同胞、絕對不能承認統考等都是彼等個人主觀的判斷,欠缺數字佐證。
政黨的青年團領袖數十年來皆玩著“詆譭、誣賴”他人的遊戲,意圖獲取黨員支持而平步青雲。華社、華教、華小往往成為這些神憎鬼厭者的箭靶,還要背上“不效忠”、“不合法”、“不友善”及“不被同化”等“罪名”。
今天,朝野華基政黨處境尷尬乏力,多元政黨不會把華教問題視為己任或首要工作。
現在已經沒看到有人或黨願意協助處理中學母語班師資欠缺與學生對母語班的冷漠(特別是中六華文科 )、華裔中學生輟學率及被開除後想要求回校繼續求學而不懂得如何上訴、各校學生人數差距過於明顯而無人調解及緩和等縣而未決的苦差。
也許我們沉醉於“大馬乃中國與臺灣以外擁有最完整的華文教育制度”榮譽而自滿太久,沒能及時發覺,使華教內耗的黴菌處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